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娇小玲珑的芈瑶 > 第3章 逆浪扬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燕军退去,齐国上下暂得安宁,如久病初愈之人,慢慢调养着元气。然而,芈瑶明白,风雨虽歇,阴云未散,齐国的复兴之路,依旧布满荆棘。

宫廷之内,王后所出的大王子芈槐,眼见芈瑶屡立奇功,威望日盛,心中妒火中烧。他自恃身份尊贵,又有母族撑腰,往昔在公孙无忌得势时,与之暗中勾结,妄图在父王驾崩后,一举登上王位。如今公孙无忌倒台,他的野心却并未收敛,反而将芈瑶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时刻盘算着如何打压她,夺回朝堂掌控权。

一日,齐惠公召集众臣商议国事,议题围绕着战后如何安抚百姓、恢复生产。芈瑶深知百姓苦战乱久矣,率先提议道:“父王,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减免赋税,开仓放粮,让百姓有粮下锅,有衣蔽体。再者,组织劳力修缮被战火毁坏的房屋、水利设施,助其恢复农耕,如此方能重聚民心。”众臣纷纷点头称是,齐惠公亦觉此计甚佳,正欲准奏,芈槐却冷哼一声,出列道:“妹妹所言,未免太过理想化。减免赋税、开仓放粮,国库本就空虚,拿什么来填?修缮诸事,耗时费力,待到完工,黄花菜都凉了!”

芈瑶不卑不亢,直视芈槐的眼睛:“王兄,若不如此,百姓生活无以为继,只会对王室心生怨恨,届时齐国根基不稳,谈何复兴?国库空虚,正因过往奸佞当道,中饱私囊,如今正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赢回民心。”芈槐被怼得哑口无言,恼羞成怒,拂袖而去,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会后,芈瑶知晓芈槐不会善罢甘休,私下叮嘱亲信,留意大王子动静。果不其然,没过几日,亲信来报,芈槐暗中联络了几位旧贵族,这些人在公孙无忌时期,依仗权势,兼并土地,欺压百姓,如今害怕芈瑶改革动了他们的蛋糕,妄图与芈槐联手,在朝堂上给芈瑶使绊子,甚至策划着一场宫廷政变,欲逼齐惠公退位,扶持芈槐上位。

芈瑶听闻,心中一惊,当下并未慌乱。她深知,此时若贸然与芈槐撕破脸,只会让齐国陷入内乱,正中敌人下怀。于是,她一方面佯装不知,照常处理国事;另一方面,加紧与钟离将军、谋士苏御等人联络,秘密筹备应对之策。

为了瓦解芈槐的势力,芈瑶决定从那些旧贵族入手。她以齐王名义,下旨召集旧贵族进宫议事,美其名曰共商国是,实则欲探其虚实,寻找破绽。旧贵族们虽心怀鬼胎,但碍于王命,不敢不从。

进宫当日,芈瑶盛装出席,在华丽的宫殿中,与旧贵族们谈笑风生。她先是夸赞了几句他们往昔对王室的“功绩”,随后话锋一转,提及如今齐国面临的困境:“诸位大人,如今燕军虽退,可齐国千疮百孔,百姓流离失所,我等身为王室、贵族,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不知可有良策助齐国复兴?”旧贵族们面面相觑,支支吾吾,有人推脱说自家产业受损,无力相助;有人顾左右而言他,言不及义。

芈瑶见状,微微一笑,命人呈上一份账目清单,说道:“诸位大人,这是近些年来,朝廷拨给各家修缮水利、救济灾民的款项明细,可据本宫所知,百姓并未得到多少实惠,这些钱,去了哪里呢?”此言一出,旧贵族们脸色骤变,有人额头冒出冷汗,心虚地辩解着。芈瑶乘胜追击:“如今齐国艰难,若有人还敢中饱私囊,罔顾百姓死活,可别怪国法无情。”说罢,她目光冷峻,扫视众人,旧贵族们心中有鬼,纷纷低下头,不敢言语。

与此同时,钟离将军在宫外秘密部署兵力,以防不测。谋士苏御则暗中收集旧贵族与芈槐勾结的证据,一旦有变,便可将他们一网打尽。

几日下来,芈瑶恩威并施,分化瓦解了旧贵族的联盟。一些人见大势已去,为求自保,主动向芈瑶投诚,交代了与芈槐的阴谋。芈瑶拿到证据后,并未立刻呈给父王,而是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单独面见芈槐。

