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国公爷以元日为题让卫照临在闲书阁现场作诗一首,于是卫照临就写下了这首诗。
元日
玉雪无声润千山,春风轻柔抚柳梢。
宰羊烹酒团圆日,最是人间温情时。
刘先生眉眼喜开,笑道:“瑞雪丰年,春风化雨,阖家团圆,人间温情,应景应情,好呀,虽无上一首诗气势,却多了份自然拙真味,人间烟火情。小姐能随口吟出,可见感受亲情颇深呀。”
国公爷也是满脸喜色,哈哈笑道:“好,爷爷最喜欢‘最是人间温情时’这句。多少平民百姓辛苦一年,不就盼望着一家举杯团圆,阖家欢乐,共话亲情吗?也是所有家庭的愿望。好,但愿来年更好。”说完就走出了学堂。
卫照临目送爷爷离去,又看了看刘先生,没说话。刘先生对她微笑了一下道:“散学。”
这府内年味越来越重了。卫照临不知道这个时代大年三十是否和前世一样,祭祖、祭灶、贴对联、门神和窗花,吃饺子、放鞭炮还有压岁钱。这些都不用卫照临去操心。大年三十这天巳时(九点),祠堂大门大开,国公爷沐浴更衣,带着卫抱阳及聂管家进入祠堂,焚香祷告,叩跪祭祖。
不一会国公爷走出祠堂,面情肃穆。卫照临站在门边,弱声问候道:“爷爷。”
国公爷嗯了一声没停脚步,突又停住转身,向卫照临轻声问道:“简简,天气寒冷为何不回屋?找爷爷有事?”
卫照临面似凝重,低身正言道:“爷爷,孙女知道女子不能进祠堂,所以孙女有一事相求。”
国公爷眉眼一凝,沉声道:“何事?”
卫照临身形未动,静立试探道:“孙女知道朝廷圣旨及封册等重要赏赐均放在祠堂,孙女想借一圣旨一阅,不知可否?”
国公爷身形一怔,声调高拔,疑问道:“哪道圣旨?何用?”
卫照临仍轻声细语道:“就是贞道十三年皇上赐我为三皇妃的那道。”她没解释何用。
国公爷面沉稍思后,缓道:“聂管家,把那道圣旨拿给小姐。”
聂管家没有犹豫,恭敬温言回道:“是,国公爷。”随即进祠堂找到那道圣旨交给卫照临。
卫照临面如常色,不作解释道:“爷爷,那孙女就回去观阅圣旨了。”
国公爷点点头,目送卫照临离去。
卫照临回到闲月斋,在书桌上慢慢摊开圣旨。圣旨内容很简单: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敕曰:卫车骑将军大成、卫车骑校尉不穷忠勇。圣恩甚眷,将军之女照临贤良淑德,赐三皇子邦正妃;将军之子抱阳德才兼备,赐二皇子家伴读。
钦此。
敕命 贞道十三年二月十八日之宝。
卫照临看着圣旨,其实就是一封敕封,这个“敕”字意味深长。这人战死了什么说法也没有,国公府就得了这么个东西?这叫圣恩甚眷?六岁的孩子哪来的贤良淑德、德才兼备?净扯淡。连哥哥的世子位都没给。常人口中的世子,估计也是人们的一种尊称或习惯叫法罢了。卫照临总觉得这圣旨有点奇怪,好像隐藏着什么阴谋。卫照临一遍又一遍读着圣旨,心起疑云,有了猜想。
吃中饭时,卫照临精神甚高,朗声对王嬷嬷三人道:“王嬷嬷,和上次制盐一样浸些草木灰,然后把那水用纱布多渗滤几遍。剁些牛羊肉和白菜,尽量碎些,碎白菜挤净水,拌入油、盐、姜、葱、胡椒和料酒做成馅。和面时加些草木灰水,然后发面成团,要用厚褥子盖上。多备些葱姜。铁锅刷干净,晚上小姐露一手,给除夕夜加个菜。”
王嬷嬷等人不知小姐何为,但现在小姐出口成章,亲手造物,早已不同往日,便毫无犹豫回道:“是,小姐。”
除夕饭由府内大厨房做。王嬷嬷等人寻思,这小姐和草木灰干上了,也从来没有做过饭,不知小姐能玩出什么花样。各人准备去了。
申时(十六点)中,四人来到小厨房,掀开面盆一看面发起来。卫照临示范把面揪成一个个小圆球,叫王嬷嬷把小圆球擀成胡饼大小,但比胡饼薄小。
王嬷嬷经常做胡饼,轻车熟路,但她感觉这面和以前的有点不一样,于是称赞道:“小姐,这面比以前的劲道。”
看出来了。卫照临嗯了一声也不想解释原因,拿起一块面皮,用勺子挖了些肉馅放入面皮,双手一拢抱住肉馅,然后右手指在皮缝处捏几下就形成好看的褶子,一个饺子就包好了。
白苏观瞧小姐做法,似懂非懂道:“小姐这是要包馄饨?”
