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并汉 > 第64章 这吕郎言而有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24

    +
  • 恢复默认

§0064§ 这吕郎言而有信

《荐董先书》:先力学好算,言必信义。揆其器量,国之元宝。宜入太学,勿使蒙尘。

再次南下。

董先特意提前让众人在南草甸练习了一下用骑兵三件套骑马。

如今董先有童子郎的身份,骑马不受限制。

为方便行事,在董先授意下,益和枝还练习了一下女扮男装。

另外,董先和众人商议了一下事务的安排。

董侠乡的事务、各私矿项目均由父亲董建接手。

他有高柏和蒲冶两位大匠辅助,外加母亲莫瑶也是知书达理,还有陈善从旁协助。

百工堂、商团、商队、仓库、农庄、后勤保障等由董固接手。

他的董氏本部已经建设很久了。

安全的事就交给叔叔县尉董武看着。

灵丘如今只剩三营,内有各营管理团队。

三位营长铁军、强兵、黄龙都是董武带出来的兵。

必要时都可以发挥作用。

而太平道两万匠人,尤其是董先提醒他们注意的群体。

此行南下,如果入京师为童子郎。

那可能最少要待三年。

事关灵丘安危。

董先不得不留下后手。

他给关羽、赵云和褚燕送去锦囊。

锦囊内容,外人无从得知。

南下路线,是先到中山郡学,参加毕业典礼。

然后到陈留,找蔡邕弟子阮瑀、路粹,并打包书简托运北上。

最后就是去吕范家乡,为吕范成亲助力。

董固身为大管家,当然要提前把消息往下传递。

现在谁家的私驿也不如董氏私驿。

每个郡县都有马匹。

而且都有综合经营场所。

前开张,中住宿,后工坊。

内有娱乐表演,有餐饮服务,还有告示栏协助留言寻亲。

住谁家不如住自家。

只要安排得当,到处都有人接待,住得舒服不说,关键还不用另外花钱。

等一切准备就绪。

七月处暑。

太阳还未露面。

董先、典韦、益、枝、成、武外加吕范,一行七人趁着清晨天气凉爽,轻装出发。

每人除了过所路传、身籍名数外,随身还携带十金以备日常开销。

另外再加上日常用的水囊、食袋和随身钢制配剑。

还有莫瑶和蔡琰为众人求来的黄神越章印。

他们第一站便是嘉牙亭农庄。

太那水土楼坞堡到嘉牙亭,超过一百里的距离。

从太阳未升到太阳落下,整整一天,众人大汗淋漓。

就算有骑兵三件套加持,那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农庄负责人董畛早就接到冀州商队长董忠的通知。

而这嘉牙亭也属董侠乡所辖。

亭长也是县尉董武的下属。

两人已在亭舍等候半日。

看到董先到来。

急忙沏茶解渴。

并准备补给。

董畛现在日子过得舒服。

完全不用担心天气影响收成。

而且嘉牙亭农庄做为重要节点。

每年还有物流合股分成可拿。

这日子比之前好太多了。

等自己的儿子董戎到总角之时。

他还想跟董先商量一下。

送入桃山书院。

在他看来,这桃山书院就是董氏私学。

六百孤儿,按年纪,按自愿,因材施教。

这孤儿都能教了,何况董姓子弟。

董畛一夜殷勤有礼,事必躬亲,唯恐不周。

董先自然能够明白。

他心安理得。

次日入常山关。

关尉还是小狗子。

这些年,承蒙董先商业项目。

这常山关越来越热闹。

为往来物流、商贾服务。

卖胡饼蒸饭,热汤酒水,甚至是腌菜咸酱。

这周边里邑都有人过来贩卖经营。

关尉关卒,自然也有好处。

所以他们也是礼遇有加。

卢奴县城西北的深潭边。

上次经过七天的路程,这次只花了不到四天便已到达。

还是依旧风景优美,空气清新。

梨木匾上中山郡学四字依旧斑驳。

青砖单阙,为人指引。

出来迎接的只有同学祝广。

他年纪渐长,体型有变。

但脸与神色,还和三年前无异。

董先赶忙下马。

“祝兄,还劳烦你亲迎!”

