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风起扬州 > 第83章 周瑜夜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亲兵引领孙策至辕门之外。抵达时,孙策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位身姿挺拔、气度超凡的青年矗立于门前。其眉宇间透露出英气,眼中闪烁着智慧之光。此人正是孙策儿时的挚友——周瑜。

周瑜身着一袭淡雅长袍,腰间佩带着一柄精致长剑,面容俊朗,鼻梁高挺,嘴角挂着一抹温文尔雅的笑容,宛如春日暖阳,令人心生亲近。若要论及能与周瑜比肩的气度风采,恐怕唯有虎牢关前那位蓄须的袁绍了。

孙策见状,心中大喜,连忙上前几步,高声笑道:“公瑾,别来无恙?”周瑜亦是笑容满面,拱手回礼道:“伯符兄,久违了!”两人寒暄之际,仿佛时光倒流,重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一番叙旧后,孙策热情地将周瑜请入营帐。帐内陈设简朴而不失威严,烛火摇曳,映照出两人坚毅的脸庞。孙策亲自为周瑜斟茶,两人相对而坐,继续畅谈各自这些年来的经历与抱负。营外的喧嚣似乎与他们无关,此刻,只有友情与理想在帐篷内回荡,温暖而坚定。

周瑜的到来,一扫孙策心中的阴霾。孙策深知这位儿时玩伴的才华。谈及眼下局势,孙策忧心忡忡道:“公瑾,我心甚忧。我渴望光耀门楣,为父报仇,却身陷袁术麾下,难以施展抱负。没有自己的基业,又刚败于张固之手,真觉前途渺茫。”

周瑜沉稳地回应:“伯符,切勿消沉。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挫败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袁术虽为你当前之主,但天下局势瞬息万变,我们的机会总会到来。”

孙策叹气道:“可我如今寄人篱下,如何能有作为?”

周瑜微笑着起身,为孙策添茶后说道:“伯符,难道你忘了我们曾经的誓言?要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事业,岂能轻易言败?袁术虽强,但我们亦有机会。但他并非真诚相待,您何不借此契机,摆脱袁术的桎梏,暗中积聚力量,静候良机?”孙策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光芒,问道:“你是说……”

周瑜微微点头,答道:“正是如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袁术的资源,而不受其牵制。您的舅父吴景现任丹阳太守,何不率兵前往丹阳?”

“丹阳郡可作为我们的根基之地,暗中招募贤才,训练兵马,同时寻求盟友,共同抵御强敌。待时机成熟,夺取吴郡,攻占会稽,攻打豫章。如此大业何愁不成?”

“至于伯符此次对战张固的败北,仅是暂时的挫折。张固此人,早在讨伐董卓之时便已声名鹊起。伯符切勿轻视于他!”孙策点头赞同道:“确实,是我过于轻敌了。”

周瑜起身分析道:“在来此之前,我已对局势进行了细致观察。以我观之若张固为常人,定会在袁术大举进攻庐江郡时,抢占丹阳郡。然而,张固却视袁术的六万大军如无物,反而去深陷庐江郡的泥潭。这表明他身边必有高人相助。”

孙策疑惑道“哦∽公瑾此言何意?在我看来,张固最应该做的不是攻打丹阳郡吗?”

周瑜笑道“伯符此言差矣。张固参与庐江郡之事,反而是招妙棋,对他反而是最有利的。而且,由此可见,张固已将江南四郡视为囊中之物,足见其自信满满。”

“然而,如此信心满满,这却为伯符提供了可乘之机。您的舅父吴景在丹阳刚击败周昕,兵力尚弱;而伯符虽败,但仍拥有六千人马。”

周瑜起身踱步微笑,继续说道:“只要伯符率兵前往丹阳,与舅父吴景和堂兄孙贲会合,不仅兵力便可达到一万余人。而且自此不必再受制于人!只要精心治理丹阳郡,操练兵马,未来与张固再次交锋,未必不能战胜他。”

“届时,我们向南可夺取江东三郡,向北再吞并张固的江北三郡。掌握扬州、淮河之地后,便可西征刘表,报仇雪恨!只要我们策略得当,定能重振旗鼓。”

孙策忧虑道:“公瑾此计虽妙,但我若带着袁术的兵马脱离他,定会招致他的仇视,甚至发兵攻我。如此一来,强敌环伺,如何壮大?”

周瑜笑道:“我们可以借口会稽刘繇攻打富春的家人,请求袁术将六千人马借给伯符。就像先父在世时一样,名义上仍尊袁术为主。但这样做,必须用袁术无法拒绝的宝物与他交换。就看伯符是否舍得了!”

