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二酉堂的小唱本
赵海生本来也没想让白静茹特别快就开始录音,再加上穆洋在一边说情,便做了一个顺水人情。
“行吧,小茹就先练唱功吧,暑假可就不能再推脱了。而且也最多就是拖延一个月而已。时间还得抓紧。”
赵海生算了算时间,延后一个月,真不算什么大事。
白静茹倒是喜出望外,乐呵呵地跑了。说要去告诉刘萍这个喜讯。
“性格还像个小孩,哎。”赵海生对穆洋叹气道。
“别管别人了,咱们俩现在摊上事了。”穆洋对赵海生说了一个坏消息。
听穆洋说了以后,赵海生意识到还真是个坏消息。
之前赵海生算过学分,自己必修学分已经够了,现在只有总学分差一点,这个学期就在选修课里挑了两门,挑的时候大家都说特别容易过。一门是《诗经研究》,一门是《曲艺概论》,这种选修课以往甚至都不考试,期末交一篇论文就能得到学分。
《诗经研究》倒还好,仍然是交一篇论文就当是考试,平时分数赵海生和穆洋有事基本都会规规矩矩请假,这门课应该没有问题。
问题出在《曲艺概论》,任课老师看到缺勤学生太多,穆洋又特别出名,就被盯上了,顺带连赵海生也被盯上了。
“也不用太担心,我估计是老师让咱们两个去上课,而且说要表演一些曲艺才行,就当作是缺勤的补偿了。”穆洋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了赵海生。
“这样还差不多,不过咱们总不能在课堂上唱歌吧。或者唱点民间小调什么的。”
赵海生和穆洋正在商量,恰好碰到了刘萍,刘萍顺手给赵海生拿来了一叠资料。
“这是我在图书馆看到的古代乐谱,不珍贵但也比较少见,应该是解放前京城的一些谱子。图书馆清仓了,我就买下来了。”刘萍解释道。
赵海生拿起来一看,是清末京城二酉堂自己印制的小唱本,相当于现在的歌本。这种唱本留存量很大,确实不太珍贵。
赵海生顺手一翻,马上想到一个主意。
“这个不就是曲艺表演节目了嘛。”赵海生对穆洋说道。
“咱们在这个小唱本里找一首歌得了,这些都是清末的民俗小曲,是曲艺,也是那会的流行歌曲,翻一下估计还有好听的。”
“谢谢小师姐了。”赵海生连忙感谢刘萍。
“别谢我了,对小茹别那么狠就行,她还是个小丫头呢,别让她太累了,就是谢我啦。”刘萍说罢就扭着腰肢走了。
赵海生闲着没事,便和穆洋一起翻看这些小唱本。
“这上面是什么乐谱?怎么都是什么‘上车工六五’的?是什么车工?”穆洋问道。
“这叫公尺谱,其实很简单,就是用汉字和数字代替唱名,我以前翻资料的时候看到过,很好翻译的,上车工凡六五乙,就相当于do、re、mi、fa、sol、la,这么一说你就懂了吧,如果是高八度的音,字末上挑或者加一个单人旁。”
赵海生简单给穆洋介绍了一下公尺谱。
“你怎么懂这么多音乐上的知识啊?平时也没见你学啊!”穆洋问道。
“我不是整天在学校嘛,倒是你经常出去演出,我没事就翻翻书,就这么懂了一点。咱们看歌词找吧。”
两人翻着小唱本,找了半天,没有一首合适的。
“清末的民歌小调怎么都是带颜色的啊?”穆洋问道。
“哎呀,那会那在乎这个啊!你别着急,咱们慢慢找。”
赵海生安慰穆洋不要着急,到最后自己也急了。
“期末了,老师开始找学生麻烦,怎么能找谁麻烦?对了,咱们可都是大老板啊,等会气不顺了,咱们去找找员工的麻烦吧,尤其是那个小裘,叫裘什么的来的,就他爱起哄。下午就去找他。”
赵海生对穆洋发着牢骚。
有时候发牢骚也有用,这次也是,刚发完牢骚,穆洋就找到一首凑合的。
“这首倒是还可以,不过也有很多带颜色的歌词。这些填词写字的,难道不开车就不会写字了吗?”穆洋问赵海生。
“这个,我想可能是无聊吧,哎,你别对着和尚骂秃驴啊,你男朋友我也是一个码字的,不过我比较好,不写带颜色的。”赵海生感到有一些小尴尬。
“最多写写童年的心理初恋,是吧?”穆洋也开着玩笑。