祝广拱手回答:

“阿虎,当年同学三人,只你一人为郎。此事当贺,为兄自然不能落于人后。”

董先看不到当年那个小师弟甄豫,于是问:

“祝兄,那阿豫呢?”

祝广有些难过:

“阿豫年初时,染疫已去!”

看来在今年年初疫情中死去的人还不少。

董先想起董玉珠,不由露出伤心神态。

祝广见了,便安慰董先:

“无妨,早晚都要相见。”

说完还笑了起来。

这是安慰人吗?

董先腹诽。

祝广见董先没有回应,于是接着说:

“阿虎,程师长已在亭中等候,不如随我过去吧!”

董先点了点头。

两人一前一后,进入郡学。

老师程顺更老了,更瘦了。

但他还是挺直了腰,加上进贤冠,显得更高。

当他看到这个生而知之,有仙授之能的弟子。

便露出难得的微笑。

董先一进程顺,大礼参拜,并献上蔡邕亲笔题字的折扇。

虽然他只跟程顺学了一堂课。

但却是有官方认证,行过拜师之礼的,入了门墙的正式弟子。

而且董先每年都有让人送信送礼问候。

所以两人并不陌生。

程顺看着董先。

开口道:

“阿先,听说朝廷允你父举郎一人。如此为师多此一举了。”

董先不解:

“不知师长何意?”

程顺转头看向亭外的天空:

“我本意举你入雒阳太学,继续学业。以你算盘成就,必能被倚重。”

“过早执戟,怕你不堪其烦。”

董先这才明白,原来程顺是想让自己上太学。

不想让自己过早参加工作。

才十三岁。

然后就要去为皇帝站岗。

这可是童工。

还是听老师的话,去上学好一些。

董先赶紧向程顺表达感谢。

程顺让董先带着祝广一起。

自己已经老了,要回家了。

关门弟子本有三人。

都是精挑细选,资质上佳。

但无奈甄豫福薄早亡。

希望剩下的两位弟子能互相扶持。

程顺告诉董先。

这祝广的爷爷是祝恬。

中山卢奴人。

延熹二年梁冀死后任司徒。

延熹三年六月去世。

去世时弟子都来送别。

有的甚至弃官扶棺归葬。

这里面就有刘焉。

董先一听就明白了。

这又是老师程顺给自己留下的财富。

于是表情复杂,不知该说什么。

程顺知道董先已经明白自己的意思。

于是也不说什么。

两人一高一矮,一老一少相对无言。

祝广在一旁听到老师提起自己。

于是打破沉默:

“师长、既然要广和阿虎一起游学,不知能否返家告知?”

程顺点了点头,看了一眼董先,又说:

“带上阿虎,一起去吧,休息两天,记得来参加典礼。”

祝广和董先拱手答唯。

两人退下。

随后董先和祝广去了一趟祝家。

董先的名头在乐呵呵刻意推广之下,已经很响亮了。

不说之前献犁抗疫,就说为他特立一乡,这也足以惊动世人。

但中山祝氏,怎么说也是出过司徒公的家世。

自然不会低了自己,抬高董先。

虽说祝家自从祝恬去世,家传《周礼》蒙尘。

甚至不如弟子刘焉学得精。

刘焉在阳城山居住时,还在山上积学教授。

而祝家人口虽多,也有家学,却无人能教。

这也是祝广入郡学的原因。

先到郡学学基础知识,再回家精研家学。

此时听到老师程顺要让祝广跟随董先游学。

心中颇有不满。

跟谁不强呀?!

哪怕是跟着祝恬的弟子刘焉,那也是一位宗室子弟,不也比一个乡有秩强吗?

