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还是贾诩的计策,让我领着部下在冀州劫掠,当真是痛快!”
吕布此刻再次意气风发,想到先前被袁绍追赶的如同丧家之犬一般,此刻报复起来就感觉理所当然。
他自从被袁绍击败,先去了张杨那里,趁机收拢了百余人,得了魏续,成廉,向张杨借了八百精兵,投往宛城张绣去了。
贾诩知晓张绣无法降服吕布,因此与张绣商议,赠送吕布许多粮草银钱。
贾诩又为吕布谋划:
“如今秦炎正在并州兴兵攻伐袁绍,温候可以领兵去冀州,劫掠袁绍麾下,遇到武器甲胄,或是战马这般,都可装备自身,遇到粮草辎重,则是可以付之一炬。如此既能壮大温候,又能报复袁绍,等两军战罢,温候可以投往幽州,想必秦炎自会接纳。”
吕布听了贾诩的谋划,翌日就动身启程。
入了冀州,便如贾诩所说,在邺城周围滋扰,颇为快活。
“温候,如今秦炎新占雁门,正在整顿军备,安抚百姓,怕是与袁绍的战争就要结束,我等当早做打算才是。”
魏续劝说吕布,却被吕布呵斥,因此怀恨在心。
“如今秦炎麾下猛将如云,我军麾下,虽然能征善战之人不少,但少有能与黄忠赵云抗衡的,若是能将吕布招揽,从此便再也不惧!”
袁绍想到昔日虎牢关前,吕布那万夫莫当的勇武,心中忽然生了招揽的心思。
“若是将吕布招来,也是向世人说我袁本初求贤若渴。”
如此,便召集麾下谋臣,想让他们为此出谋划策。
田丰闻言,立刻出来反对,“那吕布反复无常,为人言而无信,主公可是忘了丁原、董卓都是被吕布所杀?”
田丰的话不无道理,让袁绍又开始犹豫了。
“主公求贤若渴,对吕布赤诚相待,想必吕布也会感念主公的恩德,对主公尽心效忠。”
郭图自从被战败之后,被袁绍冷落了一阵,如今又站了出来,在揣测袁绍的心思方面,他自信无人可及。
“不愧是公则,深知我心。”
袁绍抬头,对郭图露出满意的笑容。
郭图退到一旁,心中暗暗窃喜,这一次又能重获袁绍信任。
“吕布贪财好色,还请主公拨些金银美人,在下愿亲自前往劝说吕布。”
想到当初李肃劝说吕布便是这般,郭图也想如法炮制。
“主公,邺城的细作传来消息,说吕布投到了袁绍麾下。”
秦炎正在伏案处理政务,得知这个消息,让他吃惊不已。
“吕布此人,真是反复无常啊。”
他不禁仰天长叹,本以为吕布兵败之后会投往他处,不想最后竟然投到了袁绍麾下。
随后,又让人将消息告知张辽高顺与吕布的家眷。
得到吕布投到袁绍麾下,几人都是目瞪口呆,而后又都沉默不语。
“二位将军,心中有话,且放心说出来,不必藏在心中。”
严氏与貂蝉看了一眼,见张辽高顺都是欲言又止的样子,便让他二人将心中所想说出来。
“温候如此作为,如何面对麾下阵亡的将士,请恕张辽无礼,自此背弃温候,再无君臣牵绊。”
张辽叹息,如今算是看清了吕布的为人,想到众人还在为他拼杀,他却一声不吭,投降了袁绍,顿时感觉一阵寒心。
“高顺自认忠义,不能相弃温候,两位夫人若是有意相投,某愿在旁护送,是夫人与温候相聚。”
高顺知道张辽此后便是秦炎麾下部将,虽然也有此意,但想到心中忠义,还是不能如此选择。
“如此,多谢将军了。”
严氏与貂蝉对高顺起身行礼,又对张辽歉然一笑,知道吕布此举让人心寒,已经无法阻拦张辽。
于是张辽与高顺又去见了秦炎。
秦炎得到张辽效忠,自是十分高兴,又得知高顺要护送吕布的家眷前往邺城,心中虽然不舍,但还是选择放行,让人护送到幽州边境,赠与了许多金银。
“伯平,忠心耿耿,却是有些愚忠。”
秦炎看着高顺护送着马车渐渐远去,不免生出感慨。
马车中,貂蝉一脸担忧的看着严氏。
“姐姐将玲绮留在幽州,当真放心吗?”
严氏面色担忧,语气中带着不舍,
“便是担忧又能如何,玲绮留在幽州,还有文远将军照拂,若是跟随温候,怕是不久又要颠沛,若是以后秦炎真的战胜袁绍,有玲绮在,温候也能有个栖身之所。”
严氏对于吕布的脾性十分了解,因此临行之前,特意将爱女吕玲绮留在幽州,请求张辽代为照顾。
同时她还有别的心思,秦炎麾下许多年轻将领,能够与吕玲绮结为连理,也是极好的。
秦炎回到蓟城,直到此时才知道此事。
“文远倒是瞒得我好苦啊。”
秦炎对张辽开了一句玩笑,对于吕玲绮是否留在幽州,他并没有什么意见,一个刚刚及笄的小姑娘,平日里闹腾了一些。
他与吕玲绮有过几次见面,对这个整日吵着舞刀弄枪的小姑娘印象还不错,跟安静读书钻研的陆逊形成了鲜明对比。
“文远如此也算是对温候仁至义尽了。”
张辽叹息,今后怕是要与吕布兵戎相见了,倒是有些不适应。
如今并州战事已经结束,秦炎占据了雁门,袁绍反攻不下,只能接受。
互相牵制下,双方可以调动的兵力都十分有限,因此都十分默契的就此罢兵。
袁绍正在厉兵秣马,期望日后向秦炎复仇,一举吞并幽州。
秦炎则是忙着安抚百姓,恢复民生。
稳扎稳打,是他一贯的扩张理念,也正因此,才使他占领州郡之后,稍有叛乱。
如此两方倒也又进入一段相对平和的发展期。
十一月初七。
对秦炎,乃至整个幽州势力都是难忘的一天。
秦炎的第一个子嗣降生。
“希望我儿能继承我等的意志,一统天下,造福苍生。”
秦炎想了想,对着襁褓中的男婴笑道:
“贯彻心中道义,始终不改。”
“今后,就叫秦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