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元前193年,萧何去世。

按照刘邦和萧何的安排,齐国的丞相曹参回到长安,担任汉朝的新相国。

未央宫。

自从上次爆发之后,刘盈就再也没有去长乐宫看过吕后。

小太监也是每天都把奏章先送到吕后那儿,等吕后批完再送到刘盈这边,而且每次只是送过来,一句话也不说。

吕后已经把持了朝政,刘盈几乎被架空,长此以往,这大汉江山或许就不姓刘了,改姓吕了。

刘盈决定,要培养自己的党羽和势力,一步步铲除吕家的威胁。

他在布上写上一个个功臣的名字,打算一个个拉拢他们,从而增强自己的势力。

刘盈用手指下来,第一个名字,便是相国曹参。

——————

刘盈仔细看了最近曹参处理过的政务,觉得特别熟悉。

总感觉处理方式在哪见过……

而且处理的国事也远不如萧相国多,刘盈还打听到,曹参经常领着大家一起出去喝酒,在朝政的处理上并不积极。

刘盈决定将他招来,好好问问到底怎么回事,顺便拉拢一下曹参。

很快,曹参就来到了皇宫。

“臣曹参,拜见陛下。”

“免礼免礼,相国快请坐,这次请相国过来,是有一些事情要问相国。”

曹参刚刚坐下,一听刘盈说这话,又赶忙起身,“陛下这么做,可是折煞老臣了,陛下有问题,臣一定知无不言。”

刘盈赶忙走下台阶,扶起了曹参。

他虽然是皇帝,但是在曹参面前可不敢摆架子,这位可是仅次于萧何的开国功臣,在楚汉战争中屡立功勋,食邑万户,如今是真真正正的开国老臣。

刘盈走到皇位上,翻着曹参处理过的奏章问道:“曹相国,您既然是相国,就应该负起责任来,为何每天不理政事,只顾喝酒玩乐啊?”

曹参是聪明人,已经大概知道了刘盈的意思,短暂组织语言后,曹参反问了刘盈一个问题:

“恕臣斗胆,问陛下一个问题,陛下认为,在治国和处理朝政方面,陛下可比得上太祖高皇帝吗?”

刘盈很实诚,“自然是不能的,我比父皇差远了。”

曹参又问:“那以陛下看来,我和萧相国比,谁能力更强呢?”

刘盈轻蔑的笑了笑,“依我看来,您也是比不上萧相国的。”

曹参捋了捋胡子,说出了那句经典的名言:

“陛下不如先帝,臣不如萧相国,他们在治国方面都是优秀的,他们已经制定好了政策和路线,我们只需要按照他们制定的走下去,则可以保大汉朝廷不倒。”

刘盈听完他说的,也明白了他的意思,甩甩手让他退下了。

其实这也是曹参的明哲保身之计,吕家掌权曹参已经看出来了,他之所以遵循萧何时期的政策,也是为了避祸。

况且曹参年纪大了,没有了年轻时候的冲劲,在看清了萧何自污的本意后,为了避免自己晚节不保,他也确实不适合大动干戈了。

汉初奉行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不作为,而是顺其自然,在作为的基础上享受过程自己的变化。

曹参确实该做的都做了,没有落下一点政务,但也确实没有上进心,几乎遵循了萧何留下来的老一套。

因此,曹参这么说,这么做也不是没有道理,刘盈还真的无法反驳。

……

代郡。

苏云接过了诏书,这诏书字里行间都是对他满满的信任,可给苏云夸爽了。

也不枉自己给老刘家做了十多年的牛马。

“云哥,恭喜你啊,现在可是大将军了!”刘恒说完,将代国兵符交到苏云手上,“这是代国的兵符,有了这个你就可以随便操控代国的军队了,放心的去草原上驰骋吧,我们代国上下会尽全力给你后勤支持的!”

这说得苏云一阵感动,这种被无条件信任的感觉,太爽了!

“放心吧,我肯定打一些漂亮的大胜仗回来,说不定就彻底解决了左贤王,让你代国的边境上,再也没有战争了呢!”

听完这话的刘恒并没有太多的欣喜,只是紧紧握住了苏云的双手。

“云哥,战争胜不胜利无所谓,你一定要平安归来啊!

我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可我知道战场的凶险,我还等着你平安回来,一起去踢毽子呢!”

毽子是苏云发明的,这是他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因为怀念童年,而且毽子在这个时代也不难做,所以苏云轻轻松松就发明了出来。

“一定,云哥答应你,无论战争胜败与否,云哥都平安回来,我们拉勾!”

刘恒伸出了他的小手指头,两个人拉完勾盖好印,刘恒开心的笑了。

刘恒踮起脚尖,朝着云哥一路远去的背影挥了挥手,“云哥,路上小心,一路平安~”

……

左贤王诸部损失并不严重,在短暂修整过后又重新卷土重来,逼近定襄郡。

苏云回来后,李尚和林义又整合出了5000骑兵,现在,苏云手中共有骑兵了,已经有了和左贤王决战的资本。

可苏云现在并不想大规模开战,因为战争一起,死的还是无辜将士和百姓。

离开长安也有半年之久,苏云已经给刘盈和吕雉各写了两封书信,按照时间,这两天也该回信回来了。

写给刘盈的信,就是朋友之间普普通通的对话,他也不敢写什么,毕竟这封信会不会经过吕后的手,他也不清楚。

给吕雉的信就是阐明了草原的情况,以及接下来的对策。

结合后世以及目前草原的情况,苏云发现了一个解决匈奴问题的好方法。

汉化!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持续对匈奴进行输出。

在边境上待久了,苏云发现,这些临近边境上的匈奴人,大多数都会说汉话,虽然不流利,但是仔细听还是能听懂的。

这些百姓的生活方式习俗多多少少都受了汉朝的影响,许多漠南地区的匈奴百姓已经开始种地,逐渐有了汉化的趋势。

事实证明,娄静的和亲政策是很正确的。

和亲毕竟带去了汉朝的文化和习俗,连匈奴的单于王室都受到了汉朝的影响。

汉朝的增絮和食物在很受匈奴的欢迎,匈奴人爱不释手,他们渐渐地会对汉朝产生依赖性,将来便会不自觉地成为汉朝的附属。

而且漠南、河套地区离着汉朝很近,通过不断的汉化,这些漠南地区的匈奴百姓掠夺的野心便会大大降低,而且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汉朝的影响力。

到时候,即便漠北地区的匈奴人大举入侵,对汉朝的威胁也会大大减小。

漠南和河套地区的土地,经过开垦后,还是能够种植一些农作物的,能够安稳下来生产,谁愿意天天把脑袋别在马背上去抢掠呢?

虽然目前实施不了,但随着潜移默化地演变,终有一天可以实现。

历史上的文帝和景帝时期就是这么做的,只可惜汉朝这边出现一个人,彻底打乱了汉文帝的计划……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奸——中行说(通假字,同“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