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调查当然不会只听王鲁海的一面之词。

调查员走访了证券市场和周边的股民,得到了更夸张的答案。

“马老师啊,我们股市女神呀,谁不知道啊,当初凭着几千张认购证起家,在股市里翻云覆雨。”

“马老师当然认识啦,连大户室都觉得配不上她的啦。”

“马老师不要太了解哦,我们小沙龙的领袖啊。你问我小沙龙还有谁?呵呵呵,大户室里也只有最顶尖的几个人可以参加。你这个低于副处就不要打听了好伐。”

在交易所的协查就不是太顺利了,这样的客户隐私不是你一个区的监察院可以得到的。

但上报市监察院后,却被领导直接压了下来,不给协查帮助,但也没有阻止区里的其他调查。

整个事情顿时诡谲起来。

而王鲁海的处境也随之有了更大的改善,晚上多了被褥和一个红外的取暖器。如此起来除了没有自由和无法和外界联系,生活方面倒是得到了保障。

另一路调查方向,去到了这几十封举报信的来源处。

筒子楼里是最关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筒子楼里的六封举报信细节写的很多,而且六个人举报的内容都相同或者互相印证,显得十分可信。

但是监察员并不认为这些举报信可信度很高,反而觉得多数都是捏造。

为什么呢?多年监察经验的这些老油子,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合伙举报互相沟通措辞,共同捏造的现象是十之八九。

果然,在分开的询问时候,被这些经验丰富的监察官一问一个不知声。

“你说马静同志收受别人一条价值三千的金项链是吧。”

“对啊,我们好几个人都看见了。”

“哦?那么肆无忌惮的吗?就在你们眼皮子底下?”

"额~~对对对,就是那么嚣张。”

“好,那金项链既然你们都看到了,你形容一下现场吧,用没有包装装着?多粗?有没有吊坠?吊坠什么样子。”

看着对方突然脸上冷汗横流,浑身发抖起来。监察官开始冷笑起来,继续施压哦不对继续问询。

“你还说收好几次红包是吧,那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送的,谁收的。”

“这我哪里记得起来啊,那上午送的还是下午送的还是晚上你总知道吧。是王鲁海同志收的还是马静同志收的,或者是王永中同学收的?这你也肯定知道吧。”

对方再也硬气了不起来,强行挽尊说道:

“那肯定是收了,不然他们家那么有钱啊?买那么多贵重的东西?我看到过王永中骑过来的自行车,据说好贵了,还有整天大吃大喝,肉奶蛋都是大批量大批量的买。我翻过他们家垃圾桶的,里面各种好东西,大闸蟹啊大王蛇啊各种没见过的鱼骨头啊。”

监察官也是被气笑了,同样的情况不出意外发生在另外五个举报者身上。

而厂里的走访调查那就更明显了。

绝大多数员工都对王鲁海赞赏有加,个别的几个人受到过王鲁海大恩的,也都是千恩万谢的。只有那少数几个写举报信的人,把王鲁海形容成大贪官就差点和和珅一样了。

结果呢?分开问询后,比起筒子楼里的倒是稍微强点,至少互相串供的细节算是打磨过。

但在经验老道的监察官的问询下,也显得十分幼稚可笑。

最终两天多点时间,事情就基本调查清楚了。

而且还发现了王鲁海同志身上不少的闪光点,比如发扬风格把福利分房的机会让给了特级住房困难户。

还有资助一些特困户,帮助员工家失能的老人解决医保劳保问题。

总之除了最近有了钱之后,生活有些豪奢之外,其他方面没有什么问题是一个合格的干部

当然啦人家豪奢是人家自己清清白白赚的钱,也不能太当回事是吧。

就这样已经开学两天的王永中,终于在放学回来到家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老爸。

“爸,你回来了啊,我看看我看看,没受苦吧,有没有瘦一点。”

王鲁海也非常开心笑着说:

