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英宗朱祁镇 > 第27章 军备筹备乱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那庄严肃穆、金砖铺地的奉天殿朝堂之上,巨大的朱红立柱直耸云霄,柱身上雕刻的金龙,在摇曳烛光下仿若活物。每一片龙鳞都闪烁着幽微光芒,龙须随风摆动,仿佛随时都会破壁而出,搅乱风云,气势恢宏至极。殿内华灯高悬,琉璃灯罩折射出五彩光芒,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如白昼。然而,这明亮却无法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与凝重,仿若一层无形的阴霾,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预兆。

群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忧思如缕,仿佛预见了即将到来的风暴。户部尚书李大人,捻着胡须,目光忧虑地望向朱祁镇,心中盘算着此次出征所需的巨额粮草、军费,不知会给百姓带来多大的负担。他深知,一旦战事开启,赋税必将加重,百姓的生活将愈发艰难。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进谏,却又在看到王振那咄咄逼人的眼神后,将话咽了回去。有的则眼神闪烁,暗藏机锋,似乎在盘算着什么不可告人的心事。兵部侍郎王大人,微微低头,眼神不时瞟向王振,暗自揣摩着如何在这场出征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与权势。他心想,若能在此次出征中掌握关键军权,日后在朝堂上便有了更多话语权。

朱祁镇身着华丽的龙袍,那明黄色的绸缎在灯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金丝绣就的龙纹张牙舞爪,更衬出他的尊贵。但他那略显稚嫩的脸庞此刻满是纠结与兴奋交织的神情。纠结的是,此次出征瓦剌,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却也危机四伏,关乎国家安危。他深知战争一旦失利,可能会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大明江山也将面临巨大的危机。兴奋的是,他自幼听闻先辈英勇事迹,内心深处对先辈荣耀的向往如熊熊烈火,被王振的言辞瞬间点燃。他渴望像成祖朱棣那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建立不朽功勋,让自己的名字永载史册。此刻,他却被王振那极具蛊惑性的言辞与盲目自信的鼓吹彻底左右。

王振站在朝堂之中,昂首挺胸,身形微微后仰,双手肆意挥舞着,口若悬河地侃侃而谈。他的声音洪亮且充满激情,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震得人耳鼓生疼:“陛下,我大明军队,乃天下之雄师。神机营火器犀利,一声令下,火光冲天,铅弹如雨,可瞬间让敌人灰飞烟灭,尸首无存。想当年,成祖朱棣北征之时,神机营大发神威,那火器齐射的场面,如天崩地裂,令敌军闻风丧胆。如今我朝神机营,历经数代磨砺,火器更为精良,威力更胜往昔。五军营将士,各个身强体壮、武艺高强,纪律严明如钢铁长城,坚不可摧,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艰难险阻,都无法动摇他们的意志。他们自幼习武,心怀报国之志,为了陛下,为了大明,甘愿赴汤蹈火。三千营的骑兵,更是锐不可当,冲锋陷阵时,如狂风暴雨般让敌人胆寒,马蹄所到之处,大地颤抖,敌人望风而逃。他们胯下良驹,皆是千里挑一,奔驰如电,配上我军锋利的马刀,在战场上定能所向披靡。此次出征瓦剌,我军定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其打得落花流水,片甲不留。”

说到此处,他微微停顿,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那是贪婪与野心交织的光芒,接着描绘起战胜瓦剌后的宏伟场景:“待陛下亲征凯旋,瓦剌必定俯首称臣,跪在陛下的脚下,献上他们最珍贵的宝物。届时,四方诸国皆会被我大明的威严所震慑,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朝拜。陛下您将成为比肩成祖朱棣的伟大帝王,青史留名,万邦皆颂。在那盛大的凯旋仪式上,陛下您骑着高头大马,身披金色披风,在京城的主干道上缓缓前行,道路两旁是欢呼雀跃的百姓,他们手持鲜花,眼中满是敬仰与崇拜。您的光辉事迹将被史官们详细记载,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帝王敬仰与学习的楷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君王为了国家的荣耀奋勇前行。陛下之名,必将与日月同辉,永载史册。”