在静谧的后花园中,芈瑶与芈槐相对而立。芈瑶率先打破沉默:“王兄,今日唤你前来,是想给你看一样东西。”说罢,她将证据递到芈槐面前。芈槐接过,脸色惨白,手微微颤抖。芈瑶轻声道:“王兄,你我同是父王子女,齐国的血脉,如今国难当头,你为何要做这等糊涂事?”芈槐扑通一声跪下,泪流满面:“妹妹,我知错了,是我被猪油蒙了心,嫉妒你受父王宠爱,又怕你掌权后对我不利,求你饶了我这一回。”

芈瑶看着跪地求饶的芈槐,心中五味杂陈。她深知,若此时严惩芈槐,只会让王室蒙羞,加剧内部矛盾。于是,她扶起芈槐,说道:“王兄,只要你改过自新,日后一心为国,妹妹自当既往不咎。但你需记住今日之事,莫要再犯。”芈槐连连点头,感激涕零。

经此一事,芈槐彻底收敛了野心,朝堂之上,暂时恢复了平静。芈瑶得以全身心投入到齐国的复兴大业中。

在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方面,芈瑶的举措稳步推进。减免赋税的政令一下,百姓欢呼雀跃,对王室的信任度大幅提升。开仓放粮,解决了无数灾民的温饱问题。组织劳力修缮水利设施,农田灌溉得到保障,来年庄稼有望丰收。齐国大地,逐渐重现生机。

对外,芈瑶深知,仅靠与鲁国的友好往来远远不够,需拓展更多外交关系,为齐国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她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楚国。楚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国力强盛,若能与之结盟,齐国不仅能在经济上获得诸多益处,在军事上也可借楚国之力威慑他国。

芈瑶决定再次派遣苏御出使楚国。出发前,她与苏御彻夜长谈,详细分析了楚国的局势、楚国国君的喜好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苏御一一牢记,带着使命踏上了征程。

楚国朝堂之上,苏御凭借出色的口才与对局势的精准把握,向楚王阐明了齐国的诚意与两国结盟的益处。楚王起初有些犹豫,楚国虽强,但也有自己的顾虑,担心卷入齐国的纷争。苏御见状,呈上了芈瑶精心准备的礼物——齐国独有的盐铁工艺品,以及一份详细的贸易合作计划书。计划书里,列举了两国互通有无后,在经济、军事上的双赢前景。楚王被苏御的言辞打动,又对这份厚礼与计划书感兴趣,终于决定派遣使者回访齐国,进一步商讨结盟事宜。

苏御凯旋而归,齐国上下一片欢腾。芈瑶亲自出城迎接,对他的表现赞赏有加。随着楚国使者的到来,两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结盟之事逐渐提上日程。

在这忙碌的过程中,芈瑶也不忘关注文化教育。她深知,一个国家的昌盛,离不开文化的滋养。齐国素有“稷下学宫”的文化根基,往昔因战乱,学宫凋零,学者四散。芈瑶决定重振稷下学宫,广纳天下贤才。

她亲自前往学宫旧址,看着残垣断壁,痛心疾首。回宫后,她拨出专款,招募工匠修缮学宫。同时,她颁布诏令,邀请各国知名学者前来讲学、论道。此令一出,应者云集,曾经荒废的学宫,渐渐恢复了人气。学者们在此交流思想、碰撞火花,齐国的文化氛围愈发浓厚,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然而,就在齐国蓬勃发展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席卷而来。暴雨连降数日,河水泛滥,淹没了大片农田,冲毁了许多房屋,百姓死伤无数。齐国再次陷入困境,芈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天灾,芈瑶迅速行动起来。她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指挥救援。她组织士兵、百姓搭建临时避难所,抢救伤员,分发食物和药品。同时,她下令全国上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抗灾。钟离将军带领士兵奋战在抗洪一线,用身体筑起堤坝,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在救灾过程中,芈瑶发现,齐国的水利系统存在严重缺陷,多年来未曾修缮,才导致此次灾情如此严重。她暗下决心,灾后一定要全面改造水利系统,杜绝此类灾害再次发生。

经过数月艰苦奋战,灾情终于得到控制。齐国百姓在这场灾难中,看到了芈瑶的担当与付出,对她更加敬爱。芈瑶也在灾难中成长,她的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锤炼。

灾后重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水利系统改造、房屋重建、农田复垦……齐国在废墟中重新站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复兴之路迈进。而芈瑶,这位娇小玲珑的公主,以她的智慧、勇气与坚毅,继续书写着小人物撬动大乾坤的传奇,引领齐国走向未知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