况且这董氏靠的是商贾贱业发家。

怎么能因此落了祝家的门面。

祝广毕竟还未加冠。

所以这件事上还是要听从家人的意见。

虽然他也想到外面走走、看看。

但却没有自己决定的权力。

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像刘大耳的母亲一样。

才十五岁就敢让他到外面游学,独自闯荡。

祝广有些抱歉。

董先也始料未及。

不过并不影响两人的交情。

于是董先向祝家提议。

前议郎蔡邕眼下在桃山办学。

祝广可以入桃山书院。

一边是董先这个小混混。

另一边是蔡邕这个文学巨匠。

一边离家远,一边就是自己家乡。

祝家闭着眼也知道该怎么选。

接下来的两天里,董先一行七人在祝家住了下来。

祝广与董先相处愉快,以兄弟相称。

同时也到了升堂拜母的阶段。

随后的毕业典礼也很顺利,董先又多了一份中山郡学荐入太学的推荐书。

五天后,董先离开程家,继续南下。

随行的还有程顺。

他家在兖州东郡东阿县。

他已经年满七十岁,到了致仕的年纪。

而董先南下,刚好与他顺路。

虽说不完全顺,但也只是往东拐了一点点。

作为关门弟子,随行护送老师返乡,这也是弟子之义。

为了怕老师一路颠簸。

董先用稻草把车轮包裹减震。

想让老师坐得舒服一些。

这些事本来成、武要做。

但董先坚持亲力亲为。

这让程顺大为满意。

而董先知道程顺家住东阿。

不由起了另一个心思。

不知那个程昱,不现在可能还叫程立,与老师有没有关系。

这可是位敢吃、敢做人肉干的狠人。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算起来,程顺与程昱相差有二三十岁。

应该是族叔侄关系。

从卢奴到东阿,六百多里。

走了近二十天,一路董先动用董氏各地综合经营场所。

好吃好喝招待,半点也不用程顺操心。

而程顺见综合经营场所,处处新鲜。

比如组合桌椅,免去跽坐时的不适。

比如吃饭时,有人表演戏曲。

看得出有些曲目是用董先的故事为模板编撰的。

还有茶水。

虽然入口有些微苦,但入喉却能回甘。

暖暖的,肚子很舒服。

而知道董先携师南下,兖州商队长莫巳更是早在州部界上迎候,鞍前马后,唯恐不周。

东阿县城外。

程氏族人,董氏商贾早已人头攒动。

东郡郡守曹绍特别指派郡功曹,在县丞王度的陪同下,一起迎接程顺。

并当场授予鸠杖。

当年汉文帝颁布的《王杖诏书令》,直接赋予七十岁老人有一定的特权。

比如:

可出入官府节第,行驰道中;

经商不收税;

其地位待遇与“六百石”官吏相同,可以入官府不趋,吏民有敢欧辱者,逆不道,弃市。

这种阵仗,对程顺来说,也不曾多见。

族中有人被授鸠杖,又有郡功曹亲迎亲授。

这也是东阿程氏的荣光。

董先个子虽矮,年纪虽小。

但陪着老师,也是亦步亦趋。

丝毫不敢落后。

他倒也不是想沾老师的光。

他只是想看看那个身高八尺三寸的程昱。

先结个善缘。

免得到时被做成人肉干。

董氏在东阿的合股伙伴,薛氏家主薛房也前来迎接。

他在莫巳的陪同下也挤到董先身边。

一脸笑意。

合股这些年,他可没少赚钱。

董先终于看到程昱。

个子有些显眼,又有一副漂亮的胡须。

不过程氏基因不错,普遍都高。

老师个子也高,仙风道骨一般。

只见程昱单独站在一边。

无人理睬,也无人相伴。

仿佛与此事无关。

董先暗中把老师往程昱那边带。

程顺这才看见程昱。

程昱赶紧向程顺行礼:

“族叔,回来啦!”

就这,没了!

董先不由着急。

程顺对着程昱点了点头,抚了抚长须,说:

“原来是仲德族侄,可有想要出仕?”

董先一听,这程昱也有近四十岁了。

原来一直在家务农,并没有就任郡县。

看来就是因为有个性,跟周边的人格格不入。

好像只有老师知道他有些能耐。

不过现在要再加上我了。

于是董先问程顺:

“老师,此是何人?”

