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杨大眼一伙虽落草为寇,下山打劫,但只劫过路官员和富商以及地主富豪,对周边村民及普通行人秋毫无犯,所以当地百姓并不害怕这伙绵山草寇,但那些有钱人及官员对他却是恨之入骨,恨不得碎尸万段、生吞活剥了他。这些富豪官员就曾设计伏杀杨大眼,要不是韦孝宽出手相救,绵山这伙人早就死翘翘了。
三年前一日,安插在定阳城汾阳酒楼当伙计的细作邬水回村给韦孝宽带来了一个信息。说是在汾阳酒楼,当地富商地主大摆宴席,款待众多衙役和官兵,有些衙役邬水未曾见过,估计是从外地调来的。
邬水觉得奇怪,就多了个心眼,等他给一包间上菜时,就听一富商狠声戾气道:“这次我等通力合作,一定要将那贼人碎尸万段,为民除害,保民平安,以解心头之恨。”
邬水一听,这要对付哪个贼人啦,周边除了杨大眼,也没土匪呀。杨大眼对老百姓可从来没干过坏事呀。于是找了个借口,在城门未闭之前,连夜赶回邬家村,向韦孝宽汇报了这个消息。
韦孝宽和诸葛明一听,就肯定这些人十有八九是要对付杨大眼。可他们和杨大眼不熟呀,另外现在已是深更半夜了,即使去报信,可黑灯瞎火的,杨大眼在绵山的寨子他们也不知在哪里呀,搞不好还被当成官府夜间偷袭之人乱箭射死呢。
诸葛明略思,缓缓沉言道:“主公,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韦孝宽一听,马上明白诸葛明的意思,赞许道:“无用先生有理。”
第二日凌晨,韦孝宽领了二十多人,扮成卖鱼商贩,将刀箭藏于鱼篓之中,天还没亮时就赶到绵山土匪经常出没的地方埋伏起来,此地名曰三岔口。这三岔口路是个丁字型,一大路沿山脚而行,一小路直通深山,大路和小路垂直相交。不会儿,就有人来了,韦孝宽定眼一看,还真是衙役和官兵。衙役三十多个,官兵二十余人,合计近六十人。他们分成三队,前后两队封住大路的两端,一队封住进山后退小路,均藏匿起来。韦孝宽一看,也分兵三路,路的两端各派七名弓箭手,而自己带着其余六人紧盯封山小路之敌。
天亮之时,从山上下来两小喽啰,也在路边的草丛中蹲下,估计是打探消息的。这两小喽啰,一人睡会儿,一人看会儿,轮番观情。巳时初,一商队来了,看样子东西还不少,有十来个护从。等车队来到三岔路口,小喽啰一声呼哨,从山上冲下一彪人马,约二十来人。为首之人坐在马上,手拿丈八蛇矛,斜挎弓箭,身披皂甲,喝道:“各位行客,不必惊慌,我杨大眼只取钱财,不伤人性命,你等留下货物,速速离去。”
这些行商二话不说,弃物而逃。杨大眼也感觉有点奇怪,这些行商这么听话,一句话不说就走?是不是被我的威名给吓着了?还是财物不是很珍贵?一阵三连问。众土匪前去查看货物,打开箱子一看,傻眼了,哪有货物,全是石头。
众人知道上当了,准备回撤进山。说时迟那时快,大路两端各杀出一队人马,还有先前车队的护从,总计五十余人。土匪急忙应战,且战且退,进入退山之路,又有一队人马从小路迎面杀来,硬生生地将杨大眼众人堵在山路中间,进退不能。杨大眼也不管了,挥起丈八蛇矛,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但你再厉害,人家七十人,你只有二十来个没经过正规训练的土匪,有的武器还是棍棒,哪里是衙役和官兵的对手,顷刻就死伤十余人。杨大眼一看,难道我等今日要折在这儿了?突然,只听得从草丛中传来嗖嗖几声,一阵箭雨扑来,数名衙役及官兵应声倒下。
话说韦孝宽看杨大眼抵挡不过,险象环生,于是不再犹豫,立即做了个手势,一阵箭雨过去,衙役及官兵就死了十几人。这时衙役官兵也有些闷了,难道土匪还有埋伏?就在这手停犹豫之际,一阵箭雨又过来了,又是倒下一片。这下可真把衙役官兵吓坏了。有些衙役官兵急忙向三岔路口撤退。可刚到路口,两边又是箭矢招呼他们。又有数人倒下。这袭击之人都还没出来,自己就死了二十来人,你说慌不慌。
杨大眼一看,定是有人在帮他,立即向里面的敌人杀去。还剩下十几个堵路的衙役官兵就惨了,他们哪是杨大眼的对手,一阵砍瓜切菜,就死得差不多了。韦孝宽一看,形势立转,不再犹豫,挥刀杀出,而大路两端之人也弃弓拿刀杀将过来,堵住小路出口,不让衙役官兵逃出。官兵等四处逃窜。杨大眼收矛拉弓,见一个逃敌就射一个,几乎箭无虚发。
过了两刻钟,山间恢复了平静,抓到几个生口,一问才知和韦孝宽猜的差不多,就是商人出钱,官府出人,设计绞杀杨大眼。这杨大眼对韦孝宽感激涕零,邀请上山,好酒好菜招待,且二人结拜为兄弟,杨大眼年长为兄,但外界却不知二人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绵山是邬家村的秘密退路。
自劫杀刁德二一行人过去有一年多了,山上钱财不缺,杨大眼也就没再下山打劫,一门心思跟着教习作训,学习排兵布阵和文化知识,大家几乎都忘了打家劫舍这个老本行了。今年韦孝宽还以他人名义在山脚下买了田地,租粮专供山上食用。可杨大眼不这样想啦,一帮大老爷们坐吃山空像什么话,必须搞点外快才行。
这天,杨大眼就带着一个机灵的小喽啰从密道下山了。这小喽啰叫郑七。这条密道也只有山上的人知道,村民及钱财的转运都是通过这条密道进行的。杨大眼这一出,差点要了他的老命。
正所谓:歹毒陷阱终失破,雪中送炭识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