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朱元璋的人生模拟器 > 第四十四章 还有一成去哪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十四章 还有一成去哪了

听到老朱这句仿佛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崇祯也不由得怔住了,下意识的开口反问了一句,“对啊,钱都去哪里”

“……”

老朱深吸了口气,强忍住将眼前这个蠢货打死的冲动,一字一顿的开口说道:“朝廷没钱,百姓也没钱。”

“那这钱,就只能是在那些豪强大族和朝廷官员手中。”

“朝廷征税,往下征三分分,他们便向百姓收取十分。”

“而这十分里,七分归他们,而剩下的那三分,还得等他们分润过之后,才能落到朝廷的手里。”

“百姓出的这十分赋税,真正落到朝廷手里的时候,能有一分就不错了!”

老朱对于这些官员和世家的贪婪和套路,实在是再清楚不过了,因此他继续开口说道:“不只是银两,被他们贪墨的还有土地。”

“这才是最严重的问题!”

说到这里,老朱索性拿起了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干脆打算给崇祯详细解释一下。

“现在,这个圆代表了大明的耕地。”

“正常情况下,除去一些不耕作的其他行业从事者,应该是九成人,拥有这十成的耕地。”

“当初咱定下的赋税,大约是半成到一成之间,也就是收获的粮食,九成归百姓,一成归朝廷。”

“百姓靠着那九分的收成可以安居乐业,而朝廷靠着那一分的赋税,也能有充足的粮食储备,若是赶上灾年,朝廷便能靠着这一成的赋税,救济那些受灾的百姓。”

“如此一来,百姓富足,朝廷安稳,天下自然无忧。”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情况,实际上因为有些人拥有权势,譬如皇家,譬如勋贵和官员,他们虽然不事劳作,但却拥有更多的田地。”

老朱在说这些的时候,完全抛开了自己皇帝的身份,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在跟崇祯分析在大明开国之初,洪武时期的详细情况。

“此时,天下的耕田,应该有七成在百姓手中,以七成的田地,养整个大明,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人性本贪,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有权有势者,利用权力侵占田地,随着世代累积,被他们侵占的田地只会越来越多,普通百姓拥有的田地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说到这里,老朱面色阴沉的用笔在圆圈中间的白纸上画了一道墨迹,来代表这些权贵占有的土地。

随着他的涂抹,原本是白色的圆,很快就被黑色的墨迹给覆盖,到了最后,整个圆就剩下了不到十分之一的空白处。

“到了你崇祯朝,这天下耕地,有八成都落入权贵之手,真正由百姓拥有的,一成都不到。”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土地落到权贵手中之后,他们隐瞒田地,规避税收,不但百姓没有地种,朝廷也收不到赋税。”

“如此一来,钱、粮都集中在这些权贵豪族手中,自然会造成百姓饿殍遍地,朝廷国库空虚。”

老朱说到这里的时候,语气无比阴冷,显然是对这些蚕食朝廷的蛀虫深恶痛绝。

崇祯作为皇帝,对于这些事情自然也是知道的,只不过他之前只是有些朦胧的感觉,此刻听老朱这么一说,他顿时觉得清晰无比。

上面朝廷没钱,下面百姓没钱,这钱自然就集中在了中层的那些权贵手中了。

而且在那些权贵看来,这所有的财富都是他们世代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与他们的财富相比,朝廷自然不算什么,所以在朝廷遇到难关的时候,这些拥有了天下绝大多数财富的权贵,自然没有慷慨解囊的意思。

相反,若是朝廷想让他们出钱的话,他们还会比所有人的反抗都会激烈,甚至会直接对抗朝廷也说不定。

只不过,听老朱说完之后,崇祯心中稍微有些疑惑,因为老朱说的数据对不上啊。

“太祖爷,您刚才说天下的田地,八成归权贵,一成归百姓,那应该还有一成啊,剩下的那一成在哪”

崇祯这句话,顿时把老朱给干沉默了。

八成归权贵,一成归百姓,剩下的那一成,自然是在他们朱家人的手里了。

说实话,老朱当初不顾百官反对,强行给自己的子孙封了王,同时为了不让他们作乱,老朱还禁止他们参与任何行业,但在十岁之后就可以领取固定的俸禄,而且婚丧嫁娶所有事物,都由朝廷出钱操办,为的就是想把他们当米虫一样,让朝廷养着,给他们能保有一份富贵。

可是老朱怎么也没想到,这些个孙子,实在太能生了。

据老朱看的史料记载,庆成王一脉有个狠人,居然光儿子就特么生了一百多个。

要知道,根据老朱定下的政策,这些藩王十岁以后领取俸禄,那可是按人头算的,多生一个,庆成王替他儿子多拿一份俸禄。

所以,这混账东西完全是把生儿子这事当成了生意来做了。

一百多个儿子啊,若是再加上女儿,那还不得奔两三百去,老朱真是想不通,这家伙究竟是怎么生这么多的。

猪下崽也没有他这么夸张啊!!!

而大明宗室这么多,再加上如此恐怖生育效率,单是养他们,就要占据朝廷四成的财政收入,这显然是朝廷不能承受之重。

发现再这么下去,朝廷养不起这些个宗室之后,朝廷立刻开始削减宗室的待遇。

到了嘉靖时期,嘉靖制定了宗藩条例,直接限制了宗室的开支,在这些藩王宗亲的待遇上狠狠的砍了一刀。

这种做法,看似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危机,实际上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而且因为宗藩条例针对的都是一些中下层的宗室人员,这就导致在崇祯时期,宗室成员的情况呈两极分化状态。

上层的宗室,比如被李自成做成福禄宴的那个福王朱常洵,他在洛阳当藩王的时候,万历赐给他良田四万顷,洛阳的地不够了,甚至还用山东湖广的田给他。

不仅如此,就连运河的盐税,万历都毫不吝啬的给了朱常洵。

如此一来,福王朱常洵在洛阳横征暴敛,穷奢极欲,自然富的流油,李自成攻下洛阳之后的军费,很大一部分程度就来自于从福王家里抄出来的财富。

可以说,单朱常洵一个人,就能养活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

与这些顶尖藩王相比,那些底层宗室就惨得多了,朝廷不允许他们工作,全靠被被削减过的那一点禄米生活,但问题是朝廷财政一紧张,就拖欠他们的禄米。

而到了崇祯年间,财政就没有不紧张的时候,所以几乎是没给他们发过禄米了。

如此一来,既没有权势,也没有谋生手段的这些底层宗师,活的甚至还不如一些流民,遇上一些天灾,被活活饿死的都不在少数。

原本老朱分封藩王,给藩王这么好的待遇,就是想让子孙过的好一点。

结果到了最后,差点拖垮了大明不说,还有不少他的子孙,硬是被活活饿死。

虽然这事跟后面的皇帝修改的政策有关系,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当初分封藩王给的待遇太高了。

因此没有眼力见的崇祯这么一问,老朱沉默了良久,也没有开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