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古风一首

祁连雪落漫荒丘,诸葛军师运妙筹。帐内灯昏谋远略,破敌又仗张桓侯。文治武功惊羌人,昭烈仁德传千秋,西垂边境属蜀土,丰功伟绩史中留。

上文书写道孔明只用一番言语就在阵前骂得王朗气火攻心,当时说不出话来,一翻身便跌下马来死了。魏司徒王朗一死,吓得曹军意志慌乱。有诗为证:

蜀兵出西秦,雄才敌万军。孔明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再说魏军都督曹真见到王朗身死,三军不免聒噪骚乱起来。孔明趁机又装出大仁大义的风度,他用羽扇遥指曹真曰“吾今不逼迫汝,尔等可以安心治丧,整顿军马,来日再来决战。言讫便叫转车回营,于是两军皆退。

曹真撤回营中,将司徒王朗用棺木收殓,差人送回长安而去。此时副都督郭淮进言曰“诸葛亮他会猜测我军中在治丧,而旦士气低沉,必定会来劫寨。

我们可以分兵四路,两路兵去山僻小路去劫蜀军兵营,两路军埋伏在本寨左右附近,中军虚立旗幡。若是蜀兵果然前来,可以左右击之”。

曹真大喜曰:“伯济此计正与吾相同,我们可以这样行之”,他下令叫曹遵、朱赞各带一万人马去祁山之后,如果望见蜀兵向本营杀来,汝等可去乘虚劫蜀兵营寨,如果蜀兵未动,你们可以撤兵回来,不可轻进。

二将领命,当下各自引兵去了。曹真对郭淮说:“伯济你可带本部人马,埋伏在大营左边;吾带领蔡雄、乐谦和吕武等将伏于右面,留王值带五千人马在大营中虚立旗帜,引诱蜀兵!营中虚堆柴草,如蜀军来到,即放火为号”,布署完毕,众将俱皆称谨遵命。

郭淮与众将齐称“遵都督将令”,各自出营准备去了。却说孔明回营,立刻传令赵云与张合各带精兵一万五千,当夜三更时分去劫曹营。张合近前,对孔明言道:“魏将曹真参加过汉中之战,他熟悉我们的一些战法,今年曾带兵偷袭,从子午谷进兵南来,被桓侯安排魏文长战退;又与其他魏将与我军在汉中争锋”。

他说得上是畅晓军机、深通兵法的大将,必会料定我们会乘丧劫营,岂不提防?孔明笑曰“若翼德用兵,吾倒颇费心思,全力对抗,犹恐不及;曹真等些许若辈,何足道哉,他以为我会去乘丧劫营,以现在的地形地貌看之,那么他会安排两路人马岀祁山之后来劫我军大营。如我军出,则进;如不出,来兵随即撤回”。

“不过此等岀洞之鼠,岂能让他重回洞穴乎?吾故让你二人领兵前去,过山脚后安营,任从曹兵攻打我军大营,汝等但看以火光为号,子龙引兵拒住山口,阻挡魏兵撤回;俊乂带兵杀回与我营中之兵围杀来兵。

然后故意让魏兵走脱,悄悄的跟在其后,距离不可太近让魏兵发觉;也不要太远了,让魏兵有回营的时间,就在他们进营之时,忽然快速杀进敌营”。“得令”。二人知道丞相早有应对之策,答应了一声,带兵出营准备去了。

孔明接着派将。他叫黄忠、严颜两个老头各带五千人马,埋伏于祁山要路,放魏兵过来,顺着魏兵的来路杀向魏兵营寨,前面的兵卒可穿着魏兵衣服,打着曹魏旗号,二老将答应一声“得令”,也岀大营准备去了。

孔明又命太史慈、张辽、张嶷王平四将带兵埋伏于大营四方,四面迎击魏兵,又令甘宁带着高翔带兵一万埋伏于通住羌中的要道途中以防羌人岀兵救曹真,偷袭蜀军后路。当下受派之人俱各带兵自去准备去了。

