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风起扬州 > 第81章 突袭六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此,袁术便难以全力攻击舒县,只能后撤以观形势。陈温和黄祖便可趁机喘息。”

张固点头赞同:“此计可行,只需占据六安,给予袁术压力即可。我倒希望袁术与陈温先战一场,彼此损耗兵力。”

郭嘉笑道:“主公若占六安,袁术必回师部分兵力以应对。其余大军或会加速攻城,以求速胜。”

张固目光深邃,望向远方:“既如此,便不等叔父兵马了。我与子龙先行出发,以骑兵突袭六安。随后,奉孝再率余下四千人前来会合。”

郭嘉点头赞同:“主公此计甚妙,大军出征易被发现,轻骑突袭确是良策。当主公成功攻克六安之际,我与子扬将率领剩余的四千人马与主公汇合。”

张固言罢,随即走下城墙。他立即传唤典韦与赵云,伴随着张固的一声令下,典韦与赵云迅速跃上战马,一千精锐骑兵紧随其后,马蹄声轰鸣如雷,尘土飞扬。他们奔腾而出,向西疾驰而去。

张固手持长戟,目光炯炯,坚定地指向六安的方向。典韦身材魁梧,手持双戟,气势逼人。赵云则银枪白马,英姿勃发,二人分别位于张固的左右两侧,护送他一同前行。

在阳光的照耀下,他们的铠甲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战旗随风招展,这支突袭队伍如同黑色闪电般划破天际,朝着六安疾驰,誓要在袁术大军反应过来之前抢占先机。

仅仅两个时辰后,大军便抵达了六安。此时,六安城内的袁军人数并不多,因为袁术并未料到张固会突然发起偷袭。城中此时仅有八百人左右驻守。

张固一声令下,千骑犹如龙腾跃起,瞬间涌入六安县城门。典韦一马当先,战马跨越吊桥,他抬起战戟,一戟便将吊桥上的绳索砍断,使得吊桥再也无法升起。

砍断绳索后,典韦冲入城内,双戟挥舞,所向披靡。袁术的城门守军在他的狂风暴雨般的攻势下纷纷倒下。

与此同时,赵云银枪闪烁,穿梭于敌军之中,枪影如织,每一击都精准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张固紧随其后,长戟横扫,锐不可挡。

在三人与一众骑兵的突袭之下,袁术军因此乱作一团,惊呼声与惨叫声交织在一起。环绕在城池上空盘旋,久久不散!

不久之后,城头上的袁术旗帜迅速被张固军的军旗所取代。在尘土与硝烟之中,六安已悄然易主。

攻下六安后,赵云策马缓行于城内,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阳光穿透硝烟,照耀在城中的一处广场上,那里堆积如山的粮草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宛如一座座金色的小山矗立着。

粮食袋层层叠叠,紧密排列,散发出阵阵谷物的清香。赵云翻身下马,走近粮堆,伸手轻轻触摸那些饱满的粮粒,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这些粮草,无疑将成为他们后续行动的重要支撑。

赵云迅速策马返回张固身旁,神色振奋地报告:“主公,六安城内竟囤积了大量粮草,堆积得如同山峦一般,足以供我军使用许久。”

张固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策动战马,紧随赵云前往查看。阳光洒落在广场上,粮草堆积得如同金色的小山丘,闪烁着诱人的光芒。张固走近观察,他抬头眺望远方,心中暗自盘算:这些粮草无疑将成为他们与袁术抗衡的重要资本。

他们抓获了几名俘虏,据俘虏交代,这些粮食原本是供应给袁术前方大军使用的,足够六万大军十五日之用。袁术在后方的六安和雩娄两地都设有囤积粮草的仓库,随时准备向前方输送。

就在昨日,六安城内还有兵马五千人,但今日一早,便有四千多人押送着一大半的粮草运往前线。

张固对赵云笑道:“子龙,没想到这次突袭竟有如此惊喜。袁术可真是慷慨大方啊。”

赵云抱拳回应:“主公,要不我们继续追击袁术的运粮队吧?想必他们不会走得太快,我们或许还能追上。”

张固摆摆手,说道:“不必了。若是我们把袁术的粮草弄没了,他撤退了怎么办?我还指望他和陈温能好好打上一仗呢。再说了,我们已经长途奔袭了一场,我们的骑兵每人只有一匹马,如果不爱惜马力,战马可能会报废。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就算追上了,我们也没有那么多人能将粮草运回来,只能一把火烧掉。算了算了。”

