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玄幻魔法 > 尘缘丨猪八戒与高翠兰的故事 > 第22章 贾家集善人认亲 张家村六爷说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章 贾家集善人认亲 张家村六爷说事

却说高翠兰、枣花认了亲戚,住在了贾善人家,便筹措开饭铺的事儿。好在贾家房子宽敞,找人支起两口大锅,购置了简单的炊具和一应物品,第三天早上便开了张,卖起了包子、馒头、稀粥来。

高翠兰是做面食的好手,馒头蒸的松软筋道,素包别有风味,粥熬得也恰到好处。集上的人那里吃过这么可口的早餐?开张后的第三天就供不应求了。有的是图吃的快活来的,也有的是图个眼福,奔着看两个漂亮“姑娘”来的。屋里屋外挤满了人,没买到饭的直嚷嚷。忙得贾善人跑里跑外,口中喊道:“各位亲邻,对不起,明早再来,明早再来!”总算把客人打发走了。

枣花见生意这么好,对高翠兰道:“咱们明天再添两口大锅,多做些就是了?”高翠兰道:“你说的容易,不怕累呀?”枣花道:“我累啥,就是姐累。”高翠兰道:“噢,你也知道姐累?”贾善人忙劝道:“不能再添锅了。你们俩已经够辛苦的,这可不是个轻活。半夜三更就起来,那活面都得用力气,可不能累坏身子。叫我看哪,再支两口锅也做不够卖的,反正就这样,生意旺不好吗?”

高翠兰喊道:“老舅,锅暂时就不添了。这样,今天下午先蒸出两锅馒头来,明天要是客多,上锅一馏,也能打发客人,总比吃不到东西好?”贾善人称赞道:“这个主意好,还是翠兰会想办法。可我还是怕累着你们呀?”

且不讲饭铺生意红火,再说张桓主仆回到老家南张镇,找到自家的院子,院门已经破旧不堪。好在原来托一位“近门”叫六爷的孤寡老头住着。院内虽然凌乱,房子还安然无恙。张桓招呼着六爷,管兴放下包袱,便忙着打扫卫生、收拾房间来。

几位近邻和族人听说张家后人回来了,忙赶过来问候。张桓便叫管伯去买些酒菜,大家围在一起,拉起了家常,商议起修坟祭祖的事情来。

一位邻居道:“修坟祭祖,一般都在清明节前,现在都入冬了,那么远的路程,怎么这个时候赶来了?”张桓道:“老伯有所不知,家乡的规矩家父也略懂一些,来一趟确实不易。家父好歹是朝廷命宫,哪能说来就来?可是近一段时间爷爷奶奶经常托梦,也许是家父思念老人心切,整天寝食不安,这才安排我回来的。如果有讲究,修坟一定要在清明,那就先烧些纸钱,我在这儿多守几天?”

六爷见没人答话,慢吞吞地道:“说起修坟,有一件事,我今天得说给桓儿听听。”张桓道:“六爷别客气,有什么话尽管说出来,这些年多亏您老人家看着家唻!”

六爷道:“家没看好,连门都坏了。这也别怪我,你们恁么多年不回来,我也没钱去修理。”张桓道:“怎么能怪你,你哪有钱修房子?”六爷道:“家没看好不说了,这坟地也没修好。”张桓问道:“坟地怎么了?”

六爷脸色严肃起来:“说起来是一桩怪事。你爷爷去世时,你爹在家守孝三年。那是第二年立的碑记,同时在坟地上栽了十二棵柏树。等你们走后,靠右面的树却一棵一棵死去了。”张桓吃惊地问道:“什么?”六爷道:“后来,六棵全死了。”张桓道:“您是说右边的六棵全死了?”

六爷点着头道:“对,也就是靠你奶奶这面的。我当时也没太在意。你爹临走时给我一些钱,第二年冬天,我就又买六棵栽上了,谁知道一棵也没活。我很是生气,去骂那个卖树的。那卖树的也好说话,反正这树又不值大钱,是他从山上弄来的,又送给我六棵,你说怎么着,春天还好,到了夏天,又都全死了。”张桓道:“这就奇怪了?”六爷道:“我也觉得怪,没事我就往林上去看看。后来我又发现,碑记上面的字也没了!”

