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风起扬州 > 第96章 周瑜的谋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郭嘉忧心忡忡地说道:“我已大致理解主公的意图,主公是打算大量拓印书籍,以此推广知识吗?然而,这样做势必会引起世家大族的憎恨,对主公的大业恐怕会有所影响。”

张固微笑着回应:“无妨,我计划以大儒来对抗世家。首先,我们将成立一所书院,待活字印刷技术成熟后,邀请大儒们前来编撰书籍,并进行拓印发行。只要能够获得大儒们的支持,他们的学生自然可以为我们所用。”

郭嘉闻言,面露惊喜之色:“确实,这是一个绝佳的策略!儒家所倡导的忠孝理论,正是世家大族立足的根本,世家亦无法对大儒有所指责。”

张固继续笑道:“没错,学院一旦成立,便可以开始招收学子。待他们学有所成,便能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我记得康成公郑玄如今正在徐州躲避战乱,对吧?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此事定能成功。”

郭嘉皱眉问道:“那么,我们该如何请动康成公呢?”张固微笑着回答:“不必着急,等左伯到来后再作商议。奉孝,你先看看能不能帮我准备一下康成公的着作,如《礼记注》《天文七政论》或《中侯》,亦或是他的其他注解也可以。届时,我们先拓印这些书籍,再带去面见康成公。”

郭嘉点头应允:“既然如此,我便发动锦衣卫为主公寻找这些书籍。确实如主公所说,目前书籍的推广仍依赖抄写,许多重要书籍都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张固点头表示赞同。作为后世的历史系学生,他深知古代典籍的珍贵与脆弱。不仅是郑玄的作品,即便是朱棣下令全力编撰的《永乐大典》,原本两万多卷的图书,流传到后世也仅剩下八百多卷。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朱棣的永陵内能有永乐大典的正本。但是就算有,具体保存的怎么样,也不敢保证。

因此,他迫切希望早点发明出活字印刷术,以便能够多拓印一些书籍流传后世。这不仅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更是功德无量之举。

比如说,如果《青囊书》能够流传到后世,或许就能救治更多的疑难杂症,让中医得到更好的发展。张固觉得既然现在有这个机会,就一定要努力尝试一下。

正当此刻,位于丹阳郡的周瑜与孙策正紧锣密鼓地筹划着一项重大行动。自两月有余前,孙策便已渡过长江,抵达丹阳。他的舅父吴景,将丹阳的诸多要务悉数托付给了孙策。

孙策抵达丹阳后,不仅带来了本部三千精兵,还接纳了吴景麾下的四千人马,并进一步招募了四千勇士。此外,除了袁术赠予的五百匹战马,孙策还多方筹措,最终组建起了一支拥有一万步兵、一千骑兵的庞大军队。

在此期间,孙策与其麾下的将领们每日勤于练兵,使得军队的士气日益高涨。

除了原有的程普、黄盖、韩当、陈武、孙贲、吴景六位将领外,又有宋谦、董袭、周舫三人慕名而来,投于孙策麾下。而在智谋之士方面,则有朱治、吕范以及周瑜等人。其中,周瑜更是孙策最为倚重的智囊。

一日,孙策与周瑜并肩策马,驶出宛陵城外,巡视秋收情况。望着那满田野的金黄色稻谷,孙策却面露忧色,对周瑜说道:“公瑾,张固在江上及对岸屯兵万余,对丹阳虎视眈眈。这分明是要牵制我的大军。若我率兵攻打吴郡与会稽,张固定会趁机来犯。公瑾,若我只带三千兵马攻打吴郡,你可有信心帮我守住丹阳?”

周瑜闻言,爽朗大笑,道:“伯符,张固已成你的心魔。这样不好!诚然,张固现已掌控庐江郡,三郡在手,看似兵强马壮,威风凛凛。然而,伯符切勿因此急功近利。昔日阴晋之战,魏国吴起以五万之众,大败秦国五十万大军;而前不久,张固亦以五千兵马,击败袁术四万大军。此皆因谋略取胜。兵法云:上兵伐谋。如今,张固坐拥三郡,对江南虎视眈眈。其北方为陶谦,不足为虑;袁术新败,短时间内亦无力再攻张固。”

孙策点头赞同道:“正因如此,我才欲尽快平定江南,壮大实力。再与张固一决高下。”

周瑜闻言,翻身下马,摘下一穗稻谷,细细端详。随后,他看向走至身边的孙策,语重心长地说道:“伯符,切勿急躁。张固快速平定九江与庐江两郡,此外,张固还身兼朝廷册封的扬州刺史之职。试问,当下的许贡与刘繇,是对我们更为忌惮,还是对张固更为恐惧?”

