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 第110章 黄埔军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完诸葛亮的话,场面变得一片安静,众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沉默了一会儿,刘备开口说道:“孔明,此事真的可行吗?”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虑和担忧。

诸葛亮坚定地点点头,语气肯定地回答道:“亮已亲自去看过,此计可行。”

刘备微微皱眉,似乎还有什么顾虑,接着说道:“还有一个问题……”

诸葛亮连忙拱手问道:“主公请讲。”

刘备看着诸葛亮,缓缓说道:“孔明向来行事稳重,为何此次却要行如此险招?”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目光中透露出坚定和决绝,解释道:“主公,如今形势危急,曹操势大,我们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了。若再不采取险招,恐怕就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了。曹操可以失败无数次,但我们只要失败一次,就彻底完了。”

刘备静静地听着,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

过了一会儿,他轻轻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好吧,那就照你说的办吧。”

“是,大哥!”关羽、张飞等人大声应道。

“主公放心!”诸葛亮也拱手回应。

这时天幕闪过下一个标题:【黄埔军校】

【在袁世凯成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之后,孙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复古称帝】

汉朝

刘秀面色阴沉地说道:“复古……用这个词形容朕很不喜欢!难道说,以后就真的没有皇帝了吗?”

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怒与不甘。

尽管之前天幕也曾播放过类似的情景,但那时大家基本上都认为,顶多就是换个皇帝的称呼罢了,并不会有太大变化。

可如今事实摆在眼前,却让他们无法接受。

“什么时候皇位竟然和那逆贼所做的事情一样效果了!”

刘秀怒不可遏地拍案而起,眼中闪烁着怒火。

【尽管袁世凯废除了太监和宫女制度,但实际上社会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面对这种情况,孙文等人为了扞卫民主共和,毅然发动了二次革命】

【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兵力支持,这次革命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

【如前所述,孙文因此被迫流亡海外】

【经历了这些挫折后的孙文深刻认识到,仅有理想信念还远远不够,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强大军队才能实现真正的变革】

唐朝

李世民感慨道:“不错,果真是这样,兵权才是最重要的。”

说到此处,李世民不禁回忆起当年的经历,心中暗叹,如果没有掌握军队的权力,他怎么会走到今日?

【于是,在国民党和苏联的协助下,孙文于1924年6月在广州创立了着名的黄埔军校,并开始向全国范围内招募有志之士】

【在这个时期的黄埔军校里,可以看到许多未来成为名将的身影】

【此时的蒋介石敏锐地捕捉到了机遇,担任起了黄埔军校的校长一职】

【据说,蒋当时已被授予中将军衔,而黄埔军校校长的军衔则为少将】

【然而,蒋宁愿降低自己的级别也要争取担任这个重要职务,其目的不言而喻】

【事实上,这一决策成为了蒋介石人生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也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朝

赵匡胤说:“这不正是天子门生的意义所在吗?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说到这里,赵匡胤想到,看来,有些事情确实需要去做,而忠君爱国的思想更是至关重要,至于其他方面,则可以慢慢培养。

【1925年,孙文先生遗憾地未能亲眼目睹革命的全面胜利,便因疾病离开了人世】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孙文先生作为清朝灭亡后的首位伟人,他的离世让无数人感到悲痛和惋惜】

唐朝

李世民看到这里小声地嘀咕了一句:“私兵……”

说到这里,李世民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之后,赶忙往下方扫视了一眼,确认没有人注意到他的话后,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就在刚才,其他人都在关注着孙文的努力和付出。

李世民却突然联想到了那些世家大族所拥有的私兵。

这些私兵平时他根本不在意,但如今在天幕的映照下,他不禁感到一阵寒意袭来,冷汗也冒了出来。

李世民喃喃自语道:“不行,这样下去可不行!朕必须得想出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才行。”

说完这句话,他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历史的车轮在继续滚动】

【到了1926年,已经有十万名志士仁人齐聚广州,他们庄严宣誓,决心北伐】

【仅仅用了大半年时间,这支军队就以惊人的速度击败了七十万敌军,迅速席卷了大半个国家】

【那么,为何这场北伐战争如此顺利呢】

【原因在于,袁世凯死后,他的部下们逐渐分裂成为三个派系,彼此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对立,经常发生内部冲突和争斗】

【正是看准了这个机会,北伐军得以各个击破敌人,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

【正当北伐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北伐军内部局势却突然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秦朝

“变化”?扶苏疑惑地问道:“能有什么变化?”

秦始皇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朕猜测可能是内部出现了矛盾,导致局势变得复杂起来,真是一波三折啊!”

“啊”?扶苏惊讶地张大嘴巴。

“好好看着吧。”秦始皇语气深沉地说道。

“是,父皇。”扶苏恭敬地点头应道。

【好了,我是......】

【天幕暗了下去】

清朝

光绪皇帝目光如炬地盯着前方,语气坚定地问道:“记下来了吗?”

他身旁的人连忙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记下来了。”

光绪皇帝紧紧捏住拳头,咬牙切齿地说道:“一定要找到办法!”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

回想起前一段时间,慈禧太后还未来得及将变法失败的自己置于死地,便突然驾崩。

这一意外使得光绪皇帝重新登上皇位,但他深知,这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大清不会亡!”

光绪皇帝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祖宗留下的基业,不能让它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