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并汉 > 第136章 天下大势的走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0136§ 天下大势的走向

《搜神记》:……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竺尝从洛归,未达家数十里,路傍见一妇人,从竺求寄载。行可数里,妇谢去,谓竺曰:我天使也,当往烧东海麋竺家,感君见载,故以相语。竺因私请之,妇曰:不可得不烧。如此,君可驰去,我当缓行,日中火当发。竺乃还家,遽出财物,日中而火大发。初平中,时徐州牧陶谦延揽竺为别驾从事。灵丘董先来访,谓竺曰:陶徐州寿六十有三。当思退路。竺遂暗投。后兴平中,陶徐州果如先所言。……

光和四年,麋竺初见董先。

当时董先身高不足六尺。

如今已是八尺有余。

当年的麋竺已是家主。

如今更显成熟稳重。

他雍容沉稳,不焦不燥。

令董先感到舒服。

而董先长期居住在北境。

皮肤有些干燥,脸颊微红。

虽然身形有些瘦。

但却也豪气干云。

两人再次见面。

十分热情。

先聊私事。

这些年下来。

董先取字进贤。

由并州刺史到如今的灵丘侯、并州牧、征北将军。

而麋竺也是徐州牧的别驾从事。

两人各有所成。

而北上的麋芳和麋贞。

麋贞在董固手下做事。

董固十分满意。

董固满意。

就相当于对麋贞工作的肯定。

麋竺听了也十分高兴。

接着提到麋芳。

董先提及。

麋芳因其弓马娴熟。

现在就任平乱旅副旅长。

将要驻守大别山。

并有意无意地暗示麋竺。

到时还请麋竺给予支援。

麋竺听到董先让自己的弟弟麋芳进驻大别山。

不由狐疑。

基地不是在并州吗?

不是在灵丘吗?

怎么跑到大别山来驻守呢?

但随后一想。

莫非这董先并不想偏安一隅。

意在四方?

可麋竺毕竟是麋竺。

他不露声色。

他觉得这事就像经商一样。

此事应该由董先主动提起。

自己不能表现得太过急切。

有求于人与被人请求。

这将会影响成交效益。

麋竺从小便久经商场。

他比旁人都清楚这点。

而董先只是试探。

见麋竺没有反应。

于是也就不当回事。

两人继续聊天。

提起近来的消息。

推测天下大势的走向。

聊到最后。

董先甚至问起那个传说。

就是麋竺从雒阳返家时。

遇到天帝使者的故事。

麋竺离家数十里,遇到路旁有个妇人他请求顺路搭车。

二人同行二十余里后,妇人辞谢,并提醒麋竺:

“自己将要去烧东海麋竺家。”

“因为感觉麋竺是好人,所以提醒他,让他早做防范。”

麋竺私下向妇人求情。

但妇人说:

“不能不烧。但可以给出时间产,让你快点回家。”

同时妇人还透露起火的时间。

就是在正午。

于是麋竺快马回家。

让人把财物都搬出来。

果然正午一到,火就莫名其妙地烧起来了。

而麋竺因此逃过一劫。

麋竺听董先的询问。

不由哈哈大笑。

他也不置可否。

保持神秘。

这也是麋竺经商之道。

董先知道这样没有办法。

于是正视麋竺。

一脸严肃,说道:

“我不知道你是否真的遇到过天帝的使者。”

“但我预测过很多事,都没有偏差。”

“想必那些事你也曾有耳闻。”

“如今我念及多年合作的情谊。”

“所以想给你及东海麋氏一条道路。”

“不知你可愿意听一听?”

麋竺看见董先一脸正色。

他知道正事来了。

于是也一脸严肃回答:

“请将军明示。”

以将军称呼董先。

也显示麋竺更看重将军号。

麋竺知道,乱世之中。

只有手中有兵,才能有安全感。

这也是麋竺正在做的事。

训练属于麋氏的部曲。

四征四镇四平四安。

这并非是常设将军号。

位在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及前、后、左、右四将军之后。

甚至也在度辽将军后。

但却是在杂号将军前。

而同样是州牧。

董先是征北将军。

而陶谦是安东将军。

显示了董先和陶谦在进行眼中。

不,或者说是在董卓眼中的强悍程度。

所以他有心偏向董先。

但却担心徐州、东海、朐县的利益。

毕竟县官不如现管。

董先听了麋竺的称呼。

比之前正式了许多。

于是接着说:

“我看这陶徐州活不过六年。”

“六年后,东海麋氏该如何?”

