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色未明,大景朝的承吉殿外一片肃穆。有资格参加早朝的京官和盛京地区的地方官们,已在宫门前静静守候许久。随着悠扬庄重的钟鼓声响起,宫门缓缓打开,官员们依次进入,来到殿前广场整队。文官们位东面西,武官们位西面东,一切秩序井然。

负责纠察的御史们目光敏锐,一丝不苟地开始点名,哪怕是一声轻微的咳嗽、一次不经意的吐痰,甚至官员身上物件不慎掉落、步履稍有不稳,都会被详细记录下来。

随后,四品以上的官员们神情庄重,鱼贯进入大殿。

待一切就绪,景成帝在众人的簇拥下威严驾到。刹那间,百官在典礼官的口令下整齐转身,向皇帝叩头行礼,动作整齐划一,口中高呼万岁。鸿胪寺官员扯着洪亮的嗓音,依次唱着退休以及派赴各省任职的官员姓名,被唱到的官员立刻出列,另行对皇帝行谢恩大礼。

景成帝虽已年逾五十,但身形依旧壮硕,浑身散发着一种正值当年的蓬勃气势,丝毫不见老态。

他有着一双狭长的眼睛,眉毛微微上挑,让人不敢与之对视。八字山羊胡修剪得整整齐齐,举手投足间尽显帝王威严。

吏部尚书周崇义神色凝重,微微皱眉,心中思索着接下来要启奏的事。他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双手抱拳,高声说:“陛下,臣有要事启奏。他步出列,手中捧着一份卷宗,神色凝重,声音在大殿中回响:“陛下,奉命公干的官员李景,已逾期十日未归。臣等已将此事详细记录在案。经多方查访,臣觉得疑点重重。”

他稍作停顿,眼神若有似无地飘向太子:“李景乃随太子殿下自燕国归我朝之特殊人才,经太子殿下举荐于陛下。数载以来,其于梅州治水及大井律之修订皆多有参与,贡献颇丰。此次李景虽名义上是赴兰水监督水利设施修缮工程,然据臣下所察,其并未径直前往,反是绕道梅州。监督兰水水利之事,乃由其心腹龙岩喜持其印信、官凭代为。虽李景以突染疾病、公务紧迫为由,但此举实有悖常理。”

太子柏瑞泽站在朝臣前列,看似镇定,额头却隐隐渗出细密汗珠。两天前,李景的家仆匆忙来报,称李景在回京途中救助孩童,行程耽搁。基于对李景的信任,柏瑞泽在景成帝面前为他美言,还赞赏其善举。可如今,李景逾期未归已达十日,依旧毫无音信。

这话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眼神在太子和周崇义之间来回流转。那些原本想为太子说话的人,也都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太子柏瑞泽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双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他心里清楚,李瑾是自己的心腹,此次打着朝廷公干的旗号,实则是去帮自己寻找驸马,如今李景出了这档子事,自己怕是脱不了干系。

景成帝暴怒,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若李景真有不轨之心,相关人等都难辞其咎!”说罢,他抓起龙案上的白玉镇纸,狠狠砸向地面,镇纸瞬间四分五裂。

“陛下息怒!”宰相王睿赶忙跪地,高声进言,“当下之急,是商讨缉拿李瑾之策,防止机密泄露,避免更大损失。”

大臣们全部跪下,大殿内顿时静谧无声。待怒火稍歇,景成帝狠狠看了跪在地上的太子一眼。

景成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情绪,咬牙切齿地说:“传朕旨意,命吏部即刻组建精锐追捕队伍,全力缉拿李景,无论生死,务必将其带回京城!各地官府、驿站、关卡全力协助,但凡有敢包庇、隐瞒者,一律同罪论处!”

吏部尚书连忙领命:“臣遵旨!臣定当竭尽全力,将李景缉拿归案!”

而跪在地上的太子柏瑞泽,心中已然有了主意。他要在暗处亲自组织力量,尽快抓到李景,让他说明情况,才能为自己脱罪。他暗暗握紧了拳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等退朝之后,便要立刻着手安排自己的心腹,组建一支同样精锐的队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抢在朝廷之前找到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