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大捷,丢失了将近两百年的燕云十六州,终于再次被中原王朝收复。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朝堂都陷入到一种狂喜之中,甚至连章惇和曾布这样稳重的老臣,也因兴奋的喜极而泣,至于年轻一些的大臣,甚至因此又哭又笑,状若疯癫。
但却没有人去笑话他们,因为燕云十六州压在汉人心中实在太多年了,辽人刀锋就像是时时刻刻悬在宋人的头顶上,随时都可能落下来。
现在燕云收复,这个头顶上的威胁也终于消失了,这不但解决了大宋最大的威胁,同时也让所有宋人心头一松,甚至感觉自己从精神上一下子站起来了。
赵煦在高兴过后,立刻让人将捷报传遍天下,紧接着整个京城也因此陷入到一片狂喜之中。
“姐姐,姐夫真的成功了!”
清平伯府,李清照毫无形象的提裙飞奔,冲进内宅的房间中高叫道。
“我知道了,快来帮我想想,怎么给官人写信!”
柳清心欣喜的声音从房间中传出来道。
之前柳清心也不知道宁复去河北的真正目的,直到战事打响时,她才明白宁复身上的重任,这让她一开始也十分紧张,担心宁复在军中的安全。
幸好现在大捷的消息传来,而且还是宁复亲手写的,这让柳清心也总算放下心来。
李清照也是满心欢喜的冲进房间,然后帮着柳清心研墨写信。
大理寺,柳正得知宁复他们收复燕云的消息,也是高兴的拍案而起,然后在房间里来回转悠个不停,嘴里一直念念有词,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京城上下在狂喜过后,随即自发的展开了狂欢,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狂欢的人群。
夜晚更是通宵达旦,街道上再次拉上了灯笼,商家也借机展开促销,更有人载歌载舞,简直比上元节还要热闹。
远在大同的宁复并不知道京城那边的反应,但猜也能猜到。
不过现在的宁复可不敢有丝毫的放松,虽然仗打完了,但接下来对燕云十六州的管理更是大头,而这些事情也都压在了他的身上。
幸好这不是宁复一个人的事,章楶不但打仗厉害,治理地方的经验更是十分丰富。
所以宁复和章楶商量了一下,决定两人分别坐镇大同和析津府,各自管辖八个州。
当然这种管辖只是暂时的,宁复之前送捷报时,同样也催促朝廷快点派驻官员过来。
现在各个州都在实行军管,短时间内可能还没问题,但时间一长就不行了,必须由专门的官员前来接管。
另外燕云十六州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教化。
要知道燕云已经失陷将近两百年,辽国在燕云地区的统治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一些汉人大族投靠辽国,依仗着辽国获取了巨大的权势,所以这些人并不甘心放弃手中的权势。、
比如就在最近,燕云地区竟然还有人敢暗中反抗,甚至偷袭宋军的粮道,这些人虽然造不成太大的危害,但也十分烦人。
因此想要让燕云地区归心,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利益方面的处理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化百姓,让百姓们彻底归心,而这注定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达到了。
宁复在大同呆了十天左右,因为大同府城的内乱,耶律俨一家受到的冲击极大,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死于乱军之中,一个受了重伤,家人也死伤大半,唯独耶律俨活了下来。
这也让耶律俨对契丹人痛恨之极,于是帮着宁复和章楶对城中的契丹人展开了残酷的镇压,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西京的契丹人一扫而光,让章楶少了很多的麻烦,甚至宁复都考虑要不要把耶律俨带到析津府去,让他帮自己清理契丹人了?
不过最终宁复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虽然清理契丹人的势力是必须的,但也没必要用太激烈的手段,毕竟燕云十六州内的契丹人也不少,如果真激起他们的反抗,他也要花费一些力气镇压。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温水煮青蛙,一点点的挤压契丹人的生存空间,必要时还可以给契丹人归化的机会。
历史上的契丹人之所以消失,一方面是女真人对他们的屠杀,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彻底的融入到其它的民族之中,甚至连契丹人自己的文字在后世都无人认识了。
回到析津府后,宁复也开始着手对治下的各州进行一些治理。
不过因为朝廷派驻的官员还没到,所以宁复能做的并不多。
无非就是拉拢一些亲近大宋的世家豪族,借助他们的力量,清剿那些反对大宋的豪族势力,加强对几个州的管理。
也就在宁复对几个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之时,燕云失陷的消息也终于传到了辽东。
“砰~,耶律俨老儿,早知道他如此狼子野心,早就该灭他满门,汉人果然不可信!”
大帐之中,耶律延禧气的把桌子掀翻,砸了两个烛台怒道。
燕云失陷虽然在他的预料之中,但是当大同失陷的消息传来时,还是让耶律延禧怒火万丈,特别是耶律俨投降大宋,更让他无法接受。
因为在耶律延禧看来,耶律俨本是一个汉人,却世受皇恩,甚至赐他国姓,将他立为汉人的一个标杆,却没想到连他都背叛了大辽。
“陛下息怒,耶律俨虽然可恨,但木已成舟,再怎么愤怒也无法改变燕云的局势,还不如多考虑眼下,只要咱们打败了女真人,灭掉了所谓的金国,到时再挥师南下,定可一战而收复燕云!”
这时有人站出来道,这个说话的人正是萧奉先,虽然他不愿与宁复在战场上相见,但正所谓各为其主,如果直到了那个时候,他也绝不会手软。
“没错,区区宋军不足为虑,要不是他们趁着边境的兵力空虚偷袭,燕云怎么可能会丢?”
耶律延禧闻言赞同的点了点头,他自始至终都没把宋军放在眼里,甚至认为自己的大军一到,宋军就会望风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