“你这个小册老,怎么和你妈一样,都希望我瘦一点是吧。”

“哈哈哈,我们知道你这次没有什么大事,就当是去疗养减肥去了。怎么样,他们没有为难你吧。”

“当然啦,不说本来就是朋友,经常一起喝酒吃饭的。就算不认识,凭你爸的觉悟哪里会有问题呀。”

王永中心里嗤之以鼻,上一世人家不也是你称兄道弟的朋友吗?虽然待遇还好没有受到什么手段。

但背后的博弈输了,不还是一撸到底吗?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有的时候我们这些朴素的有信仰的人,特别是家里有老革命传统的这些干部,是真有些天真的。

有些浪漫主义革命的色彩在里面,对于人性的险恶有些预估不足的。

就在一家三口庆祝顺利解放同时,在市里和局里不同层级都在开一个主题相同的会议。

就是关于学习《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若干方案(草案)》。

主位上的大佬率先说了一通标准的开场白之后,进入正题说道:

“这份草案,各位都看过了,主要关于企业改制中碰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还有试行人大监督的问题还有成立专项监察部门的事情。大家都讨论下。”

看着众人沉默不语,大佬只好点了点左首第一人,

“刚才高官的话是让我深有启发啊,对于最近我们国企改革改制的乱象,我也早已察觉并甚为担忧。我说下我的观点,首先最小代价不是没有代价,你代价太小怎么引的来凤凰呢?你不舍弃梧桐树哪里来的那么多圣人来无偿帮助你吗?再说监管,人大不是一直在监管吗?我们包括高官那个不是在人大的领导下?最后我觉得监察部门就细化到各个局吧,让冶金啊纺织啊轻工啊电子啊,他们自己成立部门就行了,我们不能外行指导内行。”

好家伙情况清楚了,这个估计就是大boss了。

“我不同意x同志的观点,你这样完全就没有任何改变嘛?上面是看到问题让我们解决问题的,不是让我们互相扯皮淘江湖的。”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各个局级机关里,激进改革派和保守改革派是互相争个不停。

虽然知道大势难改,但是在细节方面如果让激进派掌握更多的主动,那最终的效果那可是天差地别的。

最终故事还是不出意外的来到了传统华夏的路子里,中庸。

没错就是中庸,两边互相退让一步。

最后出台的政策就是在加快改制的情况下增加监管,在舍弃一些利益的同时要放在明面上,不能暗箱操作。最重要的就是成立监察部门的事情了。决定成立在市委的领导下的,“改革审查监察小组”。

副高官和市常务副分任组长和副组长。

而最重要的就是王鲁海任命为副厅级监察员,并兼管纺织纺织方向的改制监察。

这一任命下来其他地方不清楚,但是纺织系统的影响那是仿佛地震一般。

而且还继续兼任十八棉的副厂长,只是不具体分工生产管理了。

任命下来后,上级领导陪同王鲁海,一起走进了厂会议室。

在简单的欢迎和客套之后,会议上当场宣读了任命,并希望大家配合好王同志的工作。

台下的黄总和少数几个领导包括顾珺脸上都十分难看。

“好家伙都和我平级了,而且是直接在市委的领导下的,我是比不了啊。还好不算太得罪,我也快退了,问题不大。以后少参与他们的事情吧。”

不管黄总他们怎么想,但王鲁海已经是不同往昔是上面的红人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领导说完后看了看王鲁海说道:

“王同志,你有什么说的吗?”

王鲁海当然驾轻就熟的一些冠冕堂皇的一段话说完。

现场就开始了固定的欢乐时光,大家空话套话一个一个说完后。

领导总结了陈词说道:

“那就这样吧,大家好好支持配合王鲁海同志的工作。今天就这样吧。”

此时王鲁海经过再三犹豫之后,发现还是小儿科的来一下吧。凭什么你们弄了我一顿,我就这样放过你们?到时候一个退休一个调职,我怎么咽的下这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