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风起扬州 > 第53章 传国玉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于是,张固开口言道:“曹将军,袁盟主已分兵攻打孟津。我亦将前往轘辕关与牛辅对峙,这与你的策略不谋而合。然而,董卓果断迁都长安,即便如你所说,他只需坚守待变,我们便束手无策。这或许是天意,而非我们不尽力。”

“我深知曹将军追击时遭遇伏击,损失惨重,心中愤懑。但我们亦追击了牛辅大军,公孙将军也因此折损了不少兵马。如此对待我们,是否显得不公?”

曹操听后,眉头紧锁,怒视张固。此时,黄忠立于张固身后,见曹操面露怒意,便单手紧握剑柄,杀气喷涌而出。帐内气氛一时紧张起来。

见黄忠神态不善,曹操身后的文士连忙上前打圆场:“诸位请勿见怪,我主乃是酒后失言,当不得真,哈哈哈哈。”

曹操也顺势单手扶额,装出一副醉酒的模样。随后,那文士连忙搀扶着曹操说道:“盟主,诸位将军,我主已醉,我便先扶他回营休息了。”

主座上的袁绍笑道:“无妨,先让孟德兄去歇息吧!”

言罢,文士便搀扶着踉跄的曹操走出大营。刚走出不远,曹操便挺直了身子,哪有半点醉酒的样子?他恼怒地骂道:“可恶的小子,竟敢坏我的好事!志才,你的计谋被人识破了!”

戏志才叹息道:“主公,此人年纪虽轻,却不可轻视。难怪奉孝愿意追随他,而不理睬我的招揽。主公,日后若在战场上遇到张固和奉孝,切莫大意啊!”

曹操双手负于背后,闻言转头问道:“志才,你所说的郭奉孝,比你如何?” 戏志才不禁长叹一声,言道:“其才华远超我十倍。”曹操闻言,朗声大笑,语带不信:“此言差矣!世间焉有人的才智能超出志才十倍之多?怕是志才兄在与我玩笑吧。”

戏志才面色凝重,再次强调:“主公,在下所言非虚。郭奉孝之于我,犹如皓月之于萤火,不可同日而语。若举二人为例,或可略窥奉孝之才,那便是汉初的丞相陈平与文成侯张良。”

曹操闻言,目光闪烁,沉吟片刻后,长叹一口气,感慨道:“唉,如此卓绝之才,未能为我所用,实乃可悲可叹!吾当将其名镌刻于衣袍襟底,以示铭记。”随后,他话锋一转,提及张固:“张固小儿,麾下人才济济,且知人善任。今日他更是一眼识破了志才的计谋,此人确非池中之物,将来必成大患!”

宴会之上,随着曹操的离席及其一番言辞,原本热闹非凡的氛围瞬间冷却。袁绍见状,遂下令遣散众人,宴会至此告一段落。

回营途中,黄忠满心疑惑,向张固问道:“主公,曹操方才那般模样,或许是酒后失态,您又何必与他计较呢?”

张固闻言,笑而不语,片刻后解释道:“叔父有所不知,曹操此举并非酒后狂言,而是在为自己谋求名声。你看,袁绍等人皆不愿追击董卓,唯独曹操挺身而出,无论结果如何,他这汉室忠臣的形象已然树立。然而,他千不该万不该,竟妄图踩着我们的肩膀来彰显自己的功绩。袁绍等人我们姑且不论,但这名声绝不能让他曹操一人独占。我们同样参与了追击,岂能让他几句话就将功劳全揽?”

黄忠闻言,恍然大悟,点头赞同。张固继续笑道:“正因如此,他那眼神中才充满了敌意,仿佛要将我生吞活剥一般。不过,想来此时曹操也对我恨之入骨。”两人相视一笑,不再多言,只是默默地赶路。

张固的目光不时转向建章殿的南方,心中深知,就在今夜,一场关乎未来的较量即将悄然展开。 孙坚即将于建章殿南侧的一口古井中,打捞出那枚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

若是说张固对于传国玉玺的无动于衷,那是假话。传国玉玺历经数朝更迭,直至后唐时期,因石敬瑭引契丹军队攻入洛阳,末代皇帝李从珂怀抱玉玺,于玄武楼自焚殉国,自此,传国玉玺下落不明,成为了历史的谜团。

自此之后,传国玉玺再无踪迹可寻。自秦始皇起,这枚玉玺便被赋予了浓厚的传奇色彩,成为权力和正统的象征。

任何人一旦拥有它,都难以避免产生非分之想。相传,即便是袁术短暂地把玩过几日,史书上也要记载了他为驾崩。

然而,除非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获取,或者拥有足以驾驭它的实力,否则,一旦得到传国玉玺的消息走漏,持有者必将成为众矢之的,面临无尽的纷争与危险。