“不如你依旧选择我,但又不必背叛陶徐州。”

“你照旧当你的徐州别驾从事。”

“但有时替我接应照顾一下平乱旅。”

“北边泰山是平乱旅的驻守中心,由旅教员管亥坐镇。”

“南边大别山是平乱旅的左翼,由旅长太史慈和副旅长也是令弟麋芳驻守。”

“平乱旅的工作重点在于经营扬州,与山越及各地豪右打交道。”

“同时维持从扬州、徐州、青州、冀州到灵丘这一线的物流畅通。”

“另外,还会负责本地区董氏土楼坞堡受袭时的增援。”

“到时若有情况,可以及时提醒平乱旅避开徐州锋芒。”

“或替平乱旅在陶徐州面前美言几句。”

“避免陷入双方为敌的情况。”

麋竺想了想。

好像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就是互通有无,保障一下后勤嘛。

好像没啥大不了的。

而且身为商贾。

若能保持商路的畅通。

对徐州也有好处。

对自己更有好处。

麋竺想清楚后。

当场答应董先。

愿意为董先充当平乱旅的徐州接应人。

当然了,自己的弟弟也在里面。

身为兄长,不照顾也不行。

这个弟弟的脾气,别人不清楚。

自己可是很清楚的。

当年上灵丘,便要求他要多听妹妹麋贞的话。

如今自己驻守大别山。

千万不要生出什么事端。

好在董先让旅长太史慈也在大别山。

这样出了问题,麋芳也不算是第一责任人。

董先搞定麋竺。

休息一晚后便启程前往琅琊阳都。

从朐县往北偏西方向。

过沭水和沂水。

大约三百余里。

按麋竺的估计。

需要七到十天。

诸侯讨伐董卓。

这让朝廷没钱。

董卓身为相国。

这事只能他来想办法。

于是李儒又给董卓出主意。

让人熔化五铢钱。

改为铸造董卓小钱。

为了铸造更多的董卓小钱。

董卓让人尽数搜刮雒阳和长安的铜制品。

包括铜人、钟虞、飞廉、铜马之类。

铜人就是秦始皇梦到长人时铸造的铜人。

钟虞则是鹿头龙身的铜像。

飞廉是雀头鹿身蛇尾的铜像。

以及用铜铸造的马匹。

等等。

都被拿来当成铸钱的材料。

董卓小钱没有轮廓和花纹。

轻易就可以被人伪造。

而且大小不一,没有规矩可言。

十分不方便日常的使用。

因此钱开始变得不值钱。

而物品开始越来越值钱。

一石谷子就要小钱数万。

这样一来。

导致更多的人不用铜钱交易。

改以物易物。

从熹平六年开始。

董先率先以物易物。

后来更是如此。

收藏金银铜铁。

却以米粮为酬。

中平元年开始。

便是如此操作。

直到现在,效果才显示出来。

再加上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

凭票券领取。

这让董先辖下各地。

不受影响。

再加上有南北粮食基地。

有沿海港口码头盐场。

和日常自力更生原则。

以及新控制的河东宝池。

这些都让董氏家宰董固。

在危局中游刃有余。

七月处暑初候。

天上的老鹰奋力捕杀飞禽。

清亮地鹰唳,惊空遏云。

一派肃杀萧瑟。

阳都城外,沂水岸边,诸葛宅院。

徐州军管旅旅教员莫申陪同董先来到门口。

看着衰败的院落。

夯土墙缝的小草。

木梁上挂的蛛网。

已经掉漆的院门。

一切是那么杂乱。

而且又蒙着灰尘。

看得出这座宅院已经很久没有修缮了。

更显乱世无奈。

当年家主诸葛珪病逝。

董氏集团的代表。

兖州商队长莫巳曾奉奠仪万钱。

并提出邀请。

但被当时继任家主诸葛玄拒绝了。

如今莫申陪同董先登门。

结果会一样吗?