孙策闻言,颔首赞同:“无疑,他们更为惧怕张固,毕竟张固的野心昭然若揭,意在率先一统扬州。”

周瑜微微一笑,进一步分析道:“诚然如此,那么伯符缘何不考虑与这两位潜在的盟友建立联系,反而有意疏远乃至攻击他们呢?”孙策闻言,顿时豁然开朗:“我明白了!公瑾之意,是主张我们与刘繇、许贡结盟?”

周瑜点头笑道:“正是如此,伯符理解得极快。当前,我们应首要考虑与许贡、刘繇结成联盟。一旦张固进犯,我们便可邀请他们共同御敌。若能一举挫败张固,短时间内张固将无力再犯江东。届时,伯符便可乘胜追击,逐一平定江东各郡,进而挥师北伐张固,岂不是更为稳妥?”

孙策闻言,爽朗大笑,对周瑜的智谋表示由衷的钦佩:“公瑾智略超群,实在令人佩服!那么,关于联络许贡、刘繇的事宜……”周瑜胸有成竹地笑道:“此事交由我处理,明日我便启程,前往联络他们。”言罢,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

在周瑜与孙策筹划之际,张固与郭嘉、刘晔三位亦正就丹阳郡战事进行深入探讨。

张固率先发言:“奉孝、子扬,我意于秋收之后,挥师丹阳,二位以为如何?”

郭嘉闻言,沉思片刻后答道:“主公,就丹阳之战而言,嘉以为可行。然则,主公此番计划出动多少兵马?”

张固道:“奉孝,袁术那边,我料其短期内无暇南顾。加之子敬处有兵马六千,叔父在寿春亦屯兵六千,两地可遥相呼应。因此,我欲多带兵马出征。若战事顺利,则可顺势南下,直取会稽与吴郡。”

“至于兵马数目,目前南面可调集一万,其中水军六千,步军四千。再从阴陵调集屯田兵四千,广陵县五千兵马中出动三千,舒县骑兵一千。待典韦、徐晃二人剿匪归来,其两千剿匪军咱们带走,俘虏交由子敬处置。如此算来,共计两万兵马,此乃我短期内所能调集之全部力量。至于将领,拟带典韦、徐晃、赵云、蒋钦、周泰五人。奉孝与子扬则随军参赞军机。”

郭嘉闻言,微微颔首:“如此部署,兵马较之孙策多出万人。然则,狮子搏兔亦需全力。加之今年主公屯田粮草丰收,物资充足,此战可行。”

刘晔继续说道:“主公,派遣大军出征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方案。然而,这样做是否会对刘繇和许贡构成过大的压力?若他们因此选择联合孙策共同对抗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言罢,他面带忧虑地望向张固。

张固闻言,不禁微微皱眉,低头陷入了沉思。此时,郭嘉见状,连忙上前劝慰道:“主公请勿忧虑。依我之见,您身为扬州刺史,本身已对刘繇和许贡构成了巨大的无形压力。再者,孙策麾下有一位智谋出众的谋士周瑜,他善于筹划。若我身处周瑜之位,亦会设法协助孙策联合这两人。但即便局势如此发展,我们也无需畏惧。不如借此机会,一鼓作气,一战而定扬州大势,将他们三人一举击溃,从而顺利收复整个扬州。”

郭嘉的话语慷慨激昂,充满信心。张固听后,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朗声道:“奉孝所言极是!事已至此,无需再过多犹豫。让我们直接出兵迎敌,将这三股势力全部击败,将扬州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刘晔启禀道:“主公,鉴于此次出动两万大军征战,不宜集中一路行进。因此,在下提议分兵三路进行攻击。具体而言,广陵郡的兵马可单独组成一路,自丹阳郡北部进发,直取宛陵。

“南路亦应分出一路兵马,攻打泾县,进而逼近宛陵。而主公则可亲自率领一路大军,从芜湖出发,同样直指宛陵。南北两路的兵力无需过多,主要目的是迫使孙策分散其兵力。”

“一旦孙策分兵,主公的大军便能较为轻松地抵达宛陵。主公抵达后,凭借回回炮的威力,只要围住宛陵,宛陵必不可久持。”

张固闻言点头赞同,说道:“子扬的策略极为高明,我们就按此计划执行。奉孝,你觉得如何?”

郭嘉微笑着回应:“主公,子扬的策略确实可行。不过,主公也知道,我习惯于从敌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便更好地弥补我们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