因此,明智之举在于暂不觊觎此等宝物,静待时机成熟,实力增强,届时,自然有人会将这象征权力的玉玺拱手奉上。

就像孙坚,在打捞过程中未能妥善保密,导致消息泄露,引来袁绍的觊觎。孙坚拒绝交出玉玺,袁绍便暗中勾结刘表,在孙坚回军途中设下伏击。最终,这位被誉为江东猛虎的将领,因传国玉玺而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这便是实力不足而强行占有传国玉玺的下场,警示着后人切勿因贪念而招致祸端。

然而,此事并不能归咎于孙坚,毕竟他并非穿越时空而来,在打捞之时又怎能预知所得之物乃是传国玉玺呢?

然而,他不应擅自将传国玉玺据为己有。事实上,面对如此宝物,大多数人确实难以自持。

倘若孙坚真的将传国玉玺交给了袁绍,袁绍或许能立即从汉室宗亲中挑选一人拥立为天子,届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可能就不是曹操,而是袁绍了。

次日清晨,张固便接到了袁绍召集诸侯议事的消息。

当他步入议事大帐时,已有众多诸侯在场,他们交头接耳,纷纷揣测袁绍召集大家的原因。

张固刚欲落座,便见张邈向他招手示意。他摇了摇头,随即凑近张邈。张邈低声问道:“安定,你觉得袁绍突然召集我们,究竟有何用意?”

一旁的孔伷与张邈交情颇深,闻言立刻插话道:“孟卓,定是让我们想办法继续攻打董卓吧!不信咱俩打赌!”

张邈摇了摇头,反驳道:“公绪兄,不可能的。潼关地势险要,难以攻克。况且眼看就要入秋,虽然入秋后粮草充足,但我们二十万大军已经征战了大半年,士兵疲惫不堪。若再让他们继续征战,恐怕会引发不满。我猜,联军怕是要解散了。安定,你觉得呢?”

张固心中暗笑,原来两人是在斗嘴。他连忙附和道:“伯父说得对,联军怕是要解散了。”

张邈立刻对孔伷说:“你看吧,肯定是这样,你还不信……你听我说……”

张固见状,连忙找了个借口离开。刚坐下不久,袁绍便大步流星地走进大帐,在主位上坐下。文丑和许攸紧随其后,侍立在他身后。

众人见状,纷纷询问:“盟主,此次召集我们前来,究竟有何要事商议?”

袁绍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诸位莫急,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为了让大家看一场戏。请大家稍安勿躁,耐心等待即可。”

言罢,众人只好坐下,不再言语。大帐内,只剩下诸侯们的呼吸声。

不多时, 孙坚引领部将步入大帐之中,他抱拳行礼,言道:“坚偶感小恙,欲返回长沙,特此前来辞行。”

主位之上,袁绍冷笑一声,反问道:“你患的可是那传国玉玺之症?”

孙坚闻言大惊,神色惶恐,连忙问道:“盟主此言何意?”

袁绍面色凝重,正色道:“我等起兵讨贼,意在为国除害。那传国玉玺乃朝廷重器,若你已得之,理应当众交予盟主保管。待剿灭董卓之后,再归还朝廷。”

言罢,袁绍起身走至台下,高声质问:“而今你却欲私藏此宝离去,究竟意欲何为?”

孙坚急忙辩解道:“盟主明鉴,传国玉玺怎会在我手中?”

袁绍步步紧逼,走至公孙瓒面前,厉声喝道:“哼!那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

孙坚依旧狡辩:“我本就未曾拥有此物,盟主何必如此苦苦相逼?”

袁绍怒不可遏,喝道:“速速交出传国玉玺,以免引发祸端!”

孙坚单膝跪地,抱拳向天发誓:“皇天在上,我若真得此宝物而私自藏匿,愿遭天谴,翌日必死于……弓箭……之下。”

众诸侯见状,纷纷上前劝解:“孙将军已发此毒誓,想必并无此事。盟主多虑了。”

袁绍见众人不信,更是恼怒。他扬手招来一小卒,指着孙坚问道:“当初打捞之时,此人是否在场?”

孙坚见势不妙,恼羞成怒,拔出古锭刀便向小卒砍去。袁绍眼疾手快,挥剑挡住孙坚的攻势,怒喝道:“你竟敢如此欺我!”

袁绍身后的文丑也拔剑在手,孙坚身后的程普等人亦纷纷拔剑相向。

众诸侯见状,急忙上前劝阻。张固见状,远远地躲在众人身后看戏。

孙坚收刀入鞘,瞪了袁绍一眼,随后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