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就想先去孙权的陵寝中看看,拿走里面的宝贝之后再去另外两个陵寝里面。
只是他觉得孙权的墓更稀有,就想把好东西留到最后再欣赏,所以就反过来操作了。
【最后,既然我们的复活计划失败了,那么我墓中放着的金银财宝也就没用了。
那就全部都送给你吧,祝愿你能用这些金银财宝过上好日子。
如果遇见我的后人,方便的话还请照料一二。】
哎哟喂,看到这段文字王修缘顿时心花怒放,好人啊!
迷人的华夏老祖宗李昇真的是个大好人啊,他儿子李璟也是大好人。
别的古墓主人大多都是留言诅咒盗墓的,只有这两父子大大方方的给了,允许直接拿走。
这里面或许也有他们的小心思,毕竟你的留言好听的话,盗墓贼进来之后也不至于对着你的遗体乱来。
要是一进来就看到各种诅咒,脾气差的盗墓贼还不把你的骨头架子到处丢啊。
看完南唐烈祖皇帝李昇的留言石碑,王修缘把目光投向了南唐元宗皇帝李璟的留言石碑。
【我们又见面了后世的小家伙们,我一定赌赢了对不对!
你肯定是从我的陵墓那边过来的对不对,虽然孙仲谋的陵寝比我和我父亲的陵寝更加难得。
但是隋唐时期开始特别讲究厚葬,所以我们两父子墓中的金银财宝肯定比孙仲谋墓中的金银财宝要多得多。
有经验的盗墓贼都知道怎么选】
看到李璟的留言王修缘笑的更开心了,咱们可不是又见面了吗。
你确实赌赢了,两个赌全都赢了,赢麻了。
而且王修缘必须承认李璟的分析也很有道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会比李昇的分析更符合逻辑。
唐朝时期的古墓里面的陪葬品单件价值以及总价值确实普遍比汉代三国时期的古墓里面的陪葬品要多一些,一般也会更值钱一些。
汉代和三国时期也是讲究厚葬的,不过大多数陪葬品是各种陶俑、锅碗瓢盆什么的。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这些东西不如唐宋时期的各种名贵瓷器精致、贵重。
汉墓中最值钱的东西主要是各种青铜器、大量的青铜器、礼器,再就是金饼、银饼之类的。
可是这些玩意在华夏境内没法交易买卖啊!
所以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肯定是李昇、李璟两父子的墓更值钱。
不过要是对于清朝以前的时代来说,这个就不一定了。
因为古墓中大多数都会有很多铜陪葬进去,在古代铜就是钱,不管是青铜器还是什么礼器,融化了就能铸成铜钱。
甚至拿着青铜器就能找到地方按照斤两直接兑换成铜钱。
当然~对于像孙权、李昇、李璟这样当皇帝的人来说,铜钱陪葬太掉价了,金饼、银饼、金锭、银锭才符合他们的身份。
所以基于时代环境的考量、分析,李昇的分析结果会更符合当时的情况,李璟第二个赌之所以能赢,纯粹是靠运气。
【既然结果已经成这样了,这些金银财宝我和我父亲也就用不上了,全都送你吧。
不要忘了老规矩,走的时候记得把棺盖合上,墓门关上】
好吧,王修缘对这位李璟老祖宗真的是没话可说了,他真的是个大好人啊。
两父子一夜之间送了自己这么多值钱的金银财宝,还没有留下半句不好听的话。
只能说这两父子不愧是当过皇帝的人,为人就是大气,这格局和心胸真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王修缘走的时候肯定不会忘了李璟老祖宗定下的老规矩。
他笑着绕过两座石碑走进了中庭之中,中庭的石台上摆着两座造型奇特的镇墓兽。
这两尊镇墓兽是青铜材质的,不过全都是双人首龙身。
和李璟陵墓中的镇墓兽一样,金陵博物馆中有这两尊镇墓兽的陶制版本,想必那只是这两尊青铜镇墓兽的初稿版本吧。
虽然王修缘完全不能理解这种造型怪异的镇墓兽有什么隐藏的寓意,但是知道它们特别值钱就行。
收起这两尊双人首龙身青铜镇墓兽之后,王修缘迫不及待的走进了左耳室,因为他刚才在李璟墓的左耳室中发现了海量的金银。
想必父子俩的墓中一概是一样的配置吧。
当王修缘走到左耳室门前的时候就看到了里面堆得满满的箱子,不用想也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王修缘没有浪费时间打开箱子,他只是打开眼睛的透视异能简单的查看了一下。
这里面同样储存了两百万两黄金以及两千万两白银,金锭和银锭上的铭文日期从升元元年到升元七年全都有。
而且全部都是库子,也就是库银。
王修缘不由得苦笑着摇头,心中感慨万千。
这个李昇真的是修道修得走火入魔了,光是他和他儿子的墓中就有四百万两黄金以及四千万两白银。
要是这么多金银拿出去装备军队可以武装多少啊。
五代十国时期,一贯钱大致可以兑换一两银子。
一套锁子甲二十贯钱,也就是二十两银子,一把上好的战刀或者长枪大致需要一到三两银子。
一匹战马二十两银子,特别优质的上等战马四十两银子到五十两银子也能买到。
一个骑兵保底需要两匹战马,宽裕的情况下需要三匹战马。
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骑兵全身装备加战马需要花费六十五两银子到七十两银子不等。
一个披甲步卒全身装备需要的花费在二十三两银子之内。
如果李昇和李璟父子把钱全部拿去武装军队,全部是步卒的话,可以武装近三百五十万军队。
当然,账不是这么算的,大批量打造铠甲,产能跟不上的。
武装骑兵的战马也没那么多地方可以买,另一头挖铁矿的速度也跟不上。
这些战略物资一旦大批量的购买、生产,价格会直接被炒上天去。
这里只是简单的套用计算一下,可以对这笔钱有个直观的概念。
可惜了,这么多钱要是全部被李昇和李璟父子拿去打仗,说不定真没赵匡胤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