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大军?!!”
“哪来30万大军?!!”
刘启一觉醒来,便收到了吴楚联军30万进攻梁国的消息,可把刘启吓了一跳。
“快,快把贾谊和晁错叫来!”
……
“臣贾谊(晁错),拜见……”
二人拜见的话还没说完,便被刘启打断了。
“别拜了!快来看看这前线军报!”
“吴楚组成30万大军,将东阳设置为大军的粮仓,然后猛攻梁国。
只用了三天时间,便攻下了号称“梁国坚城”的棘壁城,又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连下梁国十余城。
如今,梁国形势岌岌可危,梁王刘武向朕求援,你们说这可如何是好?”
晁错是最惊讶的,在刘濞造反前,晁错曾经和刘启估算过吴国的兵力。
当时晁错断言,吴国上下最多也就十万兵力,根本不足为惧。
可如今,吴楚凑齐了30万联军,又连破梁国城池,形势可是岌岌可危啊!
贾谊和晁错都是从政的人,他们出生的时候,天下的仗都打得差不多了,所以在打仗方面是一窍不通的。
二人只能悄悄地小碎步后退,就怕刘启点他们,盼着刘启点对方。
刘启见二人半天不说话,只得先点起晁错,“晁大夫,七国已反而且攻势凶猛,当初你曾劝朕削藩,说是有办法解决诸侯王,快细细说来你的办法。”
刘启点他,即便他想退也没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回答。
“陛下,叛贼势大,非精兵不能破之,臣建议派出朝廷大军,前往支援梁王,共克叛贼。”
晁错说了半天,一点实际的解决办法都没有,刘启直接质问他:“这话谁不会说?来点实用的,比如派谁为将?又该如何用兵破敌?”
“昔日高皇帝开国,半数以上战争皆御驾亲征,因而每次都能大胜;
太上皇在位时,也屡屡御驾亲征。
陛下把高皇帝、太上皇当偶像,如今叛贼四起,不如学习高皇帝御驾亲征,振奋士气,必能平定叛乱。”
刘启一脸疑惑,“吴楚联军足足有30万,更别说还有齐地和赵国的兵马,另外匈奴还伺机而动,这加起来得有50万只数了。
如今朝廷中最多凑出20万军马来,你让朕以20万人马去御驾亲征?”
“如果朕御驾亲征,你干什么?”
刘启发出了致命一问,晁错一时间脑回路短缺,竟正面回答了刘启的问题。
“陛下放心,御驾亲征可以振奋士卒的士气,有陛下带兵,士兵必然奋起效命。
臣就留守在京城里,为陛下保障后勤工作,陛下安心带兵即可。”
刘启:Σ(゜ロ゜;)??
刘启的心里,此刻已经万马奔腾了。
你鼓动朕削藩,现在闹出事来了,你让朕御驾亲征,你自己躲在京城?
“呵呵呵……”
事实证明,人在极度无语的时候,是真的会笑出来。
—————————————
眼见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贾谊赶紧站出来替晁错解围。
“陛下,臣有办法解眼下之急!”
刘启的目光,瞬间被贾谊的话吸引了过去,眼看着贾谊从怀里掏出来一个布袋一样的东西。
“苏丞相离开之前,曾留给臣一个锦囊,告诉臣万分危急时才可打开,不知道现在算不算万分危急的时刻……”
贾谊话还没说完,刘启只听到几个字就上前把锦囊抢了过来,匆匆忙忙的打开。
云伯留的,那必然是救命的锦囊啊!
“现在已经非常危急了,云伯真是料事如神啊,连今天的情况都猜到了。”
锦囊不大,里面包着个小纸条,刘启赶紧拿了出来,细细研读里面的内容:
若国家有难,可命周亚夫带兵,此人有用兵之才,可解当前之危急。
窦婴有防守之道,栾布有进攻之才,郦寄虽卖友求荣,但此人带兵深得其父之道,可以重用之,但不可重信。
这些人皆是大才,倘若国家有难,可斟酌用之。
锦囊不大,里面就写了这么些字,但每句都是精华。
刘启大喜,没想到云伯早就料到了国家有难,已经算好了这一切。
“来人,速唤太尉周亚夫来!”
……
周亚夫身披甲胄,迈着军步走进大殿,眼神中满是坚定。
“臣周亚夫,拜见陛下!”
周亚夫用余光扫了一眼晁错和贾谊,“臣刚才在训练军队,听闻陛下召见,不敢有半分懈怠,因而未卸甲胄,不便行礼,还望陛下恕罪。”
晁错见周亚夫这般不敬,刚准备上前怒斥,但被刘启拦了下来。
此时此刻的周亚夫,在刘启眼中可是香饽饽,属于帅呆了的那种。
“无妨,朕赦你无罪。”
刘启的脸色很难看,他现在需要一个准确的答案,“周亚夫啊,七国叛乱的事情你都听说了吧?”
周亚夫表情严肃,微微一拱手,“臣已知晓,不过依臣看来,七国叛军皆是一群乌合之众。”
刘启见他胸有成竹,高兴坏了,“这么说,你已有破敌之法?”
“陛下勿惊,吴楚叛军现在的攻击目标,并不是长安,而是睢阳和洛阳。
梁王得陛下支持,一直在整军备战,况且还拥有着天下的精锐之兵,人数虽少,但抵御吴楚联军足矣。
依臣看来,吴楚兵力虽众,但大多数属于临时拼凑的,算不得数,实际兵力也就十万之众。
臣只需率领三营的军队,再加上南北二军,便可平定吴楚的叛乱。”
三营的人马是刘恒晚年训练出来的,后来统一交给了周亚夫,为的就是这一天。
刘启越听周亚夫的分析越安心,此时此刻,他已经不再那么紧张了。
“好!朕就把天下的兵马都交给你节制,让你以太尉的身份,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总领全军!”
周亚夫却面露难色,“陛下先别急着任命,臣有一事相求,若陛下不能答应臣,臣实在无法带兵。”
刘启现在正是用周亚夫的时候,因此对他的不敬并没有放在心上。
“你说,凡是朕能做到的,都一定会答应你!”
“此次出兵,敌强我弱,臣深知此战的重要性,因此不得不谨慎。
天下叛乱四起,许多诸侯伺机而动,我们要面对的,可能不止七个国家,因此臣需要有天下军队绝对的调度权。
三营加南北二军是臣亲自调教出来的,自然会听从臣的命令。
可是其他人,未必会听从臣的命令啊……”
“你的意思是……”
“梁王?”
周亚夫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已经暗示的很清楚了。
“陛下英明,此次出征梁国是棋盘上举足轻重的棋子,敌我双方恶战的焦点。
依臣的身份地位,怕是调度不了梁王。
军队中最忌讳的,便是军令不一,若开战之后臣一令、梁王一令,军队该听谁的好?
臣需要绝对的专断能力,保证全国所有军队统一由臣调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