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风起扬州 > 第4章 各路集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刻,陈留城内。张超刚见到兄长张邈,便被张邈拉入书房内。两人分别坐下。

张邈神色凝重,却又带着几分激动:“孟高,会盟之事,在你来之前,我已与曹孟德深谈过。此人非比寻常,他已散尽家财,在陈留招兵买马,更发布了讨董檄文,带来了天子诏书。天下诸侯,纷纷响应,袁绍、公孙瓒、韩馥、孙坚等人,都已在赶往此地的路上。看来,天不亡我大汉啊!”

张超闻言,眉头紧锁,他匆匆坐下,沉声问道:“诏书?曹操从洛阳逃出,这不难理解,但他如何能见到天子,并带出诏书?此事蹊跷,不得不防。兄长身为陈留太守,就这般任由他在你的地盘上募兵?”

张邈沉思片刻,缓缓道:“诏书来源,确实成谜。或许是宫中宦官,在董卓暴政之下,悄悄带出。至于曹孟德,我观此人志向远大,必能成一番大事。他募兵之举,也是为了匡扶大汉,我怎能不助他一臂之力?”

张超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却仍有所顾虑:“既如此,我即刻修书一封,回广陵让安定带兵前来会盟。”

张邈闻言大笑:“安定乃吾家千里驹,你岂能小看了他?想当年太平道反叛,平叛之时,他执意要随你前去,你尚不放心。如今,连统兵之事,你也能安心交付于他,可见他成长之速,非常人所能及。”

张超听到兄长夸赞自己的儿子,心中自是欢喜无限,他笑道:“安定这几年随我在广陵,确实历练得不错。无论是武学、统兵还是学业,他都有所成。更难得的是,他还鼓捣出不少新奇玩意,让我都刮目相看。此次让他带兵前来,我确实很放心。”

张邈说“自我上任陈留太守,我们张家一族百十口人我已就近安顿在陈留治下的雍丘。但是没有放心的人坐镇,如今安定成才。我想等讨董结束由你或者安定坐镇雍丘,另一人随我在陈留帮衬一下,毕竟如今世道不太平。你觉得呢。”

张超说道“兄长,那广陵郡咋办?就这么不要了?”张邈思考一番,说道“广陵毕竟地处徐州,离陈留太远。而且本地陈家是一等一的大族。况且,江东士族也不少。孟高,你实话告诉我,广陵你父子能控制住吗?”

张超说到“大哥,你有所不知,前几年广陵陈家确实不太稳定。那陈圭陈登父子,曾经还勾结过山贼土匪作乱,其势浩大,聚众两万人。而且还指示僮客混迹于乱军之中。幸好有黄汉升在,带领郡卒平叛。陈家经此一战,萎靡不振,陈圭陈登父子也将家族重心放到下邳郡去了。”

张邈好奇道“看来孟高你在广陵有不少人才吗?这黄忠又是何人?孟高你是不想放弃广陵了?”

张超笑着说道“兄长,广陵文有臧洪,武有黄忠。实话实说,这一年多我都不太管事了,你也是知道我的,我对权势不太感兴趣。如果安定没有成才,或者广陵没有臧洪和黄忠。那广陵太守一职我说放就放了,不过如今安定在广陵鼓捣不少新奇玩意。要说丢了也怪心疼的。”

张邈说道“那你的意思是你回来坐镇家族,广陵就交给安定了?”

“安定在广陵,有黄忠教授武艺,藏洪辅佐政务,我确实可以安心。”张超的话语中满是对年轻一辈的期待。他知道,孩子大了,终究要放手让他们去闯荡。

张邈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孟高,你如此安排,我自然放心。会盟之事,就拜托你了。”张超说“兄长放心,会盟之事既然已经定了下来,我这就令人传信给安定。让他速速带兵过来。”

而在不远的陈留城外,曹操正站在新竖起的忠义大旗下,目光如炬。他不仅得到了卫弘的资助,更凭借一份矫诏,让天下诸侯纷纷响应。夏侯渊、夏侯惇、曹洪、曹仁,这些本家兄弟的到来,让他的实力大增。而乐进、李典这样的壮士投奔,更是锦上添花。

“主公,本来我军新建,粮草之事我还忧愁,”曹仁率先开口,眉头微蹙,显露出对军需的担忧,“只是没想到檄文发出以后,四方送粮者不计其数。而且刚刚陈留太守张邈也送来不少粮草,看来这董卓确实太不得人心了。”

曹操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董卓残暴不仁,此番讨伐,势在必行。民心所向,天意所归,我们岂有不胜之理?”

