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母还没起身时,焕丫已经带着大虎出门了。
眼下还早,她走得也不急,权当给大虎先热热身。
只是,想起方才在宋天成面前闹的笑话,焕丫还是有些脸红。
好端端的,竟然还能撞到头。
后来看着天成大哥的脸色还不太好,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生气了。
“也不能吧。”焕丫嘀咕道,“我也看过了,窗户好好的,没撞坏啊。”
汪!
大虎叫了一声,焕丫又摸摸它的狗头,道:“没说你呢,不过天成大哥肯定也没这么小气。”
这么想着,焕丫又高兴了起来。
她低头看着大虎,道:“大虎,走!咱们上山去!希望今天运气好一点,弄一只兔子回来给婶子和天成大哥尝尝!”
这样,天成大哥应该就不会再怪她撞到窗户了吧?
想着,焕丫的脚步逐渐加快,最后竟小跑了起来。
宋母起来时,院子里安安静静的,什么声音都没有。
她喊了声焕丫,回答她的却是宋天成。
“上山去了,给您煮了面,在灶头上搁着呢。”
宋母一愣,揉着眉心走到院子里,到处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她脚步一顿,又看向自己的儿子。
“你咋知道?”
宋天成从书里抬起头,道:“焕丫说的,她还说中午应该不回来了,想多弄点柴火,让咱们不用等她。”
“中午不回来?”宋母蹙眉,“砍个柴要去这么久?你咋不说说她?”
想到焕丫撞到头的那一幕,宋天成的眼底闪过一抹笑意。
他轻咳一声道:“她说了,想去捡一点果子,还有大虎陪着,让咱们放心。”
“放心?你是放心了。”宋母嘟囔两句,走进灶房,面条用冷水泡着的,佐料已经备好放在一旁,有些凉了。
但锅里还热着水,一看就是焕丫准备的。
宋母心里又暖呼呼的,要不说焕丫会疼人。
转了一圈,吃过早饭后,她又出来,道:“成子,我去一趟村口的石磨那儿,这些苞谷也晒得差不多了,磨一袋,过两日镇上赶集我去看看,能不能卖点出去。”
宋家的银钱也是宋母这么一点点攒起来的。
以前老宋在的时候,就是干活的一把好手,种什么收成都好,吃不完的就趁着赶集的时候拿去卖,要么就是去镇上卖,家底就慢慢起来了。
后来宋天成念书,虽有花销,但小子争气,十岁开始就能给书铺抄书,一个月也能得好几百钱,所以几乎没怎么让宋母操心。
加上每年种的粮食卖得的银钱,也算是小有家底。
不然当初也不可能一下就拿出五两银子来,把焕丫给带回家。
宋天成应下,又道:“娘,过两日镇上赶集,您能不能帮我带些纸币回来?”
宋母闻言一愣,眼里闪过一抹喜色:“打算抄书了?”
“嗯。”宋天成从摔断腿之后,就没再动过抄书的念头,一是那段时间疼得厉害,心思实在不在读书上。
二是,他的心里多少还是因为旁人的话生出了些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