孔明又令张虎和张南、陈式留守营中,虚立寨栅,堆积柴禾,以备火号,待魏兵来时,里应外合夹击来兵。自已与帐下文武,以及姜维、关兴、张苞等人,移住高处,观看今夜鏖兵。当下姜维问道:“听丞相刚才提到桓侯用兵甚奇,那么双方的应对之策该是怎样的布置?”孔明笑道:“吾早说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目下如与桓侯对峙,双方以守为上,白耗费钱粮,拖延时日而已;今夜我不会去劫他的大营,双方也不会有什么布置”。

如真的要去以劫营来推盘。那么第一就是各在险要之处布置防御即可。我军见敌军早有防备,立即撤退回营。就像在没有鱼的水塘边一样。没鱼也就不会有人去下钩!其二如真要象这样的动兵以决胜负,那么我派赵云,魏延去偷袭魏营,桓侯会派人在途中占据险处,也是分兵为二,以一队迅速挡住我后援之路,多设陷阱从待,绊马索,大路设立竹签,那么我后援部队便会被阻住。

另一队也是尾随我军而行,当我军进营发觉上当之时,营中之兵杀岀前后夹击我军,迅速消灭我们之后,然后大军齐岀支援阻挡我军的人马,足保这支人马不被我军消灭。其二,派出一支人马也是从祁山要道用兵,我军一分为二,来兵也一分为二,派少量精骑多带火具,在我军大营顺风射岀火箭,焚烧我军之营帐,却不进入营中。

然后在营中埋伏好精锐部队,当我早见敌军进营之时,快速跟进之时,回军装作慌忙之势引诱我军,里面的精甲也是迅速出营来抵抗我们跟随在尾向的人马,而劫我营的军队分成两支,以大半人马来准备抵抗我们的追兵,小半人马尾随我们的前锋部队,前后夹击,里应外合的将我们的前锋人马吃掉。

关兴插言曰“那么请问丞相,你与吾三叔都能预先知道对方的排兵布阵,如敌对起来,那么还打个毛线?孔明曰“果如此,最终还是要分岀胜负的!只是时间必须延长了,双方凭险而守。比拼的就是国力,和粮末供济的运转情况。

还有就是主帅的性格问题,姜维也搭言道“后勤保障的确是个问题,不过丞相你说还有双方主帅的性格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维就不理解了,还望丞相解惑”!

孔明曰以领三千精兵为例,主将善于进攻,他调教出的兵马也如同他的秉性一样,战时能够舍生忘死的奋力搏杀,除以方休;如主将性格注重于防守,那么这支军队就谨慎有余,在防守的方面上会考虑到每一个细节。

但是俗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而张桓侯调教出来的军队,平时就像堆积着的干柴,可能放在哪里都不顕眼,可是只要桓侯蛇矛一挥,大喝一声给我冲,整堆干柴就会燃起冲天的烈火;将士们就会嗷嗷叫着,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虽雷鸣亦不动其色。

而我率领的军队会在片刻之间丧失战机,落入下风。这就是因主帅性格而产生的后果,尽管日后岁月变迁,人员更替,他也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以后只要有人大喝一声,你们还是不是张桓侯的军队?现在桓侯命令你们给我冲。整个部队也能嗷嗷叫着向敌营进攻,也能在敌军营中横冲直撞,随意出入。

只见张苞在一旁瞪大眼睛,眼看着孔明,仿佛在说“你就尽管吹吧,我父若真有这么厉害,他早年为什么还会丢失徐州”?当下大家都不再说话,虽然是在黑夜之中,但眼睛也是在眺望远方,见证这一刻的到来。

再说西羌王迷当,他与魏雍州刺史郭淮有旧,他见郭淮与曹真带兵与蜀汉丞相诸葛亮对战于祁山,忙令侄子哈迷忽,与越吉元帅的次子越忽突,率领五千羌兵,其中有两千弓弩手,来助郭淮对抗蜀兵。

当夜,曹遵、朱赞引兵前来,只见蜀营灯火昏暗,以为蜀军毫无防备。朱赞先率军冲进营中,却不见一人。正惊疑间,忽闻喊杀声起,朱赞知是中计了,连忙退出,这时曹遵的后军已到,立刻互相残杀起来,人马登时大乱,等到朱、曹二人对面多锋之时方才知道是自相残杀。他俩急忙合兵时,忽然间四面八方的呐喊声大起,而且鼓声震天。