程顺为董先和程昱介绍。

“此子是我关门入室弟子,姓董名先。”

董先听了,连忙对着程昱行礼:

“先后学末进,向先生行礼。”

程顺也不管董先,他接着说:

“此人是我族侄,名立,字仲德。我族侄性子与我颇为类似,特立独行,但胸藏文墨,腹有诗书。”

程昱听到程顺的夸奖,不由老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

对方是程顺的弟子,自己也是向董先行礼示意。

程顺看着两人:

“二人有空可以多多来往。”

经过近二十天朝夕相处。

这董先的性子他也算了解一二。

平时没事总喜欢出神。

如此大献殷勤,一定有目的。

程顺看破也不说破。

但却为董先创造了一个机会。

为二人引荐,日后如何,可是要看你们自己。

董先心知肚明。

于是暗中让成给董固传信。

这东阿县,每年除了给老师写信送礼之外,还要再加上一人。

便是程昱。

不过此时的程昱并不是很在意董先。

一个四十出头的油腻中年男人。

怎么会对一个十三岁的小孩有过多关注。

他仅仅是因为族叔程顺的介绍,才礼节性的行礼。

并不是董先的迷弟。

八月,四百尺观起于阿亭道上。

九十多米的高度,宛如一座小山。

矗立在雒阳城外。

这又是房阿强的手笔。

同时也为董先赚了数百万钱。

刘宏决定建此观。

意在为自己耀武。

为害北境十数年,不可一世的鲜卑大人檀石槐。

终于命丧于自己之手。

这份功劳,建小小的四百尺观。

又算得了什么?!

另外,鸿胪寺有奏,明年日南郡以外的人要来贡献。

吾也要借此向他们立威。

东阿县事毕。

董先便要继续南下。

毕竟还有很多事情等着自己。

时间耽搁太久,不好交代。

董先在莫巳指引下。

来到渡口。

一行七人打算乘坐物流平底船。

沿瓠子河入大野泽,转济水,到封丘,顺阴沟水,到浚仪县,转鸿沟水南下,到陈留圉县。

按照蔡邕的交代。

他们要先找阮瑀和路粹。

这两人都是陈留人,而且都是从小跟着蔡邕学习的入室弟子。

因蔡邕被流放,才离开雒阳返回陈留。

一路在船上待着。

时间过得很快。

十天之后,他们已经到了陈留。

有商团商队的帮助。

董先很快就出现在阮瑀和路粹的家中。

递上蔡邕的书信。

两人向家里禀告后,同意北上。

然后众人来到县南三十里的蔡氏宅院。

宅院由蔡邕从弟蔡谷看护。

在董先奉上蔡邕书信后,蔡谷也开了绿灯放行。

正当阮瑀和路粹带着莫巳的人在清点书简,其他人在旁边帮忙搬运之时。

董先无事,突然想起蔡琰交代自己的,到了圉县打开装神印的锦囊。

于是他解下腰间锦囊。

里面除了神印外,还有一张折叠整齐的纸。

纸里写着,让董先帮助自己找一下母亲为自己做的布偶。

说是当年母亲生下自己后,没多久就生病死了。

这个布偶是母亲留给自己的念想。

后来随父亲到雒阳,便留在老家。

所以借董先到老家为父亲办事的机会。

让董先帮自己把布偶找来。

这只是一件小事,跟运书简这样的大事相比,微不足道。

董先想也没想,立刻去为董琰寻找布偶了。

蔡谷让儿子蔡睦,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带董先去蔡琰住过的房间。

其实也没什么稀奇,房间很久无人居住。

落了一层厚厚的灰。

董先翻遍竹箧,终于找到可能是蔡琰的布偶。

它正与一堆针头线脑放在一起。

董先看了看这个又脏又旧的布偶。

他突发奇想,打算为布偶洗了个澡,并为它缝制t恤、短裤。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五六千件书简,一连整理十天。