朱祁镇,这位年轻气盛且自幼在深宫中听闻先辈英勇事迹的皇帝,内心深处对先辈荣耀的向往瞬间被点燃。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仿佛燃烧的火焰,那是对荣耀与权力的渴望。他微微前倾身体,脑海中不断浮现成祖朱棣率领铁骑驰骋漠北的场景:黄沙漫天,遮天蔽日,成祖朱棣身着闪耀的铠甲,那铠甲在日光下反射出刺目的光芒,骑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地指挥着千军万马。铁蹄铮铮,踏破大漠的寂静,扬起的沙尘如滚滚浓烟。成祖的号令声如雷霆般响彻天际,士兵们奋勇杀敌,刀光剑影闪烁,敌人的惨叫不绝于耳。扬威异域,让四方蛮夷皆敬畏臣服。他渴望自己也能如此,能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用一场辉煌的胜利,彰显大明的国威,让自己的名字在青史中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

于是,朱祁镇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出兵征伐瓦剌的决定。那一刻,他猛地站起身来,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凯旋而归时,京城百姓夹道欢迎,盛大而荣耀的场景。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场战争成为自己帝王生涯的高光时刻。他想象着自己凯旋回宫,接受百官朝拜,万民欢呼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身体都微微颤抖起来。

然而,就在紧锣密鼓的军备筹备阶段,一场因私欲而起的巨大危机正悄然在阴影中蔓延。王振,这个权倾朝野却贪婪无度的司礼太监,将此次出征视为自己谋取私利、进一步巩固权势的黄金契机。他眼中只有金钱与权力,全然不顾国家的安危与军队的命运。在他心中,权力如同无尽的欲望黑洞,永远无法填满。他就像一只盘踞在权力之巅的恶狼,肆意运用手中的权力,在军队后勤供应的各个环节大肆安插亲信。

他首先盯上了粮草征集这一关键环节,将负责此事的重要职位,交给了自己的心腹商人钱富。钱富此人,平日里在市井中钻营逐利,早已将良心与道德抛诸脑后,心中毫无为国为民的操守。在接到任务后,他犹如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迫不及待地开始谋划如何中饱私囊。他先是派遣手下四处探寻,深入偏远地区,与当地那些同样无良的粮商勾结。

在一间昏暗潮湿的小屋里,钱富的手下与粮商们围坐在一张破旧的桌子旁,桌上堆满了金银财宝。钱富的手下低声说道:“这次机会难得,只要你们能提供足够数量的粮食,价格不是问题,但质量嘛,随便弄些就行。我们只要数量够多,能蒙混过关就行,至于士兵们吃了会怎样,就别管那么多了。” 粮商们看着桌上的钱财,眼睛放光,连连点头,脸上露出贪婪的笑容。就这样,他们以极低的价格收购那些发霉变质、满是虫蛀的粮食。

回到仓库后,钱富便指使工人进行简单的晾晒、筛选,再用香料掩盖异味。那些工人虽然心中不忍,但畏惧钱富的权势,只能默默照做。有的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忍不住发出轻轻的叹息,他们深知这些粮食一旦被送上前线,会给士兵们带来怎样的危害。他们看着那些霉变的粮食,心中满是愧疚,却又无可奈何。就这样,这些劣质粮食便被伪装成合格军粮,源源不断地运往军营。

士兵们食用这些粮食后,苦涩难咽的口感让他们难以下咽。“这是什么破粮食,吃起来跟嚼沙子一样。” 一个士兵皱着眉头,将口中的食物吐了出来,脸上满是厌恶的神情。而更为严重的是,身体也逐渐出现不适。军营中腹泻、呕吐的症状频繁发生,士兵们一个个面容憔悴,身体虚弱。原本整齐的操练队伍,如今变得稀稀拉拉,许多士兵连基本的操练都难以坚持,身体健康与战斗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有的士兵因长期腹泻,体力不支,在训练场上晕倒在地,被紧急抬回营帐。军医们忙得焦头烂额,却也只能无奈地摇头,因为他们知道,这都是劣质军粮惹的祸。看着一个个痛苦呻吟的士兵,军医们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奈,他们向上面反映情况,却如石沉大海,得不到任何回应。他们深知,这些士兵本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却因这可恶的私吞行为,未战先伤,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在兵器打造方面,王振安排了自己的姻亲赵刚负责。赵刚为了尽可能多地赚取黑心钱,在制造兵器时无所不用其极。他的工坊里,炉火熊熊,但却不是为了打造精良的兵器。本该使用精钢打造的刀刃,他却大量掺杂劣质铁料,甚至将一些回收的废旧金属混入其中。在锻造过程中,为了节省燃料成本,缩短锻造时间,导致兵器质地疏松。打造出的长矛,矛头极易脱落;刀剑的刀刃,稍微用力便会卷刃、断裂。

