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神级垂钓系统 > 第149章 顶底复吹转炉技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长生关上门,将皮包放在桌上,不慌不忙地说道:“厂长,我有个建议,能彻底解决咱们厂炼钢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娄厂长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他对李长生的能力是认可的,但炼钢的问题可是困扰厂里多年的技术难题,连上级派来的工程师都解决不了,李长生能有什么办法?

抬手指了指对方,语气半是好奇半是怀疑:“你小子不会是异想天开吧?就你这年纪,还能比那些老工程师更懂?”

李长生微微一笑,从皮包里掏出几张图纸,展开在娄厂长面前:

“厂长,这是我的改造方案。通过改进氧气供应系统和炉内反应控制,可以大幅提升炼钢质量和效率。”

“改造炼钢炉?”娄厂长皱了皱眉,眼神变得更加狐疑。

他点起一根烟,眯着眼盯着图纸,心里却在嘀咕:这小子不是来胡闹的吧?

咱们厂的炼钢炉都用了快十年了,改造哪儿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可转念一想,李长生平时并不是个爱说空话的人,他到底卖的什么药?

还没等娄厂长开口,李长生已经拿起一支铅笔,在图纸上圈起重点,开始详细讲解:

“厂长,咱们现有的炼钢炉存在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氧气供应不足,炉内反应效率不高,导致钢水纯度低。

其次,炉内温度分布不均,钢水成分不稳定。

最后,炉渣处理不及时,浪费了不少资源。”

“这些问题咱们早就知道,可怎么改?”娄厂长吸了一口烟,皱着眉头问道。

“改造氧气供应系统。”李长生指着图纸上的一部分,干脆利落地说道,

“厂里现有的氧气喷枪效率低下,喷射角度不对,氧气利用率不到70%。

只要换成我设计的顶底复吹系统——氧气从炉顶和炉底同时进入——炉内反应速度至少能提高两倍,钢水纯度直接上一个台阶。”

“顶底复吹?”娄厂长一听,差点把烟头掉在地上。

一脸茫然地看着李长生,嘴里嘟囔着,“这玩意儿听都没听过,就这么吹气儿,能行吗?”

李长生没理会他的质疑,继续说道:“厂长您看,这里——”他用铅笔在图纸上画了一个简易示意图,标出了氧气喷嘴的具体位置和角度,

“炉顶喷嘴负责高温氧化,分解杂质;炉底喷嘴通过气泡搅拌,让钢水成分更加均匀。这样一来,不仅效率高,钢水质量也能大幅提升。”

娄厂长听得一愣一愣的,一时间竟没插上话。

李长生抓住机会,继续推进:“还有,炉内温度不均的问题。咱们可以在炉壁上加装耐高温反射层,减少热量散失,同时优化燃料配比,控制炉内温差不超过20摄氏度。这一步做好了,钢水的成分波动就能控制在0.5%以内。”

“你说的这些,听着倒是有点道理……”娄厂长点了点头,脸上的怀疑稍微少了些,但语气里还是透着迟疑,“可这技术靠谱吗?咱们厂可没有搞这些的经验啊。”

李长生早就料到他会这么问,微微一笑,接着说道:

“厂长,我这套方案不仅能解决现有问题,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比如,钢水成分控制到位后,废料率会从现在的20%降到不到5%。

更重要的是,我可以负责改造的具体实施,确保每一个环节万无一失。”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在娄厂长心头。他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烟卷,眼神开始变得复杂。

他一边盯着图纸,一边琢磨着李长生的话——这家伙说得头头是道,难道真有戏?

李长生见状,又补充了一句:“厂长,咱们国家刚刚进入工业化阶段,钢铁是命根子。

咱们厂要是真能把炼钢效率和质量提上去,不仅能满足国家需求,还能成为同行的标杆。

到时候,别说厂里的效益翻倍,您这个厂长的名字,都得上报纸!”

这番话彻底点燃了娄厂长的情绪。

他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整个人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双手抓住李长生的肩膀,激动得浑身发抖,声音都变了调:

“小李!你、你这技术……要是真能实现,那可就是厂里的大救星啊!咱们厂以后得迈向新高度了!不管花多大代价,我都支持你改造!”

娄厂长这一嗓子,声音大得连隔壁办公室的人都听见了。他的眼睛瞪得像铜铃,嘴巴微微张着,表情就像在看一尊从天而降的财神爷。

李长生不慌不忙地笑了笑:“厂长,这事儿我说能成,就一定能成。只要您点头,我马上开始着手准备。”

“成!绝对成!”娄厂长连连点头,激动得双手不知道往哪儿放。

一边在办公室来回踱步,一边大声嚷嚷着:“小李啊,你这可不只是救了咱厂,你这是给咱国家的工业做贡献啊!我一定全力支持!需要什么设备,尽管开口!”

整个办公室的气氛被娄厂长的情绪烘托得热火朝天。

……

与此同时,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来到红星轧钢厂,准备深入了解职工情况,以便最终确定先进家庭的评选名单。

他们先和厂领导进行了座谈,想听听厂里对各个候选人的评价。

娄厂长一听街道办的人提起“先进家庭”这事儿,当即拍了拍桌子,神情坚定道:“同志们,我得好好跟你们说说李长生,这小子可是个宝贝!”他从文件堆里翻出一份报告拍在桌上,兴奋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娄厂长越说越激动,忍不住站起身,挥着手补充道:“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意见,咱厂里的技术科和生产车间都服他,工人们背地里都说,这李长生是咱厂的‘技术财神’!要是咱厂有十个李长生这样的职工,啧啧……”他连连摇头,一脸惋惜。

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听得频频点头,记录本上的笔几乎没停过。负责记录的那位女同志抬起头,笑着问:“娄厂长,看您这么说,李长生这人不仅工作能力强,人品也不错吧?”

“那是当然!”娄厂长一拍大腿,语气笃定,“别看这小子平时话不多,可他对同事和工人们那叫一个实在!厂里谁家孩子生病了,他主动帮忙赶紧修设备;工人家里困难,他还从自己工资里拿钱出来接济。我跟你们说,这样的人,评不上先进家庭,那是天理不容!”

其他厂领导纷纷点头附和:“对对,李长生不光技术好,做人也厚道,咱们厂里都服他!”

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里已经有了决定。这个李长生,不仅是厂里的顶梁柱,连人品都无可挑剔,这样的人不评先进家庭,还能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