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都穿书了,谁还走剧情 > 第213章 布票取消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能给我家也弄一件吗?”

“我家也想弄一件,就是一一上次穿的那蓝色的那件。“”

夏黎道:“这要问问,他那边估计已经在卖夏装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你现在买会不会过季了?”

说话的莫嫂子觉得也是如此,“这衣服不便宜吧?”

“不便宜。”夏黎道:“她给我的是内部价,12块钱。”

刚才想凑着一起买的人这会儿热情消减了不少。

缝纫机之所以会成为结婚大件,那是因为大家都是自己做衣服。

绝大多数人一件旧衣服都是补了又补的,更舍不得买成衣,尤其是给小孩子买这么贵的衣服,用的料子少,价钱却没便宜。

夏黎道:“我也就看一一穿着好看,听说南方那边的衣服很多,很多人穿衣服都讲究款式。”

好看是真的好看,12块钱也不是完全花不起,莫嫂子还是想夏黎去问问。

还有人脑子更灵活了,问夏黎要一一穿小了的衣服,也不白要,能用东西换。

夏黎感觉自己可以弄个童装批发市场了。

有人道:“一一妈妈,你家还真舍得给孩子花钱。”

夏黎其实花在自己身上的更多,只是她在穿着方面的追求不高,所以感觉他们两口子的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了。

不然说不定又会被质疑怎么赚了这么多钱了。

总之,家长里短也就是这么回事。

至于工作的事情说的不多,都工作一整天了说工作有什么意思?

说工作,也是说单位人的八卦。

一一妈妈很快跟各位妈妈打成一片。

布票正式取消的日子来得有点突然,与以前记载的1983年12月提前了一年多。

不管是国营单位还是私营摊位,买布和衣服有钱就能买了,不需要布票了。

单位的人都在讨论这事。

钱望不怎么买衣服,“以前还能把票卖了换钱,现在取消布票了感觉就像少发了一笔钱一样。”

虽说买卖票据是违法的,但是他们这都是熟人,大家谁没做过这样的事情?

不是卖家也买家,过日子要是那么刻板,谁都过不好。

很快邵文琪反驳道:“这事大家都一样的,你不用布票你家人也要用,这也是省了的。”

两人居然就这个事情争论了起来。

文三言一般情况是不管这种事情的,这会儿只端着搪瓷杯坐在自己位置上看报纸。

就看这条新闻。

这事夏黎提过,虽然没说日期是哪一天,但她很肯定布票一定会取消。

“你是不是有什么内部消息才知道的?”文三言问道。

很有那种你有啥内部消息多跟跟我们透露一点。

搞研究也不是脱离凡尘,大部分人都还拖家带口呢。

也是要生活的,知道哪个地方供应猪肉在办公室里都是消息小灵通呢。

夏黎道:“我没有内部消息,但这事不就是我们干的吗?”

大家都不由的奇了怪了,他们干什么了?

取消布票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难不成谁有亲戚在决策部门?

那也不是他们干的啊。

“我国家本来就能生产化纤类的布料,以前原料进口要花费不少外汇,供给一下子上不来,现在我们把原料生产的问题解决了,现在投入大规模生产,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市面布料的供给,自然就可以不需要布料了。”

票这东西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但是很多东西会要票,又是因为供给不足。

供给充足了,自然也可以适当取消了。

布票对应的相对是棉布,但都是做衣服,的确良之类的布料能满足一部分需求,那对棉布的需求就没那么大了,相应的也就满足需要了。

这可是件大好事,以前弄块不要票的瑕疵布都觉得是捡了大便宜,现在不要票买布买衣服就方便多了。

但想想这事可能真的与他们前面的成果有关,大伙的心情还真的是有各种滋味。

取消了好啊,取消了好。

取消了说明大家的日子要好了。

“要是什么时候能把粮票、肉票、油票什么的也都取消了就更好了。”

夏黎想也是,自己提供化肥的生产方式那么久了,粮食产品还没有实现充沛供给吗?

不过历史上粮票正式取消的时候已经在90年代了,就算能够提前取消也还是需要时间吧。

至于肉票 ,要不知道严光明猪饲料厂生产的法子就只在他们那个小县城,还是全国推广了。

猪肉生产上不来,肉票肯定取消不了。

这事肯定得慢慢来。

在他们这个小团队中,论职级夏黎是不如文三言的,但人家就愿意在夏黎的团队里干啊。

虽说最开始还失望过,但后面跟夏黎做的事情,他都觉得这女同志想法不一样,在她的带领下,说不定能有另外一方天地。

现在更觉得如此。

夏黎……你那摩拳擦掌,随时准备大干一场的表情是什么意思?

够了,我说够了!

他们能在一个大的项目上不断精进已经很了不起了,别想把我当骡子使唤。

陈浩觉得夏黎在班上虽然普普通通的,但绝对是隐藏大佬,也想跟着大佬大干一场。

夏黎……也行,那就你来拉磨吧。

其实陈浩的事情也给她打开了新思路。

任何一个时代最缺的都是人才。

大浪淘沙出来的人才名字虽多,但是跟芸芸众生相比还是没多少的,她可以早点把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帮他们把弯路都省了。

商业、管理之类的人才可能还需要适当的人生阅历,搞研究的,只要还是那个脑子,加上她提供的资料,不说超越他们以后的成就,至少提前达成相应的成就应该问题不大。

私人可以做生意了,人口流动也就跟着增加了,原本贫富差距还不明显,现在有的人家开始冒头了,社会治安也变得不如刚到京市的时候。

尤其是恶性犯罪什么,让夏黎这个一直觉得华国的治安就是好的穿越者,总觉得有些不敢相信。

多少有点刻板印象,但事实似乎与认知有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