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英宗朱祁镇 > 第51章 朱祁镇被俘后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的消息如同一颗威力巨大的重磅炸弹,以雷霆万钧之势瞬间在北京城炸开了锅。当朱祁镇被俘的噩耗传来,整个北京城仿佛被一层浓厚且压抑的阴霾所笼罩,城中百姓人心惶惶,仿佛世界末日即将降临。街头巷尾,人们都在交头接耳,神色慌张且焦虑地议论着这突如其来、令人猝不及防的变故。恐惧的阴霾如同厚重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让大家都感到窒息与绝望,仿佛呼吸都变得异常艰难。

孙太后听闻此事后,心急如焚,整个人仿佛热锅上的蚂蚁。她的眼神中满是焦虑与不安,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担忧。这位在后宫中历经无数风雨,见惯了宫廷中的波谲云诡、尔虞我诈的太后,自然深知此时的局势已然危如累卵,稍有不慎,大明王朝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在这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之际,为了稳定动荡不安的局面,她当机立断,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令命朱祁钰监国。与此同时,她心中仍对朱祁镇的平安归来抱有一丝微弱却又执着的希望,不惜动用宫中大量的金银财宝,企图以此赎回朱祁镇。一时间,宫中的太监、宫女们纷纷忙碌起来,他们神色匆匆,脚步慌乱,将那些珍贵无比、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一箱箱地装上马车。随后,车队浩浩荡荡地朝着也先的营地进发,那场面仿佛是一场悲壮的出征,承载着太后的希望与大明的尊严。

然而,也先这个狡黠且野心勃勃的草原枭雄,在接收了这些财宝后,却没有丝毫放人之意。他的野心就如同贪婪的饿狼,永远无法得到满足。在他眼中,朱祁镇就是他手中的一张王牌,一张足以掌控天下局势、改变历史走向的绝佳筹码。凭借这张王牌,他或许就能实现自己多年来称霸中原、复兴大元的野心。他坐在营帐之中,看着那些堆积如山的财宝,嘴角露出一丝得意且狡黠的笑容,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眼神中透露出的贪婪与野心让人不寒而栗。

翰林侍讲徐珵(徐有贞),在这一片慌乱之际,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不已的提议 —— 南迁。他满脸忧虑,眉头紧锁,仿佛心中压着一块巨石。他向众人阐述着自己的观点,言辞中充满了对局势的悲观与担忧,认为北京如今已经危在旦夕,四面楚歌,唯有南迁,才能保住大明的根基,延续大明的血脉。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面露犹豫之色,有的则坚决反对。

兵部侍郎于谦,这位刚正不阿、心怀天下的大臣,立刻挺身而出,坚决反对。他目光坚定,犹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深邃而又充满力量。言辞铿锵有力地说道:“京师乃天下根本,一动则大势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于谦的话语掷地有声,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剑,瞬间斩断了众人南迁的念头。他的话,让在场的许多大臣都为之动容,纷纷开始重新审视当前的局势。他们从于谦坚定的眼神和有力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坚守的力量,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与担当。

于是,孙太后和朱祁钰在经过一番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擢升于谦为兵部尚书,将北京的防务重任全权委任给他。于谦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犹如泰山般沉重,这份责任不仅关乎着北京百姓的安危,更关乎着大明王朝的兴衰荣辱。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整顿军务之中。首先,他果断地采取行动,捕杀王振的亲属和党羽。王振,这个曾经在朝堂上飞扬跋扈、一手遮天、祸国殃民的宦官,他的所作所为早已引起了公愤。如今他的余党已然成了众矢之的,人人得而诛之。于谦的这一举措,犹如拨云见日,让饱受王振之苦的百姓和大臣们心中大快。京城的百姓们对于谦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大家都坚信,有于谦在,京城一定能够度过这场危机。他们在街头巷尾传颂着于谦的名字,将他视为拯救大明的希望之星。

在正统十四年(1449 年)九月初六日,局势愈发紧张,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与不安。为了彻底断绝也先的要挟念头,于谦和群臣经过商议后,一致决定拥戴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与此同时,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帝。这一举措,如同定海神针一般,让原本慌乱不安的人心渐渐安定下来。朱祁钰坐在皇位上,望着满朝文武,心中既有对权力的敬畏,又有对未来局势的深深担忧。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从这一刻起,他将带领大明王朝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他看着台下的大臣们,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决心,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大明的江山,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也先在与鞑靼、瓦剌其他头目经过一番密议后,决定挟持朱祁镇进攻北京。他自认为,只要朱祁镇在自己手中,明军便会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反击。十月初七日,也先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来到大同东门。他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地站在阵前,身着华丽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大声宣称要护送朱祁镇回北京重登皇位,那嚣张的语气仿佛北京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朱祁镇,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帝王,此刻虽身处困境,但心中仍心系国家。他秘密地将前来拜见他的大同知府霍瑄叫到跟前,低声嘱咐,要求郭登 “固守城池,不可开城门”。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忧虑,既担心郭登会因为自己而冒险开城,又希望他能坚守城池,保护好城中百姓。郭登,这位忠诚不二的将领,再次坚决地拒绝开门。他身着铠甲,威风凛凛地站在城墙上,望着城下的敌军,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无畏。他深知,一旦开城门,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必须为城中的百姓和国家的安危负责。他对着城下的也先大声喊道:“我郭登只知守护大同,绝不会让你们踏入城中半步!” 声音洪亮,响彻云霄,充满了坚定与决绝。

