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老师赐物,学生定当珍藏
正在悠哉喝茶的陈羽,全然不知就在方才他心中的商贾弟子,发下了如此重誓。
喝到一半,
陈羽咂了咂嘴,站起身来,走向了柜台前拿出笔墨纸砚。
在朱瞻基疑惑中,将纸摊开,写下了‘云在青天水在瓶’洋洋洒洒几个大字。
并在最下面,留下署名。
‘陈羽赠爱徒,望自省。’
写完之后,
陈羽俯下身子吹了吹,随后又从怀中拿出前不久刚配置的独家印章。
‘彭~’
用力摁了摁。
他看着上面‘陈’字刻章,满意的点了点头。
“小朱,今日为师特意为你题字一副,上面所蕴含的道理,方才已经讲与你听。”
“希望你能以此自省,不可懈怠。”
陈羽见上面的墨迹干了,边卷边继续说道:
“当然了,仔细思考你就会发现,为师是按照朝堂政治方面去讲。针对你的情况,无需理解那么透彻,毕竟只是经商,够用就行。”
“朝廷那可是勾心斗角,权谋的聚集地。将这份权术,延伸到今后管理家业当中,足够你做到游刃有余了。”
“小买卖与客人打交道;而大买卖,则是与家中伙计打交道。你们朱家的买卖,我从老朱那感觉应该不小,所以今后,生意上的事情,你无需亲力亲为。你也没这个精力。”
“就按照我方才所说的权术去管理,保证你能非常舒服的把钱赚到手。”
朱瞻基认真的聆听着老师教诲,见陈羽说完后,将手中纸张递过来。
他急忙躬下身子,恭敬接下。
上面的内容,陈羽写的时候,他看在眼里。
老师各方面拿出来都非常优秀,无人能敌。
只是这字……
人无完人嘛!
够用就行。
朱瞻基将其揣到怀里,对着陈羽行了一礼。
“请老师放心,您的教诲,弟子定会遵从,莫不敢忘。”
“学生回去之后,就立刻找人将这幅字,花重金裱起来,然后悬挂屋内,每日自省。”
陈羽满意的点了点头,嘴角咧开,淡淡的笑了笑。
自己所说的话,小朱都会遵从;自己要求的事,小朱都会谨记;而且始终对自己这位老师,一副恭敬的样子。
这也是陈羽对于小朱这位弟子最满意的地方,让他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尊师重道。
怪不得古时候总讲师生之间,情谊深厚。
跟后世完全没法比。
入乡随俗,面对这样的弟子,陈羽也是做到了为人师表。
也愿意将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小朱。
……
师徒二人简单聊了一会,陈羽笑着说道:
“今日授课的时间有点久,也快到饭点了……这样吧,你先在这里温习一下方才的课程,为师去后厨做饭,你吃完饭再回去吧。”
“弟子都听老师的。”
老师的手艺,朱瞻基还是了解的。
一听待会有好吃的,他当然不能错过。
…………
不多时,
陈羽从后厨陆陆续续的端上来了几道菜。
朱瞻基大部分吃过,可今日他还是见到了新样式。
“老师,这中间一盘色泽洪亮的肉,看着就很有食欲,是老师自创的吗?”
“这个叫做东坡肉,宋朝时就有了。但经过为师些许改良,保证这道菜在东坡肉领域,一骑绝尘。”
陈羽自信的说道。
永乐时期,东坡肉只是江南地区一道名菜。
直到明朝中后期,随着糖业的发展,东坡肉中加入更多糖分调味,才彻底走上了它的成名之路。
而陈羽因为调制了独家酱料,所以无论口感还是卖相,都是一绝。
“行了,开吃吧。”
陈羽捯饬了一双筷子,准备开动。
他今日并没有准备酒,本来吃饭喝酒也没这习惯,只是老朱一行人来的时候,总要陪上几杯。
陈羽调制出的新式酱料,也是第一次配东坡肉。
他夹了一块东坡肉,细细品味着。
片刻,
睁开眼睛,脸上浮现出一丝惬意的微笑:
“肉质酥烂,酱料恰到好处,不仅没有掩盖肉本身的香味,反而将其衬托得更加浓郁!”
朱瞻基见老师动筷,也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肉。
一咬,
瘦肉部分的鲜嫩多汁,瞬间在口中散开,浓郁的肉香混合着独特的酱汁味道,让他不禁眼睛一亮。
他一边细细咀嚼,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
“肥而不腻,香嫩可口,实乃人间美味!”
可惜姨奶奶吃不着。
朱瞻基想起昨日答应要带着徐妙云一同前来,见识一下自家这位牛逼老师。
但今日没见到姨奶奶的人。
等了一会,他就自己过来。
“差点忘了,这个配上米饭吃会更香,再来一勺灵魂酱汁。”
陈羽一拍脑门,站起身来,从后厨端上来了一盆饭。
朱瞻基当然也是有样学样的吃了起来。
……
吃饭期间,陈羽倒没再继续讲解一些高深的道理。反而是有什么说什么。
内容却都是大明之外的。
比如大明遥远的西方,有一片满地黄金的土地。那里的贵族住的地方都是高耸入云的城堡,城堡的墙壁由巨大的黄金堆砌而成,上面镶嵌着五彩斑斓的宝石,里面还关押着美若天仙般的美女……
古有马可波罗游历着作——《马可·波罗游记》,其中描绘了一个遍地黄金,城镇繁华的富庶之地,激起了航海家和探险家对东方的无限向往,在西方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华夏热”。
所以陈羽准备提前为今后进入朝堂,撺掇永乐帝开展大航海做准备。
提前向大明描绘出西方遍地黄金的场景。
到时候,我就不信你们不心动!
从陈羽口中说出来的事物,很庞大、也很美好。
遍地黄金,城堡中还有仙女。
朱瞻基听着心中一阵躁动,恨不得插上翅膀,直接从大明飞到老师口中的西方土地。
只可惜长翅膀明显不现实。
不知道大明的船队,能不能到达。
朱瞻基清楚这一次郑和接受下西洋的命令,是向西航行,不知道能不能航行那么远。
陈羽的一番话,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个种子。
或许大明将来在朱瞻基的统治下,会带着大明的将士,踏上西方的土地,掀起一场波澜。
又或者,在永乐一朝就可以完成这一壮举!
陈羽本来对历史非常精通,无论国内外都是如此。
在侃侃而谈的吹牛之中,时间过得飞快,二人也吃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