张桓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睁大眼睛问道:“什么,碑记上面的字也全没了?”六爷道:“不是全没了,好像也是右边的——我也不识字。可我知道你爷爷奶奶是埋在一起的,就一个碑记。我觉得原来是两行字,可是后来我一看,右边的字好像没有了。我的眼神也不好,起码是看不清了。”

张桓听了这番话,心中很不是滋味,便起身要到林地去看看。却被众人拉住道:“天这么黑,去也看不到什么了。你们跑这么远的路,还是先休息一晚,明天再去不迟。”张桓只得坐了下来,耐着性子劝大家吃好饭。众人哪还有闲心吃酒,纷纷告辞。有本家邻居抱来被子,张桓谢了,各自休息不提。

张桓一夜翻来覆去,哪里睡得着觉。天刚刚发亮,就爬了起来。见管兴已经在打扫院子,喊道:“管伯,快喊六爷,咱们去坟地!”

管伯放下扫帚,喊醒了六爷。六爷昨晚多喝了两盅,朦胧着眼道:“去那么早干啥,你们置办好香案了吗?”管兴道:“还没上街哪。”张桓走过来道:“六爷,我想让您老带我们先到林地去看看,回来再置办香案。”六爷坐起来道:“怎么,你是说去了还不烧纸?这来回可是十来里路呢。再说了,哪兴来回跑的?”

张桓有些迟疑,问道:“这还有讲究?”六爷道:“什么讲究不讲究,去了就得烧纸。等你烧罢纸,想什么时候去再什么时候去,老的才不怪你。”张桓只得道:“对不起,我不懂规矩。您老别见怪,我只是心急来着。”

六爷边穿衣服边嘟囔道:“心急,心急早就该来。”又对张桓道:“照我说,这不是心急的事。十几年了,来一趟也不容易,总得办得大大方方。先准备香案,买好祭品,再请上一班响,放它几盘大炮。这样一办,让活着的人也知道张家的后人回来了,你的祖宗不也有些体面吗?”

张桓见六爷说话虽然难听,但有道理。忙答应道:“您老说得对,就按您老的意思办。”六爷道:“不是按我的意思办。你说你们跑了这么远的路,来到烧个纸,不声不响地走了,算是个啥事。不叫镇上的人说闲话吗?”张桓道:“六爷,都怪我年轻,没经过事儿,多亏您老教我,事情就按你说的办。你先歇着,我和管伯去置办祭品。”

六爷穿上鞋,忙拦住他们道:“慢着。又急了不是?大清早的,上哪儿买那些东西去?”管兴也道:“是有些早,店铺还不该开门哪。我先去买些饭来,等吃罢早饭再操办吧。”六爷道:“对,这不是急的事。等吃罢了饭,也得先合计合计,买哪些东西。常言说: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你忙着要上街,知道买什么东西吗?”

张桓又被他问住了,道:“这、这管伯知道吧?”六爷问道:“老管家,你知道该买些什么东西吧?”管兴道:“来时老爷也没交待。原来只想着买些香烛,纸钱,供果之类的。可经六爷一说,这就是大办了。还要准备哪些东西?我就讲不清楚了。”

六爷道:“也不是什么大办,你们家多年在外,好歹你回来一趟,起码咱一个门头的人得聚一聚。我就是想弄个动静,叫南张镇知道你张家后代有人,图个名声。你家老爷是官场中人,哪能安排那么仔细?不过,这事还得由你们做主,你们想简单,去烧个素纸也行?”

张桓道:“不,就按您说的办,该买什么就买什么。”六爷道:“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祭品是该买的,只是请个唢呐班子,这镇上就有。管他们顿饭吃,给几个小钱就行了。”张桓道:“好,那就等吃完饭去办这些事?”

