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卫照临等人回到客栈休息,一看李邦也在这儿。卫照临有些心慌问道:“李公子也在此住宿?”
李邦温言悦色道:“王小姐,李某在此只住一晚,明日还有事赶往它处,以后再请王小姐相聚。”
卫照临抬首,廊灯在夜风中摇曳,来回晃动,照得李邦丰俊颜面忽明忽暗,修长的影子也随之不定,身静影动,动静相宜,让人迷醉。
卫照临眨一下眼睛,笑笑道:“好,李公子休息,路上平安。”于是转身回房,心中有点失落。李邦仍屹立不移,凝眉沉目静静地望着卫照临的背影,看不出喜悲,然后转身离去。
卫照临和李邦在廊道中话别,刚进房间,就听到有人敲门,卫照临便蹙眉问道:“请问是谁?”
门外低声回道:“小姐,是贫道。”
卫照临随即道:“请进。”
李乘风进入后,卫照临懵懂问道:“道长,何事?”
李乘风盯着卫照临,低声缓道:“小姐,你感觉李邦这人怎么样?”这一下还真把卫照临问得不知怎么回答。李乘风也不管了,气沉意深接着道:“小姐,贫道观此人非等闲之辈,是敌是友不清,还请小姐与其保持距离。请小姐务必小心。”
卫照临稍愣,遂点头慢道:“多谢道长提醒,我和李邦也是初次相识,以后不会再有机会见面,请道长放心。”李乘风不语退出。
卫照临在洛阳城又玩了一天,第二日,留下李老道和申豹照料行李,自己换好衣服,带上白檀和耿忠直奔阳城郡(现河南登封市东南)。一天半的时间卫照临三人到达阳城郡,住了一宿,次日辰时出发,不紧不慢就到了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东部太室山峻极峰的南边脚下,距离阳城郡也就五六里路。现在的嵩阳书院由山门、先圣殿、讲堂和藏书楼组成,砖石结构,古朴大方,占地面积并不大。“程门立雪”的故事就出自嵩阳书院。
拾阶而上,卫照临感觉这山门似寺门,“嵩阳书院”四个大字和两侧的门联让人眼前一亮。尤其这首楹联写得气势非凡,意境高远。
上联: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下联: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卫照临感觉这副楹联不简单,气势盛然,若悬于洛阳城中某座高楼之上或许更合适。
来到门房,有一老者在其中。卫照临温甜笑问道:“老爷爷,烦请通报周山长,就说京城一小友前来相见。”
老者一看是一身材高挑十五六岁的女孩,有些奇怪,很少女子来书院,便温言道:“请稍等。”便进去通报。
周兴嗣一听,也愣了一下,难道是写雪梅诗的那位小姑娘?不然他不认识什么女子小友呀。于是起身来到山门前,觉得像是那位姑娘,但不敢肯定。当时卫照临戴着帷帽,时间也过了近四年,个子长高了不少。忙道:“这位小姐,是你想见老夫?”
卫照临欠身温言道:“周山长,小女是当年望江楼参加楹联评比会的那位女子,小女叫王闻天,前来拜会山长。”
周山长立即面露喜色,哈哈大笑道:“真是小友啊,当时你头有帷帽,现又长高了不少,老夫一时不敢相认。想煞老夫了。快请进。”
卫照临柔声笑道:“山长,小女还有马车,不知何处安顿?”
周山长转身对门房吩咐道:“老吴,去安排一下车马和几间上房。小友,随我来。”
于是卫照临随周山长进入书院内,走过先圣殿,穿过讲堂,沿途三棵翠柏苍翠欲滴,伞盖如天,傲立不群,吸人眼球。然后就来到后院,对面是藏书楼,一侧为教务处,一侧为学子宿舍。卫照临总感觉这书院有点像寺庙。
进入山长室,周山长泡上茶,二人就坐。周山长看着面前这个亭亭玉立的女子,不无感慨道:“王小友,自望江楼一别已有四年了吧,也长高了,成了大家闺秀,你能来此,老夫真心高兴。先休息安顿,晚间老夫和小友好好叙叙。”
卫照临和笑道:“多谢山长。由于家事缠身,小女直到今年才得以出游,首先想到的就是嵩阳书院的周山长。小女过轵关,渡风陵,行潼关,穿崤山,到洛阳,看了两天,就急到这儿来找您老了。”
周山长直爽笑道:“好,小友就在这书院和嵩山多玩两天,好让老夫尽地主之谊。”
卫照临回道:“多谢山长,明日小女要去少林寺,然后一路向东到青州看望舅舅,所以这次就不留了,下次有时间一定再来拜访山长。”
周山长不知卫照临到少林寺何为,也不好问,于是朗道:“小友,少林寺的方丈慧可大师是老夫的好友,有事可报老夫名讳。还是有点遗憾呀,不过来日方长,老夫再与小友谈文论道。你这一说,老夫两个得意门生也多年未到书院看望老夫了。”
卫照临假装疑惑道:“不知山长两位得意门生是谁?”
周山长有些惆怅道:“老夫最得意的学生就是陈庆之陈子云。他读书识理一点就通,更喜兵书六韬,思维洞深,虑谋广远,为人谦逊。若遇机缘,必将一飞冲天,功成名就。还有一位就是刘疾忧刘不器,文笔深厚,为人沉稳,虽才不突出,但思绪周全,做事叫人安心。他们也有四五年没回书院了。不过不时有书信送达,虽未在朝堂谋职,却在信中说现在过得很好,很满足。老夫真想把二人介绍于小友,以结不世之交。”
卫照临听后,也不点破,笑道:“山长,不要急,也许就在这两年内他们就会来看望你。”
周山长阴转晴,笑道:“那就托小友吉言了。”
正说着,吴老带着白檀和耿忠及几个仆人抱着大坛小罐来了。卫照临起身道:”山长,小女也不知您老喜好什么,就带了几斤茶叶和几坛白酒送于您,还望不要推辞。”
周山长也不矫情,爽快笑道:“小友有心了,老夫收下。吴老,今晚在我寝院清风轩宴请小友,你和教习等人一同前来。”
吴老回道:“是,山长,王小姐等人的住宿已安排妥当了。”
周山长道:“好,小友,你先漱洗歇息,下午看看书院风景,晚上老夫与小友一饮。”
卫照临顺意道:“谨遵山长安排。”
晚间,明月高悬,清风徐来。在清风轩,周兴嗣端坐上首,卫照临就坐下首,白檀、吴老及三位教习分列。耿忠死活不肯来,说自己是粗人,不适这场合,卫照临和周山长就随他去了,另备酒菜。卫照临平时没那么多规矩,主仆都是同席。
正所谓:嵩阳文风今犹在,翠柏枝荫护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