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抗战之新晋绥军 > 第32章 再坑一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出了督军府,李志坚就直接来到了山西实业公司的大楼,这里有他找得职业经理人在负责管理整个公司的事务。

他将这次负责向日贷款的人叫过来,也是李志坚专门找到职业经理人,之前已经详细了解过初次洽谈的具体过程,并且商量过不少次,这次他准备将心中想到的几个注意点都告诉给进行谈判的人。

由于阎锡山在日本留过学的原因,日本银行收到本土高层的政策要求是大力推动在山西的业务,要尽可能推动山西更加亲日。在山西实业公司提出贷款时,日本在太原的领馆人员很快又联系了正金银行天津分行,双方的初次洽谈过程比较顺利,都有达成协议的愿望。

山西实业公司将公司下属的几个厂的流水给正金银行看过后,包括自行车厂、皮革厂、卷烟厂,没有提供化肥厂的数据。这几个厂的优秀销售情况立马获得了日本正金银行的兴趣,由于自行车厂今年的销售情况实在令他们吃惊,在经过日本情报系统侦查以及向在山西的税务等部门的查询后才确定了销售收入的真实性,不过对于成本,李志坚让山西实业公司提供的都是更改过的数据,防止引起他们的疑心,自己方便之后挪用款项。在看到这些销售数据后,日本正金银行大幅的提高了他们的贷款额度,原本的日本在华的企业贷款额度一般不会太大,这次也是大幅提高了额度,对于山西实业公司提出的贷款1500万日元,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拒绝,洽谈对接人员表示会尽力争取,但是对于贷款目的要山西实业公司作出合理解释。

在听完经理人的汇报之后,李志坚特意安顿这次向日本银行的借款必须要是三年以上,利息方面要不断争取,必须要保证拿到的是最优惠的利率。

李志坚虽然在内心中完全没想过要还,但是还是要弄个障眼法,只有在利息这方面越在意,他找的职业经纪人才会更加自然和用心的去和日本人谈判,这样日本人对于山西实业公司的贷款就越不会起疑心,现在中日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虽然对山西有所区别对待,不过日本人对中国的大额贷款还是非常谨慎的。

对于对于贷款目的这个问题,李志坚交待接洽人员到时得解释是:建设汽车生产线,要实现山西汽车自产,而现在已经引进了发动机生产线,要进一步进行生产,而山西实业公司的利润暂时无法支撑,这些都在太原自己税务部门有迹可循,日本银行的人员可以到实地去看,并不是无中生有。

最终日本人没有按照最先洽谈的一千五百万日元发放贷款,而是发放了一千万日元,贷款期限为三年,每年付息,并规定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存在经营问题或者挪作他用,要立即还款。

日元现在和大洋的汇率比是一比一,即一日元和一个大洋的购买力相当,李志坚不知道这是偶然还是日本人提前设计好的,从民国建立以来很多年内,日本货币日元的汇率一直和中国大洋基本持平,李志坚更多的将此认为是日本人的狼子野心。

对于日本人在贷款中要求的那个条件,李志坚也发现小日本的确是挺狡猾,对潜在的风险也都进行了预先考虑,不过到时候钱过来了就由不得他们。

但是为了稳住日本人的内心,山西实业公司将上述一千万贷款中的七百万元日元直接向日本采购原材料铜,并采购制造发动机核心部件的设备,并采购了一些冶金高炉,另外花一百万日元购买日本轿车、卡车和油料,用于日常的公司运转,剩余二百万李志安也全部投向日本,全部用于给自行车厂购置车床、轧机等设备,现在自行车厂机器的产能已经发掘到了最大,必须补充一批设备进去。山西实业公司将日本银行的贷款有全部用于购买日本产品,使得正金银行的贷款经理还非常自豪,认为他促进了日本对外贸易,为大日本帝国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志坚在日本银行贷款刚批下来时,就按照之前给阎锡山承诺的,先暗地里将挪对好的一百五十万大洋转给了督军府,至于其他的三百五十万,李志坚准备再分三次给,一是这样也能躲避日本银行对山西实业公司的财务监管,二是李志坚知道扩军启动时也用不了五百万,并且对一个人不能一下子喂的太饱,要慢慢的来,即使你不管多相信这个人的人品,如果将自己的盈利底牌漏出去,那么后面会有数不尽的麻烦。三是不能光是自己付出,他也要看到阎锡山对他有什么样的回报,一次性给够了,那么回报水平未必能如愿。

阎锡山也有了扩军的启动资金,于是在1935年的冬季,晋绥军开始了扩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