曹仁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随即又带着几分敬佩与期待地看向曹操:“主公前番于洛阳刺杀董贼,如今又第一个高举义旗发布讨董檄文。如今主公已经名扬天下,想来联军组成以后,盟主之位非主公莫属了!”

然而,曹操却并未如曹仁所愿露出得意之色,反而斜视了他一眼,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沉与淡然:“子孝,靠着前番刺杀董贼和发布讨董檄文,该有的名声我已经有了。各路诸侯虽各怀心思,但讨伐之旗已举起。只要组成联军,这促成联军的功劳就绕不开曹孟德。”

说到这里,曹操顿了一顿,目光变得深邃而复杂:“至于那盟主之位,哼,不过是个虚名罢了。若是不让与袁绍,恐怕袁绍不会同意会盟。如果袁绍不来,冀州韩馥、南阳袁术,还有袁遗等等都不会来。袁绍此人空有其表,不足为虑。盟主之位让与他又如何?”

曹操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与深谋远虑,这让曹仁不禁陷入了沉思。他紧握着剑柄的手不自觉地加大了力度。

曹操见状,目光变得更加深邃:“子孝你要知道,董卓祸乱朝纲,汉室不振,已经是事实。此番有许多诸侯都是借讨伐之名,行逐鹿中原之实。我们不仅要看到眼前的胜利,更要看到未来的局势变化。”

说到这里,曹操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的阻隔,看到了那即将到来的烽火连天、群雄逐鹿的壮阔场面。他的语气也变得更加坚定与果决:“我们要在这场乱世中立足,就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坚定的决心。不仅要打败董卓,更要在这场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王者!”

记住,汉室能救便救,若是不能,呵呵,这逐鹿中原,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啊!”曹仁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毅:“兄长所言极是,小弟愿为兄长前驱,荡平奸佞,共图大业!”言罢,二人相视一笑。

在渤海通往陈留道路上,袁绍统帅着三万大军,气势如虹。他头戴赤色兜鍪,身披红绿相间的华丽铠甲,骑在高大的战马上,显得格外威严。他的身旁,紧跟着一位文士许攸。许攸,这位曾与袁绍、曹操并称为“奔走之友”的智者,此刻正低声与袁绍交谈。

“主公,此次联军盟主之位,必然是您的囊中之物。”许攸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自信与谄媚,“只需稍加留意曹孟德与袁公路二人即可。”

袁绍闻言,却并未露出喜色,反而冷哼一声:“哼,若不是刘伯安(刘虞)的阻挠,我何须与这两人争锋?打赢了董卓又如何?功劳还不是众人瓜分?盟主之位,又有何益?”

言及此处,袁绍的眼中闪过一丝阴鸷:“若是刘虞能听我的劝告,自立为帝,那我便是从龙之功,四世三公之家,岂不就能变成五世三公?刘虞的血统纯正,品行无双,正是帝位的最佳选择。可是他却拒绝我的提议,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袁绍又道“至于盟主之位,曹阿瞒不必在意,想来他也不敢和我争。至于袁公路,哼,他也绝对争不过我。”袁绍自信满满,然而,自信背后却隐藏着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渴望。

许攸,这位智谋深远的谋士,看出了袁绍的心思,提出了一个既能制约他人,又能壮大自身的计策。“主公可以帮袁公路争到粮草官的位置,用粮草来制约那些出风头的诸侯,让他们和董卓两败俱伤,到时候得利的不就是主公了吗?”许攸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袁绍眼前一亮。

然而,袁绍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渴望的是独占一方,而非仅仅在诸侯中争得一席之地。当许攸提及北平太守公孙瓒对冀州虎视眈眈时,袁绍的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

“子远,计将安出?”袁绍急切地问道。许攸微微一笑,道出了一个既能借刀杀人,又能独占冀州的妙计。他建议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涉中,既不答应也不拒绝瓜分冀州的要求。

给公孙瓒一种错觉,让他们误以为袁绍有意联手。而实际上,袁绍却在暗中等待公孙瓒出兵,消耗冀州的力量。等到韩馥向袁绍求援之时。便可以鸠占鹊巢。

袁绍听后一扫刘虞带来的不快,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妙啊,子远计策真是妙啊。”

就这样天下暗流涌动,时间也步入190年正月。一个大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