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他干了八年蠢事
坤宁宫里,朱元璋被季如风指着鼻子足足骂了一钟。
朱元璋这辈子都没被人如此责骂过,更何况是被一个晚辈指着鼻子骂。
当年初见季如风的时候,虽然也被骂了,可那也没有骂的如此难听。
他的额头和脖子上布满青筋,强压怒火导致脸色涨得通红,一双拳头紧紧握着,手背上的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指甲几乎要嵌入掌心。
胸膛剧烈起伏,气踹如牛,可面对着季如风的指责谩骂,他却无法反驳,只能将满腔的愤怒和憋屈硬生生咽回肚子里。
马秀英苏醒后,看着气喘如牛却沉默不言的朱元璋,心中满是失望与无奈。
她屏退了所有人,目光缓缓扫过朱标、朱镜静、朱雄英和常梦月,最后落在朱元璋身上,眼中的失望更甚。
“重八,你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马秀英的声音带着几分疲惫和痛心,“季先生走后的头几年,你还是按部就班地制定国策发展大明,那时的大明一片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完全纳入大明版图的扶桑,每年开采出来的矿藏,单单金银矿就为大明带来超过两千万两收入,哪怕大明到处都在修路,建学堂、医馆,盈余还是超过三千万两。这几年的发展,不论是商税还是皇家商会,都为国库带来巨额财富 ,可你怎么做呢?”
马秀英微微顿了顿,眼中浮现出一丝追忆:“洪武十四年,心心念念征服草原的你,力排众议,迁都北平,大兴土木,修建紫禁城。”
“修建大殿需要巨型树木做大梁,以及大量高级木材,于是便下旨让南亚各国进贡。你可知道,正所谓十年育人百年育树,大树和高级木材产量本就十分低下,各国进贡的木材,远远无法满足皇城的修建。随后你又下旨重金求购,可惜依然是杯水车薪。”
“盛怒之下的你,认为各国目无君父,不顾内阁及我的劝阻,执意对盛产柚木、铁木、紫檀、黑檀等高级木材的真腊(柬埔寨)宣战。你可曾想过,这一场战争带来的是什么?”
马秀英的声音微微颤抖,“军机处奉旨,派兵十万,令棡儿为帅,统兵出征,由安南府借道占城直扑真腊。初期战事十分顺利,棡儿率军三月连破二十城,真腊溃不成军,退入山林。”
“为了完成你的旨意,他一边命人砍伐树木,一边围剿退入山林的真腊军,结果在洪武十五年四月,在一起围剿中被真腊军以毒箭射伤,在返回大明路上,毒发身亡。”
说到这里,马秀英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棡儿啊,他本不该死的,都是因为你的一意孤行!”
朱标听到这里,心中一阵悲痛,眼眶也红了起来:“爹,为何会如此?老三他……”
朱元璋低着头,脸上满是懊悔和自责,嘴唇动了动,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季如风看着朱元璋,眼中的愤怒渐渐化为无奈:“老朱,如今说这些也无用,只望你今后能引以为戒。”
朱元璋缓缓抬起头,眼中满是痛苦和迷茫:“妹子,我……我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子孙后代能坐稳这江山。”
“为了江山社稷?”马秀英冷笑一声,“你这是在毁了大明!你这八年的所做所为,江山能稳固吗?你错了,你失去的不只是人心,是天下臣民对你的信任!”
朱镜静走上前,轻声劝道:“母后,您莫要再气坏了身子。如今事情已经发生,我们还是想想如何弥补吧。”
常梦月也在一旁说道:“是啊,母后,您要保重自己。”
马秀英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罢了罢了,只希望你从今往后,能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不要再如此独断专行。如今先生回来,希望还能将大明带回正轨……”
朱元璋点了点头,看向季如风:“季先生,你有何高见?如今大明该如何是好?”
季如风沉思片刻,说道:“如今大明国祚受损,想要挽回,绝非易事。但当务之急,是要稳定民心,停止不必要的征战和劳役,让百姓休养生息。”
“至于朝堂之上,你应该广纳贤才,听取不同的声音,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刚愎自用。还有,对于藩属国,你应该恩威并施,既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和地位,让他们奉大明为主的同时,也要加以约束,防止他们拥兵自重。”
朱元璋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先生所言极是,是咱太急功近利太糊涂了。”
朱标也说道:“爹,儿也会为大明尽一份力,辅佐您治理国家。”
朱元璋看着朱标,眼中满是欣慰:“标儿,有你在,爹就放心了。只是太子之位……是咱糊涂了……咱对不起你……”
在洪武十八年时,迟迟没有朱标等的消息,朱元璋便动了重立太子的念头。
毕竟,朱樉朱棡的先后离世,对他的打击很深。
加上之前季如风和他说过朱棣成为永乐大帝之后的成就,改立太子的想法就更加坚定。
但是,十年之约未到,他也只能是心底有了这一想法,直到洪武二十年,十年之约期满,季如风并没有如约回归,这才让他下定决心册立朱棣为大明皇太子。
此时,天色渐暗,坤宁宫内的气氛也渐渐缓和。
马秀英看着一家人,心中五味杂陈:“好了,今日之事就到此为止吧。大家都累了,先去休息吧。”
众人纷纷点头,准备告退。
季如风在离开之前,再次看向朱元璋:“老朱,望你能记住今日所言,莫要再让悲剧重演。”
朱元璋重重地点了点头:“先生放心,咱一定铭记于心。”
众人离开坤宁宫后,朱元璋独自一人坐在椅子上,回想着马秀英的话,心中满是悔恨。
就在半个时辰之前,差点失去了陪他一路走来的妹子。
他知道,自己这些年确实做错了许多,如今大明面临的困境,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重八,你过来。”马秀英的声音从内室传来。
朱元璋起身,走进内殿,坐在马秀英身边:“妹子,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马秀英握住朱元璋的手:“重八,我们夫妻多年,我知道你一心为了大明。但你不能忘记,我们当初的初心是什么。”
“我们出身贫寒,深知百姓的疾苦。我们起兵打天下,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荣华富贵,更不是为了满足你的一己私欲。如今紫禁城已经完工,新都落成,该把重心转回到民生和军事发展之上,这八年已经错过太多东西,现在改正为时未晚。”
朱元璋默默地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妹子,咱错了,咱真的错了。”
“如今还不算太晚,只要你肯改正,大明还有希望。”马秀英看着朱元璋,眼中满是期待。
“嗯,我会的。”朱元璋握紧了马秀英的手,仿佛抓住了最后一丝希望。
这一夜,朱元璋和马秀英聊了很久很久,他们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也憧憬着大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