当年邀请未成。

诸葛玄带侄子侄女返回阳都。

莫巳便将诸葛家的情况移交给莫申。

由莫申在徐州跟进。

诸葛珪新逝,后事丧葬,养育幼子,家无余财。

莫申也没少借口帮助。

但诸葛玄始终没松口。

说到底诸葛玄还是传统思维。

儒士不和成天把利益挂嘴上的商贾来往。

当年诸葛丰刚直耿介,杀身以安国,蒙诛以显君的风骨。

可不能被后人给败坏了。

正因为如此。

诸葛玄宁愿自己率领大家躬耕田亩,耕读传家。

也不想沾上一丝铜臭。

但面对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侄子侄女们的想法却不一样。

何况这侄子侄女们还不是同一个妈生的。

诸葛亮,上有兄长诸葛瑾,下有小弟诸葛均

诸葛瑾,熹平三年生。

小时曾到京师求学。

主要学习毛诗、尚书和左氏春秋。

十二岁时,母丧返家守孝。

十五岁时,父亲病逝。

留下八岁的诸葛亮和不足两岁的异母幼弟诸葛均。

这近一年来,诸葛瑾没有退缩。

他毅然接受命运的考验。

他照顾幼弟,服侍继母恭谨守礼,颇有长子风范。

他为自己取字子瑜。

意为像美玉一样有光彩。

可见诸葛瑾不甘于平庸。

不过现实毕竟是现实。

光有一腔热血,却无半点谋生手段是不行的。

光是父亲后事就不是他能处理得了的。

好在有叔父诸葛玄出手。

不然如何能想像。

一个未满弱冠的少年郎。

要如何才能担负起父亲后事和寡母幼弟的生计呀?!

诸葛亮之上还有两位姐姐。

长姐生于永康元年,已经嫁给南郡蒯祺。

当年兄长诸葛瑾在叔叔诸葛玄的陪护下,到京师游学。

走的正是姐夫蒯祺的路子。

要知道中平元年。

蒯祺的叔叔蒯越。

正是大将军何进的东曹掾。

再加父亲诸葛珪是泰山郡丞。

先祖诸葛丰是前汉司隶校尉。

所以诸葛氏与剻氏两家联姻。

也就门当户对,顺理成章了。

二姐生于熹平末。

还未及笄。

协助继母照顾幼弟诸葛均。

她只希望能嫁个好人,有个好归宿。

最好还能对娘家一些帮助。

这样她就心满意足了。

至于诸葛亮自己。

此时正是连狗都嫌的年纪。

他成天搞东搞西。

满脑子想的是如何让他们家过上好日子。

他最佩服的也是那些能让人过上好日子的人。

比如管仲,乐毅。

既能富民,又能强国。

董先站在诸葛宅院门前。

听着莫申的简介。

不由有些迟疑。

这样贸然上门。

能有作用吗?

诸葛玄的老派保守作风。

诸葛瑾的家族责任。

而自己看中的诸葛亮。

还只是一名九岁孩童。

莫申汇报完。

便安静地站立一旁。

身后的亲卫连,把周围都堵得严严实实。

现场鸦雀无声。

大家都在等着董先发号施令。

但诸葛家的邻居就不一样了。

现在时局不稳。

突然来了一大堆膀大腰圆的壮士。

二话不说。

围住诸葛宅院。

这让他们纷纷议论。

看这些人的装扮。

整齐划一。

令行禁止。

为首者更是万众瞩目。

地位应该不凡。

是诸葛氏得罪什么人啦?

还是被什么人看中了?

闲言四起。

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甚至说是诸葛亮的二姐被人看上了。

人家上门抢亲。

董先站了不知多久。

如果不算先前商队登门。

这只能算是自己一顾诸葛。

进去吗?

