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如虹的旋律直冲云霄,自带金戈铁马与家国情怀,甚至令崇祯都饱含热泪。
台下那些儿郎,目光坚定如剑,声如洪钟巨响,无不透露着一股杀伐之气。
歌声让不知所以的地方官及百姓深深震撼,这就是天子带出的强军,他们都来自大明千家万户!
天子说有国才有家,这次若无将士血染疆场,恐怕边墙周边的百姓,早都成了鞑奴刀下之鬼,家园早都被付之一炬。
感受歌声的同时,官民们仿佛都看到了大明正释放着光芒,天子带着明军将士披荆斩棘,向数千年从未有过的盛世迈出坚定的步伐!
今日仪式空前热烈,祭祀结束后,明军押着俘虏绕京观一圈,观摩出自俘虏手中的“杰作”。
人头山足足十余丈高,垒了方圆数十丈宽,若干人头阴森森映入眼帘,看起来甚是恐怖。
京观旁一尊石碑矗立,上面刻着那句来自汉王朝的华夏民族豪言: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空气中恶臭味石灰味弥漫,几度令人作呕,场面有点血腥与残忍。
然而,这就是大明所需要的,大明太缺乏尚武精神,太缺乏杀戮果断,太缺乏家国豪情。
人穷不可怕,最怕的是精神贫困,将敌人与困难踩在脚下,面对艰难险阻时,将不再心生胆怯。
这就是用敌人人头筑京观,带给国家与人民的意义。
你要来打老子,尽管来就是,老子大不了再多搞几座京观!
......
一直到天色擦黑,崇祯方带着原禁军第一师、京营兵回到万全左卫。
原禁军第二、第三师与边军,将于边墙外完成最后整编,考功也进行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该升官的升官,该奖赏的奖赏。
王业浩、黄得功、尤世威、刘肇基将在月底带着这支北征部队出发,迈开光复国土的第一步。
高文采统领的军情处北方局,也将积极发挥应有的功能。
俘虏中阿敏、岳托等十几个重要战犯被重新押回万全,其它的都留于边墙外,物资搬运需要人,陵园建设也需要苦力,还得继续“发挥”劳动价值。
而俘虏的最终归宿,一部分将永远留在宣府,为大明战争机器打螺丝。
一部分将押回京师,向国人展示皇帝武功,再扔进西山煤矿之类的地方,永远为大明赎罪劳改。
午饭是在回途中用干粮解决,肚皮空得慌,崇祯用过晚膳后看书,倦意阵阵准备就寝间,李安邦急匆匆求见。
“启禀陛下,京师有急报!”
“呈上来!”
“遵旨!”
李安邦将手中奏本递给王承恩,王承恩再呈给皇帝。
里面的内容很多,崇祯一目数行,看后陷入沉思。
牛鬼蛇神们终于开始从幕后跳了出来,与之前的预想差不多,还有三天就是中秋节,人渣们或许幻想着在太和殿边喝庆功酒边赏月吧。
京师要乱就乱吧,水搅得越浑越好,那样才好浑水摸大鱼,小鱼小虾也别想逃脱。
这份奏本是今早发出来的,幸好两地仅隔不到四百里,官道也相对通畅,消息还谈不上滞后。
“小李千户,去把钱次辅、陈新甲、周遇吉、孙应元给朕叫来!”
“臣遵旨!”
不多时,四人来到御前,崇祯将奏本递给钱龙锡。
“都看看吧。”
钱龙锡双手接过。
把孙承宗与内阁、曹化淳、李若链、六部尚书联名奏本看完,钱龙锡脸上没有多少变化,陈新甲也差不多,接着递给周遇吉。
自崇祯到宣府一个月,京师的事儿没有向陈新甲隐瞒,陈总督对京师进程大方向清楚。
“不知诸位如何看待?”崇祯问道。
“陛下,臣以为应以不变应万变,在必要之时雷霆出击,贼人行动目的已被锦衣卫掌握,需要的只是时间。”
钱龙锡作揖道。
钱次辅擅长理政,回朝近半年,早都跟上了皇帝节奏。
崇祯微微点头,他敢继续呆在宣府不走,就是因为清楚贼子们哪根指头在动,不过干等也容易干着急,似乎可以再做点什么。
“陛下,臣以为中原押解的流贼俘虏,应待京师事务尘埃落地后再进京。
京营人心浮动,又有半数以上抽至其它地域,税兵也大多分赴各地,臣麾下边军可调1万往京师方向异动,给首辅大人助力。”
陈新甲进言道。
本次边军整编只是针对宣府之军,大同方向的不在此列,还有两万余驻守在大同一带,完全可以抽调。
数月前勋贵于都督府及京营里的职务全部被撤销,但他们以前的下属、很多勋贵子弟仍在京营当差,成了本次搞事情的底气之一。
孙承宗奏报里说了,那些家伙暗中花费不少重金,预计有万余京营兵被拉拢,最近一两日就会显现大动作。
不过崇祯既然叫周遇吉和孙应元来,先前就已有所打算。
手里还有的是人呢,而且这些人刚经历过血战。
“陈爱卿言之有理,但若从大同调兵,朕以为动静过大,朕亲征之消息,还暂不想公之于众,就让贼人们瞎猜吧,孙爱卿。”
“臣在!”
孙应元上前拱手,皇帝竟将奏本让他和周遇吉这种武将翻看,看来早都把他们当作了自己人。
“你部当下还有多少可战之兵?”
“启禀陛下,除开牺牲者尚有三千余,当下轻伤归队百余,可战之兵有三千二百。”
崇祯沉默片刻,继而开口:
“这样,孙爱卿、周爱卿。”
“臣在!”
“京营明早秘密开拨回京,向曹变蛟传令,着曹变蛟亲率3000火铳兵一道,归孙应元节制,一切听从留守班子统一指挥!”
“臣等遵旨!”
孙应元神色亢奋,清理京营门户,他这京营副将,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钱爱卿!”
“臣在!”
“立即将此安排传旨孙承宗,流贼俘虏可暂止步保定府,待朕回京之时再押解进京。
另告知留守班子,大乱方可大治,只要事态在可控范围内,朕不介意人头滚滚!”
“臣遵旨!”
众人离开房间,崇祯于房中缓缓踱步。
一群书生与失去兵权的勋贵勾结搞事儿,最无一用是书生,大明文人太自以为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