张固继续说道:“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这些粮草,足够大军使用三个月之久。你赶快去理清城中的情况,顺便将粮草搬进室内,以免被雨水毁坏。另外多征集一些民夫来帮忙,给他们一些粮食作为工钱。骑兵们辛苦一下,上城墙去先充当步卒的工作。”

赵云领命而去。张固则将中军行辕搬进了县衙。为防止意外,郭嘉让刘晔在第二日便率领两千人马来到六安。见到这一情景,张固也松了一口气。

又过了五日,郭嘉引领着残余的两千兵马抵达六安,与之前的人马共计五千,终得汇合。

在县衙大堂之内,烛火轻轻摇曳,映照着在场众人坚毅的面庞。郭嘉沉稳地开口:“主公,为防袁术军得知六安失守后,急于反攻,直接发起攻城战,我提议由子龙将军率领骑兵,于城外灵活布防。如此,既可及时预警,又能迅速反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若敌军攻城,子龙将军可从后袭击;若敌军攻击子龙将军,主公则可出城,同样攻击其背部。此乃掎角之势。”

张固点头表示赞同,随后目光转向赵云。赵云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抱拳坚定地说:“末将领命!定不负主公与军师厚望!”言罢,他转身大步流星离去,身上的银甲在烛光映照下,闪烁着寒冷的光芒。

与此同时,六安失守的消息已传至袁术耳中。

袁术正在舒县大营内,听闻此讯,他愤怒地摔碎茶杯,碎片与蜜水四溅,犹如他此刻炸裂般的心情。他破口大骂:“黄口小儿,竟敢坏我大事,夺我粮草!我定要擒杀此小儿!以报新仇旧恨!!”

大帐内气氛异常凝重。阎象走上前来,轻抚长髯,缓缓说道:“主公勿急,六安虽失,但我军主力犹存,只不过损失了些粮草而已。然而,粮道安全不可忽视,可分兵一万,迅速夺回六安。”言罢,他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在场的将领。

此时,孙策跨步而出,眼中战意盎然。他面如冠玉,剑眉斜飞入鬓,双眸深邃而明亮,闪烁着坚定与战意。鼻梁高挺,唇色如丹,只是眼中似乎隐藏着些许忧愁。

自孙坚去世后,年仅十七岁的孙策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了许多。他将母亲和弟、妹安顿在富春老家,自己则带着父亲留下的部属投靠了袁术,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时机。

孙策拱手请命:“末将愿领兵前往,誓将六安夺回,以平息主公之怒!”袁术凝视着孙策,见他英气勃发,怒气稍减,随即点头应允。

次日,孙策率领大军出城,铁蹄轰鸣,尘土飞扬,战旗在阳光照耀下猎猎作响。 孙策身着银盔银甲,骑乘一匹如龙之骏马,手持长枪,身后跟随着如黑云压境般的大军,他们正朝着六安城疾驰,誓要一雪前耻,重现江东猛虎的威名。

在他的身后,紧跟着韩当、黄盖、程普及陈武四位将领。其中,韩当、黄盖、程普三人皆是孙家的老臣,自孙坚去世后,便一直追随孙策。而陈武,则是因仰慕孙策之名,前来投奔。

五日后,孙策大军抵达六安城南门外的十余里处,随即安营扎寨。

安营扎寨后不久,孙策便率领陈武及一小队斥候,前往六安城边的一座小山坡,以观察城内的情形。

陈武指向六安城西门外的营寨,对孙策说道:“主公请看,六安城外还有一座小营。观其营内,战马众多,应是敌军的骑兵。”

孙策顺着陈武所指的方向望去,皱眉道:“确实如此。若不解决城外的骑兵,我们便无法安心攻城。然而,若攻打骑兵,城内的敌军定会趁机出城攻击我军。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

陈武提议道:“主公,我军人多势众,不如分兵两处,同时攻击,如何?”

孙策摇头否决道:“不可。敌军骑兵不会死守大营,他们的最大优势在于机动性。他们定会弃营而逃,然后像毒蛇一般,随时准备给我们致命一击。”

听到孙策的言辞,陈武不禁皱起了眉头,问道:“主公,既然如此,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孙策微笑着回答:“无妨,我们人多势众。明日,我亲自前去挑战,只要能斩杀敌方将领,树立我们的威信即可。倘若敌军按兵不动,我们便直接攻城。届时,你们几位将领需率领士兵护卫两翼与后方,而前方则集中力量猛攻一个城门。这样一来,敌军骑兵便无法突袭我们了。”

此时,张固正站在城墙上观察局势。一名视力敏锐的士兵指着山坡喊道:“将军,山坡上有人,正对城内指手画脚。”张固与郭嘉顺着所指方向望去,果然发现有十几骑人马在山坡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