“我看看你说的还可以的。”赵海生拿过唱本,翻看了一下,歌名叫《探清水河》。这么一番,天启竟然也给了好多翻唱版本,又是一首不需要天启点的。
赵海生这次搞清楚了,只要是找到平行世界和这个世界都有的歌曲,天启就会免费奉送平行世界翻唱版本。
这是一个好机会啊,可以免费刷歌。赵海生暗暗记在心里。
同时又在脑海对照天启版本和这个小唱本之间的异同。
“这里还有一首,和刚才的名字一样,不过内容有一点点差异。”穆洋说道。
“就这一首吧,里面带颜色的歌词,咱们删掉就行了。”
赵海生对照着天启版本出了一个主意。
“我把这个公尺谱翻成简谱吧,这个倒是很快的。而且也好唱,不过到时候咱们改成用吉他伴奏吧,效果应该也差不多。”赵海生一边对穆洋说,一边拿出纸笔开始抄写曲谱。
“桃叶尖上尖,
柳叶儿就遮满了天,
在其位这个明阿公
细听我来言呐。
此事哎出在了京西蓝靛厂啊,
蓝靛厂火器营儿有一个松老三。
……”
很快,穆洋就开始唱上了,以穆洋现在的唱功唱这种小调,真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赵海生听得十分舒服。感觉穆洋的版本比天启中翻唱的版本都要好一些。
“这歌其实不错啊,把小茹也拉来玩玩。”赵海生突然想起小茹,因为这首《探清水河》的翻唱版本中有一位叫师葭希的,声音和小茹特别像。
白静茹对正经录歌有点抵触,但唱这种小调,又没有什么要求,马上便变得兴趣盎然了。
不过小茹对着唱本,唱了一半,就不肯唱了。
“这都什么歌词啊!我不唱了。”小茹小脸红红的扔下唱本跑了。
“还是现在的歌手有素质啊,不乱唱带颜色的。咱们可不能把这个唱本拿到课堂上去啊!”赵海生马上想到了细节的问题。
最后还是穆洋抄了一遍歌词,把带颜色四更天、五更天都删掉了。
忙了一会,时间就到下午了,两人便去上课。
穆洋虽然出名了,班上的同学还是经常见,穆洋还经常回宿舍和舍友玩。
上课之前,赵海生就主动找老师说明了情况。
“你们俩都唱一首清末曲艺?那我还可以考虑啊!就这么说定了啊!”
看到教曲艺的老头笑眯眯的眼神,赵海生就知道这事已经解决了。看来老师也只是需要一个借口,好堵塞别人的指责。
上课之前,老教授就给大家说明了这件事。
“这节课,你们班级的穆洋同学要给我们唱一首清末的曲艺小曲,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旧时代的小曲一般都带一点颜色,不过你们都是中文系学生了,应该懂得如何取舍了,到时候不能投诉啊,要知道没有颜色,也就没有艺术了!”
赵海生听到老师在课堂上说这些,和穆洋互相看了一眼,想到自己已经删掉不合适的部分了,这还怎么搞?
“别管老师说什么,搞不好就是引蛇出洞呢!咱们就按照原计划,唱咱们改正过的版本。”
赵海生瞬间就做出了判断。原因也很简单,赵海生发现天启的翻唱版本,也都是洁净的版本。
“这个二酉堂在清末肯定是一个花花心思太重的小唱本印制厂!竟然一点取舍都没有。”赵海生这种想法倒是冤枉了二酉堂,因为那会就没有一个监察机构。国家战乱,根本没有人顾及这些。
老教授课前这么一吹,倒是把大家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了。
甚至有人趁着上课前最后几分钟,飞奔跑出去传递消息。
“大歌星穆洋要在曲艺课上唱非限制级别的小曲了!这个牛老教授刚刚宣布的,感兴趣的就快点来!到时候不要说兄弟没告诉你!”
这些传递消息的人都特别讲义气,听到消息的人也都不是孬种啊!而且小道消息往往传得飞快。
牛老先生上课的时候,发现大教室后面不断偷偷进来旁听的。
p大一直有容许旁听的习惯,还把这个当成兼容并蓄、有教无类的榜样。老牛自然也不会阻止,照样上自己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