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妇女听闻为首妖怪的询问,微微点头,娓娓说道:“哦,原来是这样啊!”
“这附近倒是有座寺庙,寺里有个和尚,法号慧明。”
“听闻他佛法高深,时常帮衬着村民们解决些难事,大家对他都甚是敬重。”
为首妖怪心中燃起一丝希望,忙不迭追问道:“那个和尚是不是叫济公?”
年轻妇女轻轻摇了摇头,答道:“不是,至于你说的济公,我倒是从未听闻过。”
为首妖怪虽有些失望,但仍不死心,继续说道:“娘子!你也帮我留意着些,要是咱们这儿来了个脏兮兮的和尚,你可一定要把他留住啊!”
老太太和年轻妇女听闻,连连点头应道:“好的!你就放心吧!我们出去买菜的时候会多留意打听一番的。”
这时,另一个妖怪在一旁添话道:“听说那个脏兮兮的和尚神出鬼没的,你们可得格外留意啊!”
为首妖怪暗自思忖,心中已然决定,定要想办法扩大打听的范围。
接下来的几日,四个妖怪便以这家人的身份在村子里安住下来。
他们一面装作努力恢复记忆的模样,陪着老太太和年轻妇女谈天说地,耐心倾听她们讲述往昔的故事;
一面绞尽脑汁,琢磨着如何探寻济公的下落,以及怎样才能顺利接近济公。
他们与村民们攀谈,无论是田间辛勤劳作的农夫,还是集市上摆摊的商贩,都被他们问了个遍,还详细描述着济公的模样,然而,依旧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济公的消息。
一日夜晚,月色如水,洒在静谧的庭院中。四个妖怪正聚在屋内,低声商讨着对策。
突然,年轻妇女带着焦急与恐惧的声音从隔壁传来:“相公,相公!快来啊!咱娘老毛病又犯了。”
四个妖怪听闻,互相对视一眼,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便镇定下来,旋即迅速冲进老太太的卧室。
屋内,老太太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得如同白纸,豆大的汗珠布满额头,嘴唇微微颤抖,双手紧紧捂着胸口,发出微弱的呻吟声。
年轻妇女在一旁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为首妖怪赶忙上前,装作关切万分的样子问道:“娘,你怎么样了?”
老太太艰难地睁开双眼,有气无力地说道:“儿啊,娘这老毛病……又犯了,疼得厉害……”
年轻妇女哭着说道:“相公,这可怎么办啊?以前犯病,找村里的郎中开几副药便能好,可这次……”
为首妖怪心中一动,暗道或许可利用这个机会,让村民们帮忙寻来济公。
他故作镇定地说道:“娘子,别急。我听闻有个法力高强的和尚叫济公,说不定能治好娘的病。咱们赶紧让村民们帮忙找找他。”
其他三个妖怪也在一旁随声附和:“对,对,说不定济公和尚真能治好大娘的病。咱们多叫些人,去附近找找看。”
年轻妇女听后,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赶忙点头说道:“好,好,我这就去叫人。”言罢,便匆匆跑出门去。
为首妖怪看着老太太痛苦的模样,心中却在暗自盘算着如何借此事引出济公。
他对其他三个妖怪使了个眼色,低声说道:“这可是个绝佳机会,我们得想法子让村民们尽快找到济公,而后趁机夺取舍利子。”
其他三个妖怪心领神会,纷纷点头。
不多时,年轻妇女带着一群村民匆匆赶回。
为首妖怪赶忙将老太太的病情,以及希望寻找济公治病的想法告知众人。
村民们听后,纷纷表示愿意帮忙寻找济公。
于是,一群人分成几个小组,朝着不同方向出发,在村子周围以及附近的城镇四处打听济公的下落。
而四个妖怪则留在老太太身边,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为首妖怪一边佯装悉心照顾老太太,一边在心中谋划着见到济公后的行动方案。
为首妖怪深知,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同时也危机四伏,济公法力高强,绝非易与之辈,稍有不慎,他们便可能功亏一篑,甚至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时间在焦急的等待中缓缓流逝。几个小时过去了,出去寻找济公的村民们陆续归来,却都无奈地摇着头,表示没有找到。
为首妖怪心中焦急万分,但仍强装镇定,安慰着年轻妇女和村民们。
就在大家感到绝望之时,一个年轻的村民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大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济公和尚找到了!他就在离咱们村子不远的破庙里!”