当士兵们拿到这些兵器时,轻轻一挥,便感觉到了异样。“这兵器怎么这么轻,还没用力就感觉要断了。” 一个士兵担忧地说道,脸上露出惊恐的神色。他们深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手中的兵器就是自己的命根子,而如今,这命根子却可能成为害死自己的凶器。在一次兵器试用中,一名士兵用力挥舞长刀,刀刃突然断裂,锋利的碎片划伤了他的手臂,鲜血直流,让在场的士兵们惊恐不已。

受伤士兵的惨叫声在工坊中回荡,那声音充满了痛苦与绝望,其他士兵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恐惧与愤怒的神情。他们纷纷握紧拳头,对这种偷工减料的行为感到无比愤慨,但又不敢公然反抗。他们深知,王振权势滔天,若稍有反抗,不仅自己性命不保,还可能连累家人。

不仅如此,王振的亲信们在负责士兵的训练事宜时,也是敷衍塞责到了极点。他们或是生性懒惰,贪图安逸,不愿花费精力去严格训练士兵;或是收受了富家子弟的贿赂,对他们网开一面。训练场上,本该是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却常常冷冷清清。负责训练的将领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百无聊赖地看着士兵们,时不时打个哈欠,还不时地掏出怀里的酒壶,喝上一口。

训练时间被随意缩短,有时甚至只训练半个时辰便草草收兵。训练内容也只是让士兵们简单地列队行走,比划几下招式,毫无实质性的提升。许多士兵直到出征前,连基本的鸳鸯阵、三才阵等阵法变换都一知半解,更别说在战场上根据形势灵活协同作战了。当真正演练阵法时,队伍中一片混乱,士兵们不知所措,完全无法达到战术要求。

军官们在一旁大声呵斥,但却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认真教导过士兵们如何正确地执行战术。士兵们在混乱中相互碰撞,摔倒在地,却没有人上前扶起,整个场面一片狼藉。那些摔倒的士兵,有的膝盖擦破了皮,鲜血渗出,却只能自己咬着牙爬起来,心中满是委屈与不甘。

在这一系列恶劣行径的侵蚀下,军队的士气如同坠入冰窖,急剧低落。士兵们看着手中粗制滥造的兵器,吃着难以下咽的军粮,又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心中充满了对未来战争的恐惧与对朝廷的不满。夜晚的军营中,常常能听到士兵们低声的抱怨与叹息。“我们拿着这样的兵器,吃着这样的粮食,怎么去打仗?这不是去送死吗?” 一个士兵小声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绝望。

他们不禁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究竟能否取得胜利,自己是否会在战场上白白送命。一些士兵甚至开始偷偷写家书,交代后事,恐惧的氛围在军营中蔓延。有的士兵在信中写道:“爹娘,我恐怕再也回不去了,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绝望。我每天都吃不饱,兵器也不好用,训练也没人认真教,我真的好害怕。” 他们将对家人的思念、对战争的恐惧以及对未来的迷茫,都倾诉在了这一封封家书中。他们想着家中年迈的父母,想着未曾谋面的妻儿,泪水不禁浸湿了信纸。

此时,在军营的角落里,几个士兵围坐在一起,小声地议论着。“咱们这样怎么上战场啊,兵器不行,吃的也不行,这不是去白白送死吗?” 一个年轻的士兵带着哭腔说道。“别乱说,要是被上头听到,咱们都得倒霉。” 旁边一个年长的士兵赶紧制止道。“可是,我们真的能活着回来吗?” 年轻士兵还是忍不住问道。众人沉默不语,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王振的一系列自私行为,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深深地埋在了即将出征的军队之中。从表面上看,大军即将浩浩荡荡地开拔,旌旗猎猎招展,人马嘶鸣喧嚣,一副兵强马壮的景象。但实际上,这支军队内部早已千疮百孔,危机四伏。每一个被王振埋下的隐患,都如同悬在士兵们头顶的利刃,随时可能落下,给这场出征带来灭顶之灾。而这场灾难,不仅关乎着士兵们的生死,更可能改变大明王朝的命运走向,为其蒙上一层厚重的、难以驱散的阴影,让这个曾经辉煌的王朝在风雨中摇摇欲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