但先前诸葛玄的态度摆在那里。

这次大概率还是不行。

不过自己如今可是灵丘侯,并州牧,征北将军,持节钺。

可不是普通百工起步,商贾兴家的代表了。

会不会有一丝丝改变呢?

不进去吧?

但自己千里迢迢来到这里。

不就是为了见出师表的作者一面吗?

诸葛孔明。

这个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代表人物。

值得自己走这一遭的。

想到这。

董先心中好像有了主心骨一样。

对呀。

管他的。

能不能招揽到另说。

但见一见蜀汉千古丞相一眼。

尤其是九岁时的模样。

这一趟也是物超所值。

董先这才让莫申上前拍门。

果不其然。

来开门的正是身高五尺的九岁总角小儿。

可以看出,他是一路小跑过来的。

还有些气喘吁吁。

甚至还摔了一跤。

这不膝盖上还沾着院子的土。

透过打开的门。

向里望去。

小院不小。

可能是诸葛珪在郡丞任上所置办的。

还带着办完丧事后的标志。

里面到处是成捆的麻杆。

孩童见院外黑压压的壮士。

不由有些惊恐。

但他仍然沉着地行礼,并问道:

“诸位,所来何事?是否要找家叔?”

莫申上前一步。

将怀中抱着的野鸡送给孩童。

然后,拱手对着孩童行礼:

“我们是董氏综合经营集团的人。”

“冒昧登门打扰,是想问一下定制的绳子可编结好了?”

孩童接过野鸡。

然后听了莫申的话。

想了想,有些疑惑。

的确,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这董氏综合经营集团。

经常到自己家里来采购。

什么织的布,编的筐,捻的绳,做的蓑衣斗笠等等。

但今天这礼节也太正式了吧。

要知道登门拜访送见面礼。

不同等级所送的礼物是不一样的。

诸侯见面时送的是兽皮装饰的束帛。

卿大夫见面时送的是羊羔。

大夫见面时送的是大雁。

士人见面时送的野鸡。

而庶人见面则送鸭。

从事百工商贾等贱业的人见面时则送鸡。

再说了。

要个绳子,也用不着来这么多人呀。

你搁着骗谁呢!

但孩童不动声色。

他也知道。

父亲诸葛珪虽然死了。

但家人的生活还要继续。

所以女眷纺纱织布。

农闲时编筐捻绳,以补贴家用。

这些都是传统家庭小手工作坊的生存模式。

也是小农经济的常态。

就算是诸葛家再清高。

也要吃喝拉撒睡一样。

无法免俗。

所谓农耕文明。

为何能闭关锁国。

其实原因就在于:

自给自足四个字。

父亲死了。

虽有叔叔照顾。

但平白无故给叔叔家添麻烦。

心里总是过意不去。

幸好这董氏综合经营集团。

很关照自己家的生意。

别人还需要上街叫卖。

唯有他们诸葛家,都是上门订货。

其实诸葛玄也知道原因。

但他不露声色。

家道中落。

自己也有家庭。

如今又多了兄长的继室和三子一女。

而且年纪都还很小。

并未到可以独立谋生的阶段。

于是他也只能口嫌体正。

嘴上坚持不与商贾同流合污。

但私下仍然默许诸葛瑾出面。

这么多人需要养活。

他也没有办法。

孩童知道自己有求于人。

也知道这不是他所能应付的。

于是向屋内大喊:

“兄长,是来要绳子的。”

传统麻绳,是利用麻纤维的互相纠葛缠绕制作而成。

主要分为浸麻和拧绳两步。

胡麻高约一丈,春季种植,秋季收割。

收割完胡麻。

要先撸掉叶子,摔打柔软。

然后绑好放进沂水沤制。

要注意沤制均匀,最好常来翻动。

接着用麻绳纺车。

进行拧绳。

拧绳时需多人配合。

一边摇动纺车。

一边取麻进行加捻填充。

最后按客户需求确定麻绳粗细。

比如家中常用的绳子一般用近二汉斤的麻打一丈绳。

牲口绳套用的则要三汉斤的麻打一丈绳。

负重越重,所需麻也越多。

从春季接订单种麻。

到秋季收割制作。

但眼下七月处暑刚过。

才开始收割胡麻。

沤制还需十几天,更不用说拧绳了。

这会不会有点急呢?