众人听闻,顿时喜出望外。为首妖怪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但很快便掩饰过去,说道:“太好了,咱们赶紧把娘抬过去,让济公和尚救救她。”
于是,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抬着老太太,在报信村民的带领下,朝着破庙的方向匆匆赶去。
四个妖怪紧跟在后,心中既紧张又兴奋,心中暗自思忖着见到济公后该如何行动,又担忧若被济公识破计划该如何应对。
当他们来到破庙前,只见破庙破旧不堪,墙壁上爬满了青苔,屋顶的瓦片也残缺不全。庙门半掩着,从里面隐隐透出一丝微弱的光芒。
为首妖怪深吸一口气,轻轻推开庙门。只见一个身着破旧僧袍,手持破蒲扇的和尚正躺在地上呼呼大睡,此人正是济公。
而假莲花罗汉则盘坐在一旁,闭目养神。
假莲花罗汉听到动静,立刻睁开双眼,起身喝道:“你们是什么人,来此想要做什么?”
为首妖怪定了定神,朝着地上的济公走去,说道:“济公大师,我娘重病在身,听闻大师法力高强,还望大师救救她。”
济公听到这话,挥动着破蒲扇,慢悠悠地走到老太太身边,仔细检查了一遍,说道:“阿弥陀佛!这位老施主乃是多年的老毛病了。”
说罢,济公抬头看向为首妖怪,只见此时为首妖怪的眼睛正紧紧盯着自己的口袋。
济公又不着痕迹地偷偷扫视众人,发现只有这四个人的目光盯着自己或假莲花罗汉的口袋。
济公心中已然明了,暗自思忖:“正好四人,想必又是借尸还魂的妖怪吧!”
济公思索片刻,决定暂不揭穿,一来担心老太太年事已高,难以承受儿子已死的事实;
二来在众多凡人面前动手,恐会连累这些无辜村民。
于是,济公佯装不知情,说道:“阿弥陀佛!老施主不必担忧,你这老毛病在贫僧眼里并非难事。”
言罢,济公便在怀里摸索起来,最后掏出一颗伸腿瞪眼丸,说道:“此乃伸腿瞪眼丸!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只要老施主服下,老毛病立马痊愈。”
说罢,济公将药丸递给为首妖怪,让他给老太太服下。
为首妖怪假装心急如焚,赶忙接过伸腿瞪眼丸,放入老太太口中。
老太太服下伸腿瞪眼丸后,没过多久,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的痛苦之色也随之消散,苍白的脸颊逐渐恢复了些许血色。
老太太缓缓睁开双眼,长舒一口气,虚弱地说道:“感觉……好多了,多谢大师……”
年轻妇女见状,喜极而泣,赶忙拉着为首妖怪的手,一同跪在地上,说道:“多谢济公大师救命之恩,您真是活菩萨啊!”其他村民们也纷纷跟着道谢。
济公笑着摆摆手,说道:“大家都起来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贫僧应该做的。”
为首妖怪心中暗喜,自以为济公并未识破他们的身份,同时又在思索着如何寻找机会夺取舍利子。
为首妖怪抬起头,装作感激涕零的样子说道:“这位师父,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无以为报。”
“只是我这失忆的毛病,不知大师能否也帮忙诊治一下?”
