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风起扬州 > 第92章 董卓的死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众人闲聊之际,一名仆从前来禀报:“将军,黄祖携其子前来赴宴,现已进入城中。”张固闻言,微笑道:“看来,黄祖此人尚有几分胆识,果然如约而至。”言罢,张固邀请众人一同前往迎接黄祖。

张固身着华丽服饰,英姿勃发,率领一队精锐士兵,步出府邸大门,迎接缓缓而来的黄祖一行人。黄祖骑乘高头大马,面色沉稳,其子紧随其后,眉宇间透露出些许怒意。

随着双方距离的逐渐拉近,张固满面笑容,大步向前,拱手致意道:“黄将军大驾光临,实乃庐江之荣幸!此次黄将军能前来救援庐江,在下更是感激不尽。请!”黄祖随即翻身下马,面无表情地敷衍拱手回应:“张将军客气了,请。”黄祖身后的黄射,听闻张固屡次提及庐江郡,更是满脸怒容。

随后,二人步入府内,宴席正式开始。宴厅内灯火辉煌,丝竹之声悠扬。张固坐上主位,举杯笑道:“今日能见到黄将军,实乃我的荣幸。请!”

然而,黄祖面色凝重,并未应答,目光在陆康身上流转。他轻咳一声,压低声音道:“陆公,怎么不见陈刺史?二位请我发援兵,却未告知我还邀请了张将军,此举实在不够厚道。若早知张将军在此,我或许便不必前来了。”言罢,他目光锐利地望向陆康。

陆康神色复杂,与张固对视一眼后,缓缓起身,举杯向黄祖道:“黄将军言重了。张将军乃朝廷任命的新任扬州刺史,前来救援庐江本在情理之中。而黄将军能前来相助,更是情谊深厚。我代表元悌,感谢黄将军的厚意。”

张固闻言,旋即大笑,杯中酒液微微晃动。他环视四周,发现宴厅内的热闹氛围似乎被黄祖的言辞所冻结。

黄祖面色铁青,手中的酒杯几乎被捏碎,他目光如炬,直视陆康,仿佛要将后者穿透。空气仿佛凝固,唯有窗外微风拂过,带动帘幔轻轻摇曳,为这场剑拔弩张的宴席增添了一抹不安的寒意。

与此同时,黄射亦怒视着张固。只是 黄射的怒视似乎对张固毫无影响,张固依旧保持着淡淡的笑容,对气氛的微妙变化显得胸有成竹。

此时,黄祖冷笑一声,声音低沉且充满讥讽:“张刺史大人真是好手段,庐江一有困境,您就如蜂蝶闻香般赶来,不知您是真心助阵,还是别有所图呢?”言罢,他轻轻晃动着手中的酒杯,酒液随之旋转,映照出他的不屑之情。

郭嘉见状,微笑着回应道:“黄将军倒是洒脱,但在庐江一役中,舒县被袁术围困危难之时,贵部却躲在皖县未发一矢,想必也是真心救援而来吧!”

黄射怒视郭嘉,眼中似有火焰在燃烧。他猛地一拍桌案,震得杯盘叮当作响,怒喝道:“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在此大放厥词!我父亲是否真心来援,岂容你这黄口小儿污蔑!”说完,他身形一晃,欲扑向郭嘉,却被黄祖以眼神制止。

黄射不甘心地站在原地,胸膛剧烈起伏,双眼圆睁,仿佛要将郭嘉生吞活剥。然而,郭嘉依旧面不改色,嘴角挂着一抹淡笑,轻轻晃动着手中的酒杯,遥敬黄射一杯。他从容不迫的模样,更是让黄射气得浑身发抖。

张固注视着黄射,目光中透露出丝丝寒意,旋即张固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缓缓说道:“黄将军,或许您还不知道,就在前日,我庐江水军已悄然攻下了居巢……”他故意拉长语调,目光在黄祖脸上缓缓游走。

黄祖闻言,脸色骤变,如同晴天霹雳。他手中的酒杯哐当一声落地,酒液四溅,映衬着他惊骇欲绝的面容。他猛地抬头,目光如刀,刺向张固,嘴唇微颤,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觉一股寒气自脚底直冲头顶,四周的空气仿佛凝固,将他死死地钉在原地,无法动弹。

随后,黄祖哈哈大笑道:“在下倒是小瞧了张将军,不过如今庐江郡已被张将军平定。在下还需返回江夏,此次赴宴便是来辞行的。”

听到黄祖要退兵,张固故作惊讶,连忙上前两步,双手紧握黄祖的手臂,以示友好与尊重, 眼中满含“不舍”。

张固言道:“黄将军此言何出?若是被他人知晓,岂不是会责怪在下不懂待客之道?庐江虽已初步安定,但局势依旧不稳,仍需将军这等英勇之士多加扶持。再者,你我二人相谈正欢,怎可刚来便匆匆离去?不妨多留几日,也好让在下略尽地主之谊。”