馄饨?现在没饺子?馄饨就馄饨。卫照临也不想解释,便随他人心意道:“对,包馄饨。你们也包。”
王嬷嬷看出门道,便喜色解释道:“以前馄饨下锅很容易散,最后皮归皮,馅归馅了,老奴看小姐这馄饨不会散。”
白苏也看出些许差别,兴奋道:“小姐,这馄饨比以前的大,有褶皱好看。”饺子包好后,大概一百来个,排列整齐先放着。
古时年夜饭较晚。亥时(二十一点)差一刻,王嬷嬷进入捧月阁,温声对卫照临道:“小姐,内院来报,亥时到勤叙堂准时开席。”
卫照临点点头,利落起身道:“好,我们到小厨房炒个菜带过去。”
于是众人来到小厨房。卫照临亲自动手打了十来个鸡蛋,放了点盐,一通搅和,将蛋打碎,然后切了葱花,准备好之后开灶烧火,等锅热后,放入牛油,等牛油化开,小火倒入鸡蛋,一顿翻炒,加入葱花,一盘黄中带绿的小葱炒鸡蛋就成了。
王嬷嬷闻香识色,又喜又忧道:“香,就是有点耗油。”白檀白苏也跟着点头。这老做饭的一看就明白。
卫照临才不是个吝啬的人,不就是多用点油嘛,毫无拖泥带水道:“走,带上小葱鸡蛋到勤叙堂吃年夜饭。”
众人来到勤叙堂,按序坐下。总共十人:爱淑院四人,国公爷和世子二人,历恃父子二人及聂管家和华老。本来主仆不能同席的,但卫照临说今年自己大病康复是喜事,且国公府最亲近的也就这几个人,虽为主仆却胜似亲人,过年时就坐在一起吃顿年夜饭表示庆祝。国公爷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卫照临一看桌上,好家伙,大罐小罐,不是煮就是炖。
国公爷看到王嬷嬷端的鸡蛋,就觉得奇怪,讶问道:“嬷嬷,怎么带了盘鸡蛋来?”
王嬷嬷笑眯眯回道:“国公爷,这是小姐亲手炒的鸡蛋,拿来让国公爷尝尝。”
国公爷一愣,面转卫照临,饶有兴趣问道:“简简,你还会做菜?”
卫照临嘻哈一笑道:“爷爷,孙女哪会做菜,就是瞎捣鼓,到时你尝尝,别嫌我丢人。”
国公爷大手一挥,不再询问,遂高声道:“好,开席。”
每人杯中都倒了酒,国公爷先举杯,众人端起才饮。卫照临尝了一下,没啥味。
国公爷就用筷子夹了鸡蛋尝了,眼睛一亮,惊喜道:“这鸡蛋香,也不烂,你们各位也尝尝。简简,这鸡蛋怎么做的?”
众人也都举筷尝了尝,确实香,比炖煮的好吃。卫抱阳最喜欢,几乎吃了一半。
卫照临浅浅一笑,温言软语回道:“爷爷,其实很简单,不光鸡蛋能这样做,别的菜也照样能做,到时我教嬷嬷多做几道菜。以前的菜不是炖就是煮,我这是炒菜,炒菜必须用铁锅炒才香。”
国公爷心中疑惑,探寻问道:“孙女,你是如何得知这炒菜之法?”
又来了,又得继续编了。卫照临仍旧笑靥如花道:“爷爷,前些日子制盐之时不是买了个铁锅吗,我看平时就是炖煮菜,都腻了,这陶器不好炒东西,但铁锅行呀,于是就试试,没想到就成了。”
国公爷老神在在,似觉孙女言之有理,点点头道:“嗯,有道理,看来孙女身体是全好了。以后想吃你们就炒。”
卫照临笑意更浓,转问道:“爷爷,我也就是想解个馋。对了,这酒怎么没味呀。”
国公爷惊望孙女,诧异问道:“简简还会喝酒?”
卫照临连连摆手,急忙解释道:“爷爷见笑了,我哪会喝酒,就是刚才尝了一下没啥感觉,才问了。”
国公爷抿酒一口,自卖自夸道:“这酒在京城也算好酒了,在北方也有烈酒,但也就比这辣一点。”
卫照临点点头没再问。酒喝完后就是准备吃主食,卫照临道:“爷爷,今天下午孙女和嬷嬷她们包了些馄饨,我看今晚主食就吃馄饨吧。但我包的馄饨有点不一样。”
国公爷毫无犹豫,利落爽声道:“行,听简简的,爷爷很期待。”卫抱阳瞟了眼妹妹,爷爷真偏心,什么都听妹妹的,往年都吃杂粮饭。
卫照临起身向后院走去,王嬷嬷三人也跟着出去了,搞得聂管家等人有点不好意思,他们坐着喝酒吃菜,小姐去干活,这像话吗?国公爷悠然挥手,安慰道:“聂管家,你们放宽心,小姐喜欢干就让她干。”
正所谓:世间喜事频频出,膳堂美食人人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