“听闻大师法力无边,或许有办法能让我恢复记忆。”
济公看着为首妖怪,眼中闪过一丝深意,笑着说道:“失忆之症,颇为复杂,需贫僧细细查看。”
说罢,济公绕着为首妖怪缓缓走了一圈,上下打量着他,看似在仔细诊断,实则暗中观察其他妖怪的反应。
其他三个妖怪见状,心中虽有些紧张,但表面上仍装作若无其事,只是眼神中不自觉地透露出一丝警惕。
济公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济公心中暗自思忖:“好你个妖怪,借尸还魂不说,还妄图假装失忆来蒙骗本尊。”
“你们以为本尊认不出你们?无论你们外表如何变化,那妖邪的眼神却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这一次,本尊便好好陪你们玩玩,看看你们究竟要耍出什么花样。”
想到此处,济公佯装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哎呀呀!这位施主的病症着实不好医治啊!还需些时日。”
四个妖怪听闻,心中暗自窃喜,心想:“看来这个臭和尚并未识破我们,白让我们担惊受怕了一场。”
年轻妇女焦急地问道:“师父!无论如何,您一定要帮我家相公治好啊!”
济公看向年轻妇女,说道:“阿弥陀佛!这位女施主莫要着急,贫僧定会竭尽全力帮施主治好。”
“不过,为了方便为这位施主治疗,贫僧住在你们家或许更为便捷,若施主家中多有不便,那便作罢。”
年轻妇女听闻,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她看向为首妖怪,眼神中透露出询问的意味,毕竟自己身为女子,济公是男子,若自己贸然答应,担心相公心中不悦。
为首妖怪心中暗喜,心想:“臭和尚啊!这可是你自投罗网。与我们同住,偷取舍利子岂不是易如反掌。”
想到这儿,为首妖怪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暗笑,其他三个妖怪亦是如此想法。
为首妖怪赶忙装作激动的样子,让年轻妇女回家收拾出一间客房,给济公和假莲花罗汉住下。
济公和假莲花罗汉随着众人来到为首妖怪家中。
年轻妇女赶忙收拾出一间干净的客房,虽说陈设简单,却也收拾得颇为整洁。
济公和假莲花罗汉住下后,四个妖怪便开始了他们的监视计划。
他们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孝顺儿子、体贴丈夫和热心村民的形象,暗中却时刻留意着济公和假莲花罗汉的一举一动。
为首妖怪安排一个妖怪守在济公和假莲花罗汉客房的窗下,透过窗户缝隙偷偷观察;
另外两个妖怪则装作在院子里干活,时不时朝客房方向张望;
而他自己则以送茶送水为由,进出客房,试图寻觅舍利子的踪迹。
第一天,为首妖怪端着茶水,满脸堆笑地走进客房,说道:“大师,一路奔波辛苦了,喝点茶解解渴。”
济公和假莲花罗汉谢过,接过茶水。
为首妖怪趁机装作不经意地打量着房间,目光在济公和假莲花罗汉的衣物、包裹上扫过,试图发现舍利子的蛛丝马迹,但一无所获。
窗下的妖怪也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盯着屋内,只见济公和假莲花罗汉喝完茶后,便开始谈论佛法,并未提及舍利子的事情。
第二天,院子里的两个妖怪一边佯装打扫,一边小声嘀咕。
“都第二天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舍利子到底在哪呢?”
“别急,咱们继续盯着,总会有机会的。”
就在这时,为首妖怪又端着一盘水果走进客房,说道:“大师,这是刚摘的新鲜水果,您二位尝尝。”
济公笑着接过,说道:“施主有心了。”假莲花罗汉也微笑致谢。
为首妖怪放下水果后,又开始不着痕迹地观察,可依旧没发现舍利子的影子。
到了晚上,四个妖怪聚在一处,为首妖怪低声说道:“这两天那个臭和尚都没有提及舍利子,你们说会不会根本不在他们身上?”
一个妖怪连忙摇头道:“绝无可能,这舍利子可是能够统治三界的稀世珍宝,他们必定随身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