别人忙着正事,董先忙着小事。

一边缝制,一边还在想着蔡琰看到后的表情。

这下把蔡谷看得莫名其妙的。

只有三岁的蔡睦,一直跟着董先,鞍前马后,乐此不彼。

众人终于整理完书简,并给蔡谷留下书单。

相当于收据,要知道这书简可不便宜。

正所谓,遗之千金,不如遗子一经。

这数千简就这么让人拉走,这要不是有蔡邕的书信为证。

蔡谷也不可能贸然同意的。

按董先安排,这批书简要由兖州商队长莫巳亲自押送北上。

交到蔡邕之手。

而阮瑀和路粹会随行押送。

而蔡谷在最后一刻,也决定跟随北上。

他还是有些担心。

自己带人亲眼看着,也比较放心。

一来可以确认书简的归处。

二来可以亲人相聚。

董先自然不会反对。

沿途都有各县综合经营场所。

自己已经体验过了。

不成问题。

安排好这件事后,典韦提起自己的老家己吾县就在隔壁。

想回去看看。

富贵不返乡,尤如锦衣夜行。

能给下属长脸的事。

董先当然没问题了。

怎么说典韦也算纳缣赎罪了。

经过几次战斗,现在也有爵位在身。

已经不是当年愤起杀人的愣头青。

再加上此行轻装快马。

一行七人,华衣神骏。

己吾县和游侠见了典韦,十分羡慕。

纷纷要求跟随。

看着典韦哀求的目光。

董先没有拒绝。

这能显示典韦的地位,又能满足典韦的虚荣心。

当然了,这也能增加典韦对董先的忠诚度。

只是他们没有马,只能步行。

好在,他们要返回鸿沟水,到项县转颍水支流细水到细阳县。

八月秋分二候。

虫子少了。

但迎接董先一行的人却多了。

东方商团长祈干、豫州商队长莫午带着人马过来迎接。

项县位处鸿沟水和颍水及细水交汇之处。

是物流集散点。

所以人手充足。

下一站便是吕范家乡。

沿细水二百里,便是细阳县。

位于细水之阳,这就是细阳县来源原因。

可能是近乡情怯。

吕范反而有些扭扭捏捏。

董先特别为他检查了一下着装。

发现因连日赶路,吕范的鞋子有了破洞。

于是他脱下自己的鞋子给吕范换下。

董先的身高和吕范还差了一尺,但脚长却一样。

他的鞋子自然比吕范的好。

这让吕范不敢接受。

但董先说,这只是一双鞋子而已。

在自己心中,吕范才是能陪自己走南闯北,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可以一同经历成败的人生之鞋。

这话说得吕范不好意思。

你用什么比不好,偏偏用臭鞋比。

但也看出自己在董先心中的地位。

关键词是,走南闯北、保护、经历成败、人生。

随着吕范加入董先的日子越长。

钱对他来说已经不是奢望。

还有其它的东西。

对他的吸引更大。

随后董先又让祈干和莫午带人前去细阳城内的刘氏家里提亲。

聘礼便是,让刘氏入股。

当年卖马后,每县和董氏商贾合股的人,可以共同刮分四百五十万钱。

还有近来来的合股物流队。

一石一里一钱。

光每年从各地北上的物资就有数百万石。

虽说每人只负责自己家乡的这一段。

但少的也有数十里,多的数百里。

这些年来,与董氏物流合股的钱也数得手软。

不仅如此。

在兖、豫、荆、扬四州四十钱一石的粮。

人家董氏一买就是二、三百万石。

眼睛都不带眨的。

都是提现拿粮。

现场结清。

这一个个消息,早已人尽皆知。

所以刘氏一直也想和董氏扯上关系。

可是苦无门路。

这下好了。

人家东方商团长和豫州商队长亲自上门提亲。

并以合股为聘。

董氏商贾来提亲,自然是为董家子啦。

这刘氏点头如捣蒜。

嫁给谁不是嫁,那吕家子出去两年了。

音讯全无。

还等他干啥。

当然不能错过多金的董家子。

墙外偷听的刘氏女,不由又急又恼。

也怪祈干和莫午没一下说清楚。

这才让刘氏误会。

当董先陪吕范上门。

这误会才算解释清楚。

刘氏女又羞又喜。

这吕郎果然言而有信。

不负自己芳心暗许。

而吕范更是被刘氏家主奉为座上宾。

成为刘家最尊贵的女婿。

吕范知道这一切都是背靠董氏。

心中感激。

董先开启冰鉴之眼。

这吕范已是亮红色,可以独任一方。

随着繁琐的婚礼,董先作为男方一员,有如机器一般,见证吕范新婚成家。

时间也来到九月寒露。

董先放吕范婚假,处理家中事宜。

自己则率益、枝、成、武和典韦迎着大雁南飞,北上快马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