屋内诸葛瑾听到弟弟的喊叫。

于是大步走了出来。

孩童见兄长出来。

这才退后。

站在兄长身边。

眼神乌溜溜盯着院外的亲卫连。

十六岁的诸葛瑾。

身高不到八尺。

长得容仪俊爽。

经过这些年变故。

眼神更为坚定。

他一来就对着莫申行礼。

看来是认识莫申的。

莫申见状。

赶忙侧身让开。

让董先处于c位。

董先这才抬脚上步。

对着诸葛瑾和他身后那个可能是孔明的总角孩童。

一板一眼地回礼并恭敬地说道:

“我乃灵丘董先,前来拜访。”

莫申在旁补充道:

“这是我家主公,新任征北将军、并州牧、持节钺,灵丘侯董先。”

“去年诸葛郡丞病逝,我家主公曾令人奉上奠仪。”

“这段时间,诸葛家织的布,编的筐,结的绳,皆是由我董氏所购。”

诸葛瑾和孩童听见莫申的介绍。

再看董先。

有些不敢相信。

要知道如果没有家世背景的话。

普通庶民举个孝廉都要满四十岁才行。

这董先看着不像呀。

另外并州牧是中平五年才重新设立的。

一般都是履历丰富的人才有资格。

这董先何德何能呢?

片刻失神后。

诸葛瑾才回过神正式介绍:

“我名瑾,表字子瑜。这是二弟,名亮,拜见明公。”

登门来的,定然知道登的是诸葛家的门。

所以姓氏就不用介绍了。

诸葛瑾一边介绍,一边指了指身边的孩童。

董先听了,心想:

果然没错。

原来亮亮小时候长这样子呀。

粉雕玉琢,眉清目秀的。

看来诸葛珪死前,并没有让他们受苦。

诸葛亮见董先直勾勾盯着自己看。

有些不好意思。

于是他想打破这种尴尬的场面:

“难道最早的光和犁就是由明公所打造?”

光和犁就是董先在光和元年向中山郡守臧旻献的犁。

当时凭献犁之功为父亲晋了民爵。

还认识了臧洪,甚至还与张角在甄氏私旅中对赌了天下。

董先见诸葛亮开口了,不由高兴地回应:

“也不是,我只是出出主意,具体由族中的百工匠人所打造。”

“不过,我当年与你现在的年纪一般大哦!”

诸葛亮听了,又问道:

“明公当年是如何想的?为何会想要用活动的辕头。”

董先笑着回答:

“自己当年经常被嫡长兄欺负。想要摆脱庶孙不被重视的地位。”

“刚好看到人力牛力太浪费,转个弯太麻烦。”

“于是联想到这野鸡的头都可以左右转动。为何不让这犁头也转起来呢?”

董先的回答,有动机,有原因,有着力点,听着就觉得很合理。

诸葛亮听了,也没觉得有问题。

一旁的诸葛瑾听两人聊起来了。

于是插话道:

“不如进院内再谈,只是明公这手下,院子太小,怕是容纳不下。”

董先回头招来成、武、典韦和许褚。

外加莫申一同进入院中。

其余亲卫则在院外等候。

而诸葛亮乖巧地趁此机会,去拿草席。

他抱来四张草席。

按方位铺在院内。

主席自然是诸葛瑾。

董先和莫申一席。

成与武一席。

典韦和许诸一席。

自己则又去端来几案。

奉水招待客人。

一番忙碌。

七人总算安坐。

董先绝口不提绳子的事。

一面向诸葛瑾介绍这一路所见所闻。

当然主要是强调人间辛苦,黔首受累。

另外重点还描绘了兵祸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诸葛瑾本想解释这绳索还没完成的事。

但买家不谈生意。

卖家自然也不好提起。

甲方的威力。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