只见张辽、太史慈、王平和张嶷等四将领兵从四个方位杀了出来。二人惊慌失措,忙带了心腹骁将数百名,望大路奔走,忽然被一支蜀军拦住去路。为首的那一员上将竟是常山的赵子龙。只听赵云一声呐喊,“贼将哪里去?还不快快受死”!朱、曹二人刚夺路而逃,忽然喊杀声又起,魏延又带一军来到。

曹遵、朱赞大败,立刻退回了本寨。守寨的士兵只道是蜀兵前来劫营,立马就在寨中放起号火。只见右边曹真带着众将杀来,左边郭淮也带兵来到,当下也是互相交锋,这时背后的三路蜀兵一齐杀到。只见张合一马当先,右边严颜,左边黄忠。当下大杀一阵,魏兵退了近二十里,魏兵魏将死了极多。孔明大获全胜。方才收兵,却说那西羌援兵,哈迷忽与越忽突领军赶路,半途听闻魏军战败消息。越忽突年少气盛,不听哈迷忽劝告,执意要继续前行与蜀军一战,欲建功扬名。

二人率兵至一处山谷,忽遇甘宁与高翔所率伏兵。羌兵大惊,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越忽突率先冲锋,蜀军弓弩齐发,羌兵阵型大乱。哈迷忽忙组织弓弩手反击,一时间箭矢交错。

此时,已经收兵回营的孔明听说甘宁带着高翔与西羌兵激斗,忙派姜维、关兴、张苞各带一千精骑驰援。姜维三人领命,快马加鞭赶往战场。越忽突见蜀军援兵赶来,心中焦急,不顾哈迷忽阻拦,强行突围。然而蜀军弩箭犀利,羌兵难以抵挡。

哈迷忽眼见大势不妙,劝越忽突暂退,再寻时机。越忽突却认为临阵退缩乃是耻辱之事,仍奋勇向前。此时有甘宁高翔拦阻于前;姜维等三人追杀于后。前后夹击。西羌人马顷刻间丧失了战斗力。蜀军的气势却更加旺盛。

越忽突身中数箭,仍拼死战斗,终因伤势过重落马。哈迷忽见状,只得指挥剩余羌兵保护越忽突撤退。姜维等五将带兵疾追,并将他们包围在核心,只听“嗖”、“嗖”、“嗖”声的箭羽响过,五千西羌兵卒尽死于雕翎箭之下,无一生还。五将令人清理了战场,收捡一切可用的物资,当然不过是些刀枪,衣甲,马匹之类的东西。回营之后,诸葛亮赞赏诸将之功,并分析此次胜利缘由。众人皆叹服丞相谋略深远。

这次劫营之战,曹魏损失了五六万人,而蔡雄、乐谦,吕武等十多员将佐死于了乱之中。两个先锋,曹遵、朱赞各中了一箭,鲜血直透征衣。

再说曹真、郭淮收拾败残兵马回到寨中,他派人查点人马。战死了五万七千八百多人,伤者近一万。他连忙安排军医与伤兵们医治,但曹魏的医疗技术、器械、药物都差蜀兵几条街,他与郭淮眼睁睁的看着许多将士在伤口感染中慢慢的死去!

而蜀营中的军医们不侍孔明吩咐,担架兵把重伤者抬进了医务营,各类主治医师们立刻动手,该消毒的立刻与伤者的伤口上消了毒,迅速敷好药粉,开始包扎,才送往疗养营养伤;而重伤员的处理也是清理掉腐肉,然后敷药包扎、上夹板固定骨头,再以针缝合伤口。相比上下,就挽住了许许多多的鲜活的生命。

这时诸葛亮带着众将巡视医务营,他对姜维等人说道“看看吧,这就是桓侯带岀来的医务人员吧,整个工作程序都是一条龙的服务,而且有条有絮,杂而不乱。姜维回头对头对张苞说“大哥,你真有这样的一个好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