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柳盛连忙应诺而去。不多时,他便将一万两银票交给了邀月。邀月顿时面露惊讶之色,显然未曾料到自己能得到如此多的赏赐。她赶忙屈膝行礼,一番道谢之后,方才转身离去。

贾珩静静地站在原地,凝视着邀月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这女子虽然深陷风尘之地这等污浊泥潭之中,但其言行举止间却始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优雅与高贵之气韵,实是难得。

随后,贾珩回过神来,带领着一众随从离开了拍卖现场。此次拍卖可谓收获满满,也算是个有钱人了。

待他回府,远远便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儿。走近一看,三位丫鬟按照贾珩所说煮起了火锅。她们正围坐在一起吃得热闹,小脸被热气熏得红扑扑的。晴雯兴奋得像个孩子,连连往锅中下食材。她们边吃边感慨公子的奇妙点子。看到贾珩归来,连忙起身伺候。贾珩看她们吃的正酣,也坐下跟她们一起享用。夹起一片涮熟的羊肉放入口中,心中满是惬意,想着这古代生活有了现代美食的加持倒也有趣得紧。

夜晚,贾珩在体验完三位贴身大丫鬟的莞式服务后,四人便相拥而眠。

……

在京城有一户人家姓王,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家祖上是一位小小京官,也有些权势。当年,这家人和凤姐的祖父也就是王夫人的父亲打过交道。因为贪图王家的权势,就攀了亲戚,认作侄儿。那时候,只有王熙凤的父亲和王夫人,知道有这么一门攀附的亲戚,其他的人都不认识。

如今,这家人的祖父已经去世了,只留下一个儿子,名叫王成。由于家道中落,王成还是搬回京城外的老家王家庄去住了。王成最近也病死了,只留下一个儿子,小名叫狗儿。狗儿娶妻刘氏,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小名叫板儿,女儿小名叫青儿。他们一家四口,还是以种地为生。因为狗儿白天还要做些小生意,刘氏又要操持家务,青儿和板儿这姐弟俩没人照看,狗儿就把岳母刘姥姥接过来一起住了。

这刘姥姥可是个经历过好几代人的老寡妇,自从女儿出嫁后,就只能靠着那两亩薄田过活。如今女婿把她接过来养活,她心里那叫一个乐意,就一心一意地帮着女儿女婿过日子。

这年秋末冬初,天气冷得厉害,家里过冬的一应物品还没置办呢,狗儿的小生意又不赚钱,心里就犯起了愁,喝了几杯闷酒,就在家里找茬儿撒气。刘氏可不敢顶嘴。

刘姥姥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道:“姑爷啊,你可别嫌我多嘴。咱村里的人哪个不是老老实实的,有多大本事就吃多大碗饭。你就是小时候被你老家宠坏了,吃穿不愁惯了,现在才管不住自己。有钱的时候就大手大脚,没钱了就瞎发脾气,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啊。咱现在虽然住在城外,可到底还是天子脚下。这京城里,到处都是钱,就是没人会去捡罢了。你在家里瞎蹦跶也没用啊。”

狗儿一听,就急了:“你这老太婆就会在炕头上瞎说。难道还让我去打劫偷钱不成?”

刘姥姥说:“谁让你去偷钱啦。你总得想个法子大家商量商量嘛。不然,那银子自己能飞到咱家来啊!”

狗儿冷笑一声:“有法子,我还等到现在?我又没有有钱的亲戚,当官的朋友,能有什么法子可想。就算有,人家也未必会搭理咱们。”

刘姥姥说:“这可不一定。事在人为嘛,成事在天。咱要是能想到办法,再靠着菩萨保佑,说不定还真能有点机会呢。”

刘姥姥又继续道:“嘿,我倒是给你们想出个好法子来。想当年,你们可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呢!二十年前,他们对你们可好了。现在嘛,肯定是你们自己死要面子,不肯去跟人家套近乎,所以才疏远了。我还记得,我和我家闺女以前还去过一趟呢。他们家的二小姐那叫一个爽快,特别会待人,一点架子都没有。现在啊,她可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了。听说她现在年纪大了,越发的心善,喜欢救济穷人,还特别信佛信道,经常施舍钱财呢。虽然王府的大爷已经升官在外,不过我觉得这二姑太太应该还认得咱们。你们干嘛不去走动走动呢?说不定她念旧情,会给你们点好处呢!只要她稍微发发善心,那拔下来的一根汗毛都比你们的腰粗呢!”

刘氏在一旁附和道:“你说的倒是轻巧。就凭咱们这副模样,怎么好意思去他们家的门啊!而且啊,他们家那些看门的人,未必肯去通报呢。去了也是自讨没趣,平白让人笑话。”

狗儿听了这话,心里就有些活泛了,又听他老婆这么一说,立马笑着应道:“姥姥既然都这么讲了,而且当年您还见过那姑太太一面呢,您老人家明天就跑一趟呗,先去探探口风咋样?”

刘姥姥道:“哎呀,那可是‘侯门深似海’啊,我算哪根葱啊,他们家人又不认识我,我去了也是白跑一趟。”

狗儿笑道:“没事儿,我教您一个法子。您就带着外孙子小板儿,先去找那陪房周瑞。要是见着他了,那就有希望了。这周瑞以前跟我爹关系好着呢。”

刘姥姥道:“我也是认识他的,就是好久没走动了,不知道他现在啥情况。这也没办法了。让你去,你又抹不开面子,我们家姑娘,一个年轻小媳妇,也不好抛头露面的。还是我这老婆子豁出这张老脸去试试看。要是真有点好处,大家都好。就算没银子拿回来,我也能去那公府侯门开开眼,也不枉我这辈子了。”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当晚就把这事给定下来了。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刘姥姥就起床收拾,梳洗打扮了一番,还不忘把板儿也拾掇了几下。这板儿才五六岁,啥都不懂,一听要带他进城玩儿,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啥都答应,于是刘姥姥就领着板儿进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