六爷又道:“这样吧,吃罢饭再请一个执事的,红白喜事人家什么都懂,一切由他安排,买什么东西,怎么烧纸,怎么磕头,一切礼仪人家自会安排。这样不好吗?”张桓哪懂地方风俗,忙答应:“这样也好,省得咱们操心了。”

管兴到街上买了几个烧饼来,三人简单的吃了早饭。张桓便跟着六爷请来了执事的“大总”。按照大总的说法,当天需要准备东西,请“响”,安排 “忙人”,支锅做饭,借桌椅板凳,起码要准备十来桌宴席。能办完这些事就不错了,最快也得明天才能去上坟。张桓不知道会这么复杂,心里再急也没用,只得按大总说的办。当晚,要请的人都请到了,一切准备就绪。

第二天一大早,等众人吃了早饭,大总便招呼大家到门口集合,然后指挥着人群向林地出发。由唢呐班子开道,张桓穿了素服,走在前面;接着是拿香烛、抬盒子的、放炮的;后面是张家族人,还有邻居、帮忙的、看热闹的跟了不少。

到了进入坟地的路口,大总先让大家停下,然后一声吆喝:“点火放炮!”就听见鞭炮“劈里啪啦”响了起来。按照规矩,唢呐班子不能进坟地,只能站在地头吹奏。

这时,大总便领着张桓走到坟前,让他先跪在一边。安排忙人赶紧摆上了香案,供桌,点上香烛。供桌上摆上了四盘时令鲜果,另有荤素八样,还有酒、馒头等祭品。

一切准备停当,大总宣布:“祭奠仪式开始,鸣炮奏乐!”等鞭炮放完后,音乐也随之停止。大总清了清嗓子,就像背书一样念了一段祭文。接着便喊张桓上前点火烧纸,行三叩九拜的大礼。然后族人按照远近、辈分依次烧纸、行礼。大总叫张桓一一磕头谢过。最后,又给列祖列宗烧了纸、行了跪拜礼,祭奠仪式宣告结束。

张桓到墓地时看到只有墓左边有六棵柏树,显得很不对称。这时他爬了起来,走到碑记前仔细看了看,也正如六爷所说,墓碑上右边的字已经模糊不清了。他用手摸了摸,似乎没有痕迹。大总看了道:“几十年了,风吹日晒的,石头也有风化的时候。”张桓没有答话,心里却结了疙瘩。

大总见桌案已经收拾停当,便催促大家回程。

回到家中,请来的厨师已经做好了饭菜,摆好了桌凳,大总安排众人入席。张桓敬了酒,谢了大家。等吃罢了饭,送走客人,归还了借来的东西,已经忙到了晚上。

六爷今天没有跟着去坟地,一直在家中招呼着。他看到张桓脸色有些不好看,问道:“怎么了,今天这样办,是不是叫你破费了?”张桓不知道六爷说话的意思,忙回道:“不不,入乡随俗,这样办不是很好吗?”六爷道:“十几年不回来一趟,老家的人不知道你们怎么回事,这样办也算是个交代。不会有啥想法吧?”

张桓着急道:“您老人家说哪里去了,怎么会有想法?”六爷道:“没想法就好,也忙完了,坐下说说话吧。”管兴知道六爷想喝酒,立即拉了个小桌,端来几个菜,张桓叫他也坐下,陪六爷喝起酒来。六爷道:“这件事办的好,我也七、八十岁了,等了你们十几年,今天总算有个说法!”

张桓端起酒杯道:“这个家全靠您老人家照看,要不,我们回来,连个立足的地方也没有。我代表全家敬你一杯!”六爷接过酒一饮而尽。用袖子抹了抹嘴道:“你爷爷和你奶奶可都是好人哪!”张桓问道:“您见过我奶奶?”六爷道:“怎么没见过?你爷爷考试落榜、走投无路时候,幸亏遇上你奶,若是没有她,哪还有你爷爷?”

张桓哪知道这些新鲜事,又给六爷敬了一杯酒,问道:“我爷爷不是考中的吗?”六爷道:“那是后来。先是没考中,气的要死要活,这么巧,遇见了你奶奶。这也是你爷爷福大,你奶奶不光救了他,还教他考中了。”

张桓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字一顿地问道:“什么,我奶奶教我爷爷——考中的?”六爷道:“对,是你奶奶教你爷爷,怎么,你不信?你明天找几个老人问问,都知道这回事,连你爷爷自己也是这样说的!”

张桓不由自主道:“我奶奶这么有本事?”六爷道:“那可不是,当年这一带的人谁不羡慕她。”

张桓听到“谁不羡慕”这句话,若有所思道:“有人羡慕,也就会有人嫉妒,我奶奶肯定得罪人了!”六爷道:“你奶奶得罪谁了?”张桓道:“您老想想看,那林上的树和碑文是怎么回事?”