言罢,张固目光诚挚,好像不愿黄祖即刻离去,手上的力道也不自觉地加重了几分,似乎要将这份“挽留”之情,透过掌心传递给黄祖。

黄祖闻言,哈哈大笑:“在下已出征多日,想必江夏已积压诸多公务,亟待处理。不便再叨扰张将军,下次若有机会,定要与张将军痛饮一番。”

说完,黄祖高声喝道:“射儿,我们走!”随即,带着黄射径直向府门走去。张固紧随其后,笑道:“黄将军慢行,在下略送一程。”

此时,一名仆从急匆匆步入大厅,见到郭嘉,连忙上前低声禀报。郭嘉听后,面色瞬间变得凝重。

待张固重返宴厅,郭嘉连忙上前,对张固说道:“主公,长安锦衣卫传来消息,董卓已死。”

张固听闻此事后,仅以平和的语气询问:“此事发生在何时?”郭嘉随即答道:“已逾一月。据传,董卓毙命之后,郭汜、李傕、樊稠、张济等人本欲逃逸,却受一名唤作贾诩之士的劝阻,转而攻占长安,现已将天子置于其掌控之下。”

张固闻言,当即决定:“我们进屋详谈。”言罢,他引领刘晔与郭嘉步入后院。

三人围坐于太守府后花园的石桌旁,郭嘉面露疑惑,问道:“主公,您为何不问及董卓的死因?”张固微笑着回应:“可是吕布所为?”郭嘉闻言,一脸讶异:“主公何以得知?”张固笑道:“此乃吾之推测。奉孝,昔日吕布能反叛丁原,今朝在有心人的挑拨之下,诛杀董卓亦非难事。”

郭嘉颔首赞同:“确如主公所言,此乃王允所施之美人计与离间计组成的连环计,致使二人反目。”刘晔随即评论道:“看来,王允确为智谋之士,不愧为当朝司徒。”

郭嘉却嗤之以鼻:“徒有其表罢了。李傕、郭汜上表求赦,他竟拒绝,致使二人引兵直逼长安。最终,王允见抵挡无望,从城墙上跃下,以身殉国。”刘晔接着问:“那吕布呢?”郭嘉答道:“吕布已率军前往河东。投奔张扬!”

刘晔忧虑道:“主公、奉孝,如今长安城遭遇此番变故,局势将如何演变?”张固沉稳地说:“子扬,长安之事,与我们相距甚远,无需过分关注。且李傕等四人,在董卓麾下时,各自为政。危难时刻能联手应对,如今大权在握,又无明确领头之人。此时危难尚可联手!将来大权独揽定会互相攻伐。董卓遗留下的财富,迟早会被他们耗尽。我们无需介怀。”

郭嘉点头表示赞同:“确实如此,只可惜扬州与长安相隔甚远,无法迎接天子至此。否则……”

刘晔沉吟道:“奉孝欲使主公迎奉天子?此事难度颇大,一旦主公迎奉天子,必将置身于风口浪尖,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相比之下,不迎奉或许更为稳妥!除非我们能一举拿下扬州全境!”

张固微微颔首,接口道:“关键在于距离太过遥远,途中阻碍重重,难以实现啊!罢了,暂且不谈此事。我们还是言归正传,说说庐江郡的情况吧。”二人闻言,齐刷刷地望向张固,拱手道:“请主公示下。”

张固轻轻摆手,缓缓言道:“子扬,方才我听陆季宁禀报,袁术大军败逃之后,庐江郡已是匪患丛生。此外,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我军现有大军四万,坐拥三郡之地。其中,广陵一万,庐江两万二,九江尚余八千,分别为汉升叔父麾下五千,阴陵三千。”

郭嘉微微颔首,言道:“主公之意,莫非是九江郡兵力匮乏?”张固亦点头附和:“诚然,如今袁术与我等已是不共戴天之仇。尽管他新近折损六万精兵,然其麾下民众基数庞大,稍加招募,便可迅速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吾欲令九江郡征募五千勇士,以御袁术之患;另遣徐晃和典韦于庐江剿灭贼寇,安定民心。至于水军,则令其屯驻江畔,对丹阳郡施以重压,断不可让孙策有机可乘,窥探江东诸郡。待庐江局势平稳,吾便挥师丹阳,与孙策一决雌雄!诸位以为如何?”

刘晔略作沉思,微微颔首,言道:“庐江郡,昔日人烟稠密,计有四十三万众。而今历经此番浩劫,亟需我等妥善安抚。至于征伐丹阳之事,恐怕要待到十月秋收之后了。”

张固闻言点头赞同:“诚然如此,然则吾辈亦不可稍有懈怠。袁术虽已败逃,但庐江六安以北数县犹在其掌握之中,吾则亲率子龙,夺取失地。奉孝与吾同行,子扬则烦请留下,助季宁先生一臂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