孙策缓缓站起,轻轻解下披挂在身上的华丽战袍,从中掏出一个显得鼓鼓囊囊的锦囊,问道:“公瑾所提及的,莫非便是这锦囊中的物品?”

周瑜微笑着点头确认:“正是此物。伯符,你可愿意将此物赠予袁术?”

孙策闻言,神色略显迟疑,缓缓说道:“先父曾为此物付出生命的代价,若要轻易送出,心中确有不舍。然而,为了重振家族声望,为了报那血海深仇,我愿意将它赠予袁术。”

周瑜闻言大笑,道:“这锦囊中的物品,说到底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罢了。只因始皇帝曾赋予其价值,子婴又将其献给高祖,而后刘盆子再将其献给光武帝。试想,若伯符将来成就一番伟业,也定会有人将这块石头恭恭敬敬地送还到你手中。”

孙策听后,精神为之一振,坚定地说道:“公瑾所言极是!我岂能因区区一块石头而意志消沉?我要振作精神,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为了父亲的遗愿,奋斗不息,直至成功!”

周瑜见状,深感欣慰,赞许道:“这才是真正的孙伯符!”

说罢,两人哈哈大笑。

……

第二日清晨,孙策匆匆前往舒县袁术的大营。他怀揣着周瑜的计策,步伐坚定地走入袁术的议事厅。袁术端坐于主位,面色阴沉,一见孙策便怒斥道:“孙伯符,你为何败于张固之手,令我大军颜面尽失?”

孙策跪倒在地,神色坚毅,辩解道:“主公息怒,张固狡猾且兵力强大,勇猛无比。末将一时疏忽,才败了一阵。但末将虽败,根基未损。此次前来,特向主公请罪,并有一事相求,以期日后报答。”袁术听后,怒气稍减,凝视着孙策,似乎在评估他话语的真实性。

片刻后,袁术缓缓问道:“既然如此,孙伯符,你不在六安前线继续与张固交战,却返回见我,所为何事?”

孙策眼眶泛红,声音略带哽咽:“主公,末将家中突遭变故,会稽刘繇竟敢攻打富春,家人危在旦夕。末将心急如焚,恳请主公恩准,让末将带六千兵马速速回援,解救家人。”

袁术闻言,怒拍桌案,瞪目如炬:“荒谬!六安前线战事正紧,你身为大将,怎可擅离职守?你若离去,何人能夺回六安?莫非要我亲自披挂上阵?”言罢,袁术站起身来,怒气冲冲,仿佛即将爆发。

孙策抬头,从怀中掏出锦囊,目光坚定地说:“末将愿以家父当年从洛阳带回的宝物为质,换取出兵之命。在下立誓,定当为主公扫平江南,再立新功!”言罢,他缓缓将锦囊置于案上,那锦囊泛着幽幽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袁术见状,呼吸急促:“此物莫非……莫非就是……”

想当年,孙坚在洛阳联军大帐中与袁绍拔剑相向时,袁术亦在场。种种迹象表明,传国玉玺为孙坚所得。如今见孙策拿出此物,袁术怎能不激动?他郑重地将案上的锦囊捧起。

见孙策目光如炬,紧紧锁定自己,袁术缓缓启齿:“既然如此,并非我觊觎你的玉玺,此物暂且交由我保管。这样吧,我派遣纪灵代你出征。让纪灵率领四千精兵前往六安,至于六千兵马,着实过多。如今庐江亦急需兵力支援。这样吧,你随纪灵回六安后,我从纪灵军中借予你三千精兵、五百骏马。待平定之后,你可速速归来。你职位尚浅,难以执掌大权。我特此表你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即刻领兵出征。你意下如何?”

孙策听后,心中大喜,虽兵马少了三千,但只要能脱离袁术掌控,三千兵马在丹阳郡随时可招募。于是,他欣然笑道:“多谢主公厚爱,末将携全家上下,感激主公大恩大德!”

袁术手捧锦囊,对孙策的言语置若罔闻,仅是轻轻挥手,示意孙策退下。孙策见状,泰然自若,步履从容地退出了大帐。

刚跨出大帐,便闻听帐内传来一阵爽朗大笑,那笑声中饱含着无尽的得意与癫狂,仿佛要将天地都纳入其怀。

孙策无奈地摇了摇头,正欲转身离去,却见远处两人匆匆而来,一见孙策便躬身行礼。孙策定睛细看,原来这二人皆是故人。

一人名为朱治,字君理,曾是孙坚麾下的得力从事。另一人则是袁术的谋士,姓吕名范,字子衡。孙策在袁术军中之时,吕范便已被孙策的气度所折服,两人颇为亲近。

“何风将二位贤士吹至此处?”孙策含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