六爷醒悟道:“噢,我说你刚才愁眉苦脸的,原来想着这事哪?”张桓道:“昨天您说了我就觉得奇怪,今天一看,心里更加怀疑。我想,要不是奶奶得罪了人,为什么只是她这边的树栽不起来,碑上奶奶的名字也没有了?”

六爷道:“我也觉得奇怪。可是,你奶奶能得罪谁呢?她就在家里住了不到半年,你爷爷考中后就都走了。后来,也来过两趟,都是清明回来上坟的。对了,在家时,她还曾救活过一个溺水死的孩子,所以她的名声很响。可从没听说她得罪过谁呀。”张桓问道:“我奶奶真救过人?”

六爷一听问这事,更来了精神,他放下筷子道:“这还有假吗?我是亲眼看见的。那一年夏天,你奶奶陪你爷爷去京城考试回来,在家里住着。有一天,是个逢集,你奶奶上街买菜,忽然听到一阵哭天喊地的声音。抬头一看,街西头围了很多人,她也走了过去,见路边放一个软床,上面躺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双眼紧闭,一动不动。几个妇女站在旁边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一打听才知道:这小孩是东村王木匠的儿子,在河边玩耍时掉到水里,等发现捞出来已经没气了。王木匠不甘心,急忙找人抬着往镇上跑,找街西头的赵郎中救治,赵郎中见孩子没了气,又摸摸孩子的手腕,也没了脉象,哪还有办法?王木匠只得叫人把孩子抬了出来,停在街头,正准备买口棺材去埋了呢。你奶奶听罢,不吭不响地走到床前,用双手理了理小孩的胳膊腿,让他睡正了,然后捏开小孩的嘴,向他口中吹了口气。这时候旁边的人都愣了,没人说话,也没人哭了,不知道你奶奶在干什么。只见你奶奶又掐了一下他的人中,接着猛地按了一下肚子,就看那孩子头一歪,‘哇’的一声,吐出一大堆水。不大一会儿,便“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王木匠这时如梦初醒,看到救自己儿子的竟然是一位年轻女子,忙对自己的家眷说,这是仙姑下凡了,还不跪下,给恩人磕头!”

张桓听得入神了,没想到六爷讲起往事来还有板有眼。忙追问:“这小孩真被我奶奶救活了?”六爷道:“别急,听我往下讲吔。你奶奶一听王木匠喊她‘仙姑’,我就看她脸上有些不高兴,她对王木匠道,‘可别喊我仙姑,我是个普通百姓,承受不起。’说罢,拎起篮子走了,王木匠再拦也没拦住。”张桓道:“我奶奶还真有个性。救了人家的命,人家喊您‘仙姑’怕什么,不是尊称吗?”

六爷道“千万别这么说,你奶奶就怕人家喊她仙姑,谁喊她跟谁恼!”张桓道:“真有这么回事?”接着又问:“哎——这小孩后来怎么样,您还没说呢?”

六爷道:“这小孩当时就好了呀。王木匠第二天就拿着银子来谢,可你爷爷奶奶怎么也不收。后来呀,王木匠没有办法,他看你家寒酸,便做了几件桌椅板凳送了来。你看,直到今天还在这儿呢。”

张桓看了看那些桌凳,感叹道:“睹物思人哪。要不是这几件家什,这件事六爷您也记不那样清楚。”六爷道:“是呀,我一看见这些东西,就觉得不孤单了。”张桓道:“只可惜我没见过奶奶,要是能学来她那些医术,该有多好呀?”六爷不禁问道:“怎么,不想当官,想学医?”张桓道:“我现在已经学医了,还打算回来开医馆哪,您说好不好?”六爷道:“那当然好了。你要是回来当郎中,我就再多活几年!”说得三人都笑了。

又喝了几杯酒,张桓想起了心事。对六爷道:“林地上的事,还是觉得蹊跷。既然回来了,就想探个究竟。”六爷道:“怎么探究竟呢?”张桓问道:“您知道我奶奶家是哪里的,娘家还有人吗?”六爷摇头道:“这个,可从来没听说过。”又道:“不是跟你说了吗,你奶奶是你爷爷从路上带回来的,在家住不到半年。没见过她娘家人来过。直到你奶奶去世,她娘家也没有来过人。”

