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邦晕倒的消息终究是瞒不过去,很快就在朝中传得沸沸扬扬。

几天后,刘邦亲自召开朝会,堵住了群臣的嘴。

在这几天里,他收到了一条来自赵国的消息,那个被他宠幸过的赵姬生下了一个男孩,为了向刘邦证明赵王的清白,赵姬已经自杀了。

这些天,吕雉天天来到刘邦宫中哭泣,为女婿张敖辩解,声称他是刘邦的女婿,不可能有杀岳父的心思。

等刘邦清醒后,结合贯高的供词,刘邦彻底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捋了清楚。

在朝会上,刘邦宣布赵王张敖无罪,只把他贬为了宣平侯留在朝中。

刘邦很欣赏贯高及其同伙对张敖的忠心,刘邦下令,凡是跟着张敖来到关中地区的,一律赦免并加官进爵。

就连刺杀刘邦的主谋贯高,刘邦都赦免了。

将赦免的消息传到牢狱中,几天后刘邦亲自来到狱中,打算放出贯高,想要好好看一看这名义士到底长什么样子。

刘邦来到狱中后,发现贯高已经卡断了自己的咽喉。

死掉了……

地上留着贯高用血写的一封信,刘邦捡起来,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现在大致内容就是说贯高很感激刘邦能够饶他一命,但他活着就是为了证明张敖的清白,现在活着已经没必要了,如果有来世再报效刘邦。

刘邦站在那里,看着生前就已经折磨的不成样子了的尸体,任凭手中的信掉到地上,已经没有了捡起来的力气……

刘邦厚葬了他。

……

由于赵王张敖已经被贬,赵王的位置也空了下来,刘邦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直接改封刘如意为新的赵王。

由于刘如意太过年幼,刘邦又把周昌封给他做赵国的丞相。

而原来代国的王位空缺,代相陈豨就趁机接管了代国的军队,并以赵王刘如意年幼为由,顺便接管了赵国的军队。

由于赵代两国都是抵抗匈奴的最前线,所以两国的军队都是作战能力最强的,也就是说,陈豨已经成为了掌握天下最强军队的统领。

但此时,刘邦重心并没有在这上面,也就没有去管陈豨掌握两国兵权的事。

因为这年秋天,大汉朝迎来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大丰收!

大汉的根基,总算是稳固了下来。

大汉江山初建之时,其景象可谓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用“千疮百孔”一词来描述实不为过。

人们生活困苦至极,卖儿卖女、易子而食之事屡见不鲜,已是再寻常不过的现象。

彼时,汉初的人口数量稀少得令人担忧,尤其是青壮年男子更是寥寥无几。他们中的大部分要么在残酷的战场上身亡,要么依旧留在军中效力,不肯回到家乡耕种。

由于缺乏足够的青壮年劳动力,想要依靠自然增长来提升人口规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和幻想。

鉴于此严峻形势,刘邦在登基之后便迅速采取行动,广泛发布诏令于天下,削减各地的军队,同时积极鼓励那些因战乱而躲藏隐匿起来的人们重新现身于世,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安抚与保障。

同时,刘邦还下令给百姓分配田地以供耕种,不仅如此,在前些年甚至免除了他们的田租费用,还给他们提供种子和铁制农具。

旨在让民众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过上平稳安定的日子。

刘邦这些年的治理,终于在今年彻底地展现出来。

至此,大汉王朝总算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朝着良好的方向稳步前行。

诚然,在前些年的治理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看似荒唐不经的政策举措。然而,大汉之前并无先例可循,汉初各个领域的建设皆由刘邦亲自探索尝试。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能够取得如今这般成果已实属不易,着实值得称道。

由于大秦帝国二世而亡,刘邦最担心的就是大汉根基不稳的问题,如今民间大丰收,百姓的生活早已经不是秦末能比得了的,而且国库也充盈了起来,刘邦总算是不用担心社稷的安稳问题了。

苏云经常带着小丫头在长安街头游玩,看着民间百姓如今的生活,也不禁笑开了颜。

战乱受苦的只有百姓,如今在刘邦的治理下,大汉已经在快步发展,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苏云总算不用担心百姓会活活饿死了。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

这天,马镫和马鞍也已经打造出来了,苏云早早就进了宫,打算把这献给刘邦。

有了马镫,骑兵的双手就解放出来了,可以在马上完成许多高难度的动作。

这样一来,许多普通人在经过短时间训练后,也能成为一名作战能力极强的骑兵,这就大大提高了骑兵的战斗力。

至于马鞍,虽然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些精简的,但终究是不方便。

苏云研究出来的是魏晋时期才发明的高桥马鞍,毕竟它一直到清朝还在沿用,苏云就是凭借看那些清宫剧的记忆,做出来的这种马鞍。

它能彻底地将屁股和马背锁死,人不会被马甩下来,骑久了马不会觉得不舒服,也更美观。

装备上马镫和马鞍后,可以说是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能力,而且训练一名骑兵所需要的花费也大大降低,可以为国家省下不少钱来。

至于那些什么黑火药啦、枪啦、大炮啦什么的,苏云这种普通人在前世根本就没见过,更别说用过了,就是逼他也造不出来啊!

对于科技的进步,他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

……

苏云到了刘邦的殿中,却被守门的侍卫告知:刘邦不在宫殿里。

苏云猜想:刘邦不在自己的殿中,那他应该在戚夫人的殿中吧。

结果还是被戚夫人殿外的守卫拦在了外面,刘邦也不在戚夫人殿里。

那刘邦能去哪呢?

苏云边走边想,脚却习惯性地朝着太子的宫中走去。

既然找不到刘邦,那就先去见见小盈吧。

苏云当太子的老师都快一年了,去太子宫中这段路少说也得走了两百遍了。

他现在可是和刘盈亲的不能再亲了,即便是没有课,刘盈也经常偷偷溜出宫来找他。

要是哪一天吕雉找不到太子了,她也一点不会慌。

因为大概率是跑出去找苏云了……

苏云走进太子宫,太子宫外侍卫根本不会拦他,因为两个侍卫也和他相处得关系很熟。

苏云走进里面,看到了一个此时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人……

苏云:(=?Д?=)!!

我自己找了那么久的刘邦,此时此刻居然出现在太子宫?

苏云真的怀疑自己看错了……

这个时间,刘邦怎么可能去找太子刘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