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齐穿七零,闺蜜赚钱,我躺赢! > 第一百五十七章 种苗探寻与新的希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五十七章 种苗探寻与新的希望

晨曦微露,天边泛起鱼肚白,姜糖便早早起身,简单洗漱后,早饭都没吃,骑着车子去了沙罗村孙茂民汇合了。

昨天她回来的时候,和孙队长说了今天要去买苗的事儿,孙队长就派了孙茂民和村里的孙耀武跟着一起去。

姜糖从村里出来的时候,发现小孩子们早早的提着个篮子在那割草。

这边的草喂几十只兔子是没什么问题,但也要存储草才行,要不然冬天就难熬了。

姜糖走远后,村里上工的人看着她的背影道:“姜干事最近老往沙罗村跑,听说沙罗村在修河滩?”

“听说姜干事给他们想了个种甘蔗的法子。”

“咱村也能种啊。”

“拉倒吧,甘蔗能卖几个钱,还不如青菜呢,再说了,咱们村哪有那么多地,而且,养兔子也得用草,你总不能不给草生长的地方吧。”

“咱们就老老实实的种咱们的菜,我看了,不出半个月,青菜就能收一波。”

“长得挺快啊。”

“我可是天天挑水浇水,能不快吗。”

“地质勘探队的咋样了,勘探出来啥东西没有?张八也是,净瞎胡闹。”

“杨队长昨天下来了,说是真发现了些东西,就是需个大机器,去市里请人去了。”

“发现啥东西了,不会是玉石啥的吧,要真是...”

话还没说完,就被走过来的罗队长给打断了:“打住吧,瞎想啥的,就算有玉石,也轮不到咱们。好好除草,玉米再有一个多月就能收了。”

“队长,今年咱们地里有化肥,你看这个个长的饱满。

你还是看着点儿姜干事,沙罗村的前阵子看着咱们眼红,知道了姜干事的好,开始拉拢姜干事了,你看最近姜干事天天往沙罗村跑。

我听说纱罗村还给姜干事免费提供了住处。也是一个小院。”

罗队长最近盯着茶叶和兔子的事儿,没太关注这个,今天一听也有了危机感:“有这事儿?”

“可不是,队长,姜干事可是我们村的宝,可不能被他们抢走了。”

姜糖可不知道自己因为沙罗村的事儿,让草子村有了危机感。

这会儿她已经和孙茂民,孙耀武三人,带着两个毛驴车出发去了县里。

几人到了县里后,也没耽搁,沿着蜿蜒的土路一路向东骑行,清晨的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着丝丝凉意,本应是惬意的时刻,可她的心情却无比急切。太阳渐渐升高,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大地上,姜糖只觉得身上的汗水越来越多,后背早已被汗水湿透,紧紧贴在衣服上。她不停地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眼睛却始终紧紧盯着前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甘蔗的角落。

不光是她,孙茂民也是着急,他觉得他们已经走了十多里了:“姜干事,你确定这边有甘蔗吗?”

“确定,就是不知道具体地址。”

“这小二也真是的,就说往东十里,也不具体讲讲周围有啥标志性的东西,这要找到什么时候啊!”姜糖一边费力地蹬着自行车,一边忍不住小声吐槽道。

只是他们走了快两个小时了,打听了好些人,也没打听出来这边有谁家种甘蔗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茂民的耐心逐渐被消磨殆尽,心中的焦虑却愈发浓烈。

姜糖也着急,如果不是他俩跟着,她这会儿肯定跑去空间把小二揪出来骂个十万八千回。

就在姜糖感到有些绝望的时候,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茅草屋:“那有个屋子,咱们再去问问吧。”

姜糖想着到了那边趁着上厕所的机会,跑去空间找小二算账呢。

结果到了近前,姜糖停好自行车,看到一位老农正坐在屋前,手里拿着一节甘蔗,悠然自得地吃着。

几人眼睛一亮,激动心,颤抖的手啊,天啊,终于有眉目了。

姜糖连忙走上前去,礼貌地打招呼:“大爷,您好啊!”

老农抬起头,上下打量了姜糖一番,眼中透着一丝疑惑:“几位同志可是要喝水?”说完,指着一旁的厨房道:“屋里有,你们自己弄。”

姜糖笑着说道:“大爷,您这甘蔗不错啊,还有吗?”

老农听了,脸上露出警惕的神情:“没了。”

姜糖连忙上前蹲在他身旁解释道:“大爷,是这样的,我们是沙罗村的,我们村子发展副业,想种甘蔗,四处找种苗呢。听说这附近有,我们都打听了一上午了也没找到哪里有。”说着,还忙把自己的证件拿出来给大爷看了看。

一旁的孙茂民挺会来事儿,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一根烟给大爷递了过去:“大爷,您抽烟。”

老农不识字,但看到那证书也放松了警惕,点了点头:“哦,原来是这样。我们村里没有种甘蔗,但我自己开荒种了些。你们跟我来吧。”说着,便起身带着姜糖他们往屋后走去。

绕过茅草屋,走了有三四百米,一片郁郁葱葱的甘蔗林出现在他们眼前。

姜糖不禁眼前一亮,快步走进甘蔗林,仔细观察着甘蔗的生长情况。她发现,这些甘蔗长得格外粗壮,而且这片地就在纱罗河的上游,同样是在河摊上,可奇怪的是,这里并没有因为秋季雨水多而泛滥。

“大爷,您这甘蔗种得可真好啊!您是咋种的呀?”姜糖好奇地问道。

老农笑了笑,脸上露出一丝自豪:“种甘蔗啊,讲究可多了。我在这河边种了几十年甘蔗了,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就说这间距,太密了阳光照不到,甘蔗长不壮;太稀了又浪费地儿,产量上不去。我一般都是按照行距八十厘米,株距三十厘米来种,这样每根甘蔗都能舒舒服服地晒太阳、喝雨水。”

说着,豪爽的给他们砍了一根。

孙耀武很有眼力见的接了过来,帮着老大爷处理甘蔗。

然后用刀砍了三节,几人分了分。

姜糖吃了一口,惊讶道:“这甘蔗真甜,汁水也多。”

孙茂民也点头应着。

姜糖蹲下身,仔细瞧着甘蔗根部的土壤,忍不住问道:“大爷,那施肥这块儿呢?我听说甘蔗可‘挑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