张桓道:“我有些明白了。”六爷问道:“你明白什么?”张桓道:“我奶奶应当是一个大户人家的才女,却要嫁给一个落第的穷酸书生。肯定是她娘家人不同意,结了仇。所以一直在背地里捣鬼,连碑记上我奶奶的名字也给刮去了,怕辱没她家的名声。”

管兴点头道:“少爷说的有道理。”六爷沉思一会儿,道:“是有些道理。不过,也不至于吧?从来没听说她娘家人来闹过。你爷爷当时是穷,可后来也当官了呀,怎么就辱没了她家的名声。这样的亲戚,哪会死了还记仇?”说得大家一时无语。张桓也想不出其它理由,暗道:“看来这事只能问石佬爷了。”吃罢了饭,各自安歇不提。

张桓从此每天都到墓上烧纸、磕头。回来后拜访邻居,唠唠家常,一连住了七天。第八天吃罢早饭,便叫管伯收拾行李,又叫他给六爷几两银子。

六爷看他们要走,问道:“怎么?好不容易来一趟,就这么走了。坟也不修了?”张桓道: “修坟要等到清明,这次来的不是时候。等下次来再说吧!”六爷道:“下次、下次得什么时候?”张桓道:“不是跟您说了?我要回来开医馆,很快就会回来。”六爷这才高兴道:“那好那好,那就快去快回吧。”

张桓刚出门,没想到六爷又喊着追了上来,道 :“怎么还给我银子?我跟你说,我自己还有两亩地,吃喝不愁的。住着你们的房子,还拿你们的银子,我知道你们现在日子也不好过,你还是拿着路上花吧。”说着话,硬要把银子塞给管兴。张桓对六爷道:“银子不多,您就收下吧。实在用不着,就把大门修理一下。”六爷这才答应,把银子收了下来。

张桓和管兴离开南张镇,傍晚时分,来到了石仙庙。二人进门来到大殿,管兴点上香,张桓跪拜道:“石姥爷,张桓已给爷爷奶奶上坟回来,再次拜见姥爷!”可没见回应。张桓重复了一遍,还没见动静。等了一会,张桓喊道:“石姥爷,石姥爷!”仍然没人应。心中不免有些猜疑,可又不敢动。

一直到天色暗了下来,又喊了几声,不见动静,才慢慢爬起,与管兴一起走出庙来。管兴问道:“怎么今天神仙没显灵哪?”张桓道:“我也觉得奇怪。怀疑上次是不是一场梦?”管兴道:“不会吧,哪有两个人做一个梦的?”张桓道:“好了,别瞎猜。石姥爷不是说他喜欢溜达吗?也许他出庙去了。咱们还是先下山找个客栈住下,明天再过来。”

上次来石仙庙,他们就在贾家集买过香烛、供品,还在那里住过,也算熟悉了。所以下了山就直接找到那个小客栈,安排住了下来。店小二问道:“二位可要用餐吗?”张桓道:“也好,准备些饭菜吧。”店小二答应着下了楼。

不大一会儿,就听下面喊道:“楼上二位,请下来用餐!”二人下了楼,来到下面用餐的屋子。张桓见那边桌子已经坐了人,正在吃酒。便对店小二道:“我们又不用酒,随便找个地方坐吧?”小二道:“对不起,就这一处餐屋。”张桓只得在旁边空桌的位置坐下,店小二端来饭菜,二人用餐。

就听那边吃酒的人议论道:“贾家集还真有神气,竟然飞过来两只凤凰。”另一人问道:“你是说贾善人家开饭铺的那两个姑娘?”那人道:“是呀。贾豹,你说,在咱这集上,这两个女子算不算出类拔萃?”那个叫贾豹的道:“我贾豹活了二、三十年,也算开了眼了,真她娘的两个美人。不过,包子做得也有味道。这几天生意拥破门!”又听一人道:“包子好不好吃我不知道,我昨天也去了,可惜晚了一步,没了。不过,人倒是见了,名不虚传,在这集上,算是‘盖帽’了!”贾豹道:“这样吧,明天早上我请客,吃早点,叫你们既饱眼福,也饱口福。”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张桓也是年轻人,听说两个漂亮姑娘开饭铺,惹得一些人眼馋。觉得新鲜,也要去看看。正是:

谁能评价对与错 天生丽质也惹祸

地痞无赖耍流氓 亲爹亲妈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