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好古沉思片刻后,决定还是先询问一下情况,如果不行的话再考虑租赁。于是他向东家问道:“我的确有购买的意愿,但目前我只能拿出一千五百两银子。若是可以欠下这笔款项,我保证会在半年内还清。不知道东家是否能够接受?若感到为难,那就当我没有提过此事。我们仍按照原计划租赁即可。”
东家面露难色地回答道:“张大人,这件事着实令我感到为难啊!这个铺子出租每年都能收到租金,而我目前确实急需银两,否则也不会将其出售。至于欠款半年,并非完全不可等待,但若要叶夫人作为担保,我便可以答应。”
沈宜修听到这里,立即表态愿意作保,并说道:“我愿意作保,只是手头实在没有银子,若是有足够的资金,我一定会帮助致远垫付。”
张好古听后欣喜万分,连忙说道:“太好了!那我立刻派人去取银子过来,咱们马上买下这铺子。”随后他呼喊黄祥,让他回府取钱。
黄祥和马夫赶着马车回去取银子去了,张好古就喊了房东,叶家母子三人去了旁边茶馆要了个雅间等待 ,等取回银子顺便就在茶馆交割了。
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大家都显得有些焦急,但还是耐下心来喝着茶,互相聊着天。终于,他们完成了房屋契约的签订,并等待着最后的签字画押环节。就在这时,黄祥带着银子赶到了现场。
一行人兴高采烈地前往宛平县衙。县令大人并没有给他们制造任何麻烦,而是非常配合地处理了相关手续。等到张好古缴纳了契税并双方签字画押后,县令也盖上了官方印章。从这一刻起,铺子正式成为了张好古的财产。
走出县衙时,阳光正好洒在身上,让人感到温暖而舒适。张好古送别了房东及其随从,然后深深地弯下腰,向叶夫人行礼道:“感谢您的帮助,改日我一定会亲自上门拜访道谢。”接着,他安排马夫赶着马车将沈宜修母子三人送回家,确保他们的安全。最后,张好古和黄祥在路边雇了一辆马车,一同踏上回家的路。
一路上,张好古心情愉悦,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但他相信,只要努力奋斗,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首先需要让自己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并招揽到更多的人才前来相助。而随着帮助自己的人数增多,自己所能完成的任务和目标也将变得更为多样化且更具挑战性。
当他返回家中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逐渐暗下来了。宋应星、方以智等人早已回到家中,除了张龙带领着两名家丁返回济南之外,家中的其他人都在。张好古将大家召集到自己的院子里,等到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之后,他郑重地宣布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众人的月薪问题。实际上,这件事情张好古已经思考了很长时间。既然大家选择跟随自己,那么给予他们一定的报酬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想要让众人真心诚意地追随自己,就必须要给他们发放薪水。对于这个问题,他心中大致有数,但却一直没有正式公布。
“诸位兄弟姐妹们,你们跟着我已经有一段日子了,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因为一直忙于工作,所以没有机会与大家提及月薪之事。今日趁大家都在,我想就此话题做个说明。目前我们暂且分为三个档次:宋应星、方以智、黄祥、成均、袁飞以及吴大宝六人属于一档,暂定月薪为六两;至于拥有官职的人,朝廷所发的俸禄则各自计算。张龙、张虎暂定为四两,而其他诸位则暂定月薪为二两。”
众人听闻此言后,无不感到惊喜万分。要知道,这六两银子的月薪,甚至比八品官员的薪水还要高出不少。即便是最低的二两月薪,也与九品芝麻官相差无几。对于在场的众人来说,这样的薪酬待遇可谓是相当优厚了。
然而,宋应星和方以智却表示不需要领取这份月薪。宋应星身为官员,本身已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而方以智作为官二代,家中并不缺钱,他来到此处只是为了学习。方以智笑着说:“我来这里可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学习知识,所以我不需要领这份月薪。”
张好古告诉二人,既然给你二人开饷,那么你们就拿着,以后这薪金肯定会涨,现在的也是暂时的。他还表示,如果方以智真的想要学习,可以去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还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更深层次的学问。
方以智听后,微笑着点头,表示愿意考虑这个建议。他觉得张好古说得很有道理,通过科举考试确实能够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学识。于是,他决定先好好学习,为将来的科举考试做好准备。同时,他也感谢张好古对他的关心和指导。
而夏红莲一家,以及吴大宝的奶奶吴氏则表示,他们只要能有一口饭吃就已经满足了,对于饷钱并不强求。这表明他们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更注重基本的生存需求。这种态度可能反映出他们所处环境的艰苦或者个人价值观的差异。或许他们认为能够维持生计已经是一种幸运,饷钱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张好古微微一笑,说道:“你们四个人并没有闲着,一直在家里帮忙。既然干了活,就应该得到报酬。”他看着四人,语气坚定地说:“给你们,就拿着,不必推辞。”
除了这四人外,其他人对这个薪资安排都没有任何意见。毕竟大家都知道,张好古一向公正无私,不会偏袒任何人。
张好古转过头,对张虎说:“去把银子拿过来吧。”张虎应了一声,转身离去。很快,张虎便带着银子回来了,将其交给了书童。书童按照名单,将银子一一发放给众人。每个人拿到银子后,都满心欢喜地签了名,不识字的人则请别人代笔,然后按下手印。整个过程秩序井然,没有丝毫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