随后,瓦剌大军挟持着朱祁镇从紫荆关出发,途经易州、良乡,一路烧杀抢掠,所到之处,百姓苦不堪言。房屋被烧毁,火光冲天,照亮了黑夜;财物被抢夺,百姓们辛苦积攒的家当瞬间化为乌有;亲人离散,哭声震天,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孩子们失去了父母,父母失去了孩子,夫妻被迫分离。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只能在荒野中哭泣。于十月十一日,瓦剌大军兵至北京城下,在西直门外列阵。朱祁镇身处京郊卢沟桥,心中满是无奈与痛苦。他命袁彬作书三封,分别致孙太后、朱祁钰及文武群臣,详细地通报敌情。他在信中言辞恳切地要求朱祁钰君臣固守社稷,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他对国家的深切关切。他回忆起曾经在朝堂上的意气风发,如今却沦为阶下囚,心中感慨万千。同时,他又派降将岳谦同也先使臣纳哈出至彰义门外喊话。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岳谦却被明军所杀,纳哈出惊慌失措地奔回。岳谦的死,让朱祁镇心中一阵悲痛,他知道,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了。

也先见此情形,恼羞成怒,暴跳如雷。他的脸涨得通红,眼睛里仿佛要喷出火来,大声咆哮着,命令士兵们准备进攻。遂于十月十二日采取降宦喜宁之计,率兵拥着朱祁镇登上土城,要求明廷迎朱祁镇回宫。他的要求如同无理取闹,却又带着几分威胁。朱祁钰无奈之下,派右通政王复、太常寺少卿赵荣出城见朱祁镇,并进献羊酒。也先却拒受羊酒,他的胃口越来越大,竟然要求于谦等大员来见他,并索要大量金帛财物。朱祁钰心中有些动摇,他看着朝堂上的群臣,眼神中透露出犹豫。他深知,答应也先的要求,可能会让国家遭受巨大的损失,但不答应,又担心朱祁镇的安危。他在心中反复权衡,却始终难以抉择。然而,于谦却斩钉截铁地表示:“今日止知有军旅,它非所敢闻!” 于谦的话,如同给朱祁钰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他坚定了抵抗的决心。于谦的话语,让朱祁钰明白,此时唯有坚决抵抗,才能保住国家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宁。他看着于谦,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坚定。

十月十三日,也先终于按捺不住,率兵发起总攻。于谦、石亨率明军迎战于德胜门外。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仿佛要将天空都震破。明军在火器的助攻下,奋勇杀敌。那火器的轰鸣声如同雷鸣般响彻云霄,照亮了整个战场,也照亮了明军胜利的希望。士兵们个个奋勇向前,他们怀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仇恨,与瓦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喊着口号,冲向敌人,毫不畏惧。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一片惨烈。最终,明军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战术,取得了胜利。也先见德胜门久攻不下,便转攻西直门。明军守将孙镗起初失利,战场上形势危急,孙镗的部队渐渐陷入了困境。他的士兵们伤亡惨重,渐渐抵挡不住瓦剌军的进攻。但毛福寿、石亨等将领迅速赶来支援,他们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势不可挡,瞬间击退了瓦剌军。他们的到来,让孙镗的部队士气大振,重新投入到战斗中。接着,明军又在彰义门击退瓦剌军。此外,进攻居庸关的瓦剌军也未能得手,被罗通率领的守军顽强击退。罗通在居庸关坚守阵地,他带领着士兵们日夜巡逻,加固城墙,打退了瓦剌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也先在接连受挫后,无奈之下,被迫于十月十五日带着朱祁镇北返。在途中,喜宁这个卖国贼,又提出了一个荒谬至极的主张。他主张带着朱祁镇到西北当皇帝,然后再取南京,与朱祁钰对峙。然而,他的提议未被朱祁镇和也先接纳。朱祁镇心中虽有不甘,但他仍有着自己的底线和尊严,他不愿意成为敌人手中的傀儡,去做这种分裂国家的事情。他对着喜宁怒目而视,说道:“我堂堂大明皇帝,岂会做这等叛国之事!” 也先也明白,这样的做法太过冒险,可能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甚至会引发内部的矛盾和纷争。他看着喜宁,摇了摇头,心中对他的提议感到不屑。

令人意外的是,也先对于朱祁镇相当礼遇。他每二日进羊一只,七日进牛一只,逢五、逢七、逢十日便举行宴会。每天还会给朱祁镇送来牛奶、马奶。也先甚至还提议将自己妹妹嫁给朱祁镇,被朱祁镇婉拒。据说也先如此善待朱祁镇,相当程度上是出自母亲(敏答失力)本是明朝女子的缘故。也先在对待朱祁镇的态度上,既有政治上的考量,也有着一丝复杂的情感。他一方面想利用朱祁镇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或许在内心深处,也对朱祁镇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愫。他在与朱祁镇相处的过程中,有时会流露出一种敬佩之情,他看着朱祁镇,心中不禁感叹,这位曾经的皇帝,即使身处困境,依然有着一种不凡的气质和尊严。

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朱祁镇的命运如同风中的浮萍,飘摇不定。而于谦等忠臣良将,却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坚定不移地守护着大明的江山社稷。他们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后人不断地回味与敬仰。于谦的忠诚、勇敢和智慧,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朱祁镇的经历,也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起伏。他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沦为阶下囚,又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让人们对命运有了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