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的洁白光润,这种细腻的质地就使得澄心堂纸非常适合用于华夏书法和绘画的创作,能完美展现出书法和绘画之时笔墨、笔触的细节。
其次就是澄心堂纸的质量异常的优秀,澄心堂纸的制作过程非常的精细,包含一百多道工序,全程只能依靠手工完成。
其主要原材料是一种叫龙须草的植物,这种龙须草的植物纤维细长、柔软但是十分的坚韧,这种优异的特性最终也呈现在了澄心堂纸上面。
所以虽然澄心堂纸看上去很单薄,但是它的韧性特别好,所以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只要不是恶意破坏的前提下。
基本上在适合书画保存的环境中,一般都能保存上千年不出任何问题。
所以自从澄心堂纸诞生之日起,就处于一纸难求的状态。
太多太多的文人墨客想使用澄心堂纸写书法、作画,使自己的作品能够长时间的流传后世。
南唐后主李煜对这种澄心堂纸也十分的重视,称澄心堂纸是纸中之王,毕竟他自己就是个文人嘛。
不过澄心堂纸的产量很低,所以流传后世的很少,后世不少制纸名家都曾尝试过仿造澄心堂纸,不过全部都以失败告终。
就连现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华夏京城故宫博物院的诸多古代书画修复大师以及造纸名家都曾尝试过这一难题。
不过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王修缘掏出尺子量了一下纸张的尺寸,眼前的澄心堂纸长度是七十四点一厘米,宽度是二十七点一厘米。
虽然他不明白眼前的澄心堂纸为什么是这个尺寸,但是他并不在意,只要这些纸是真正的澄心堂纸就行。
目前还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澄心堂纸流传下来,但是王修缘相信一定是有的。
在2003年的时候就有一张澄心堂纸在武昌私下成交,成交价格是二百二十万人民币。
但是那张澄心堂纸的尺寸是长度二十四点七厘米,宽度是二十七点一厘米,仅仅是王修缘眼前纸张尺寸的三分之一大小。
如果按照等比例换算的话,那么王修缘随便拿出一张澄心堂纸就价值六百六十万人民币了,这还是2003年的价格。
到现在2019年,已经过去了十六年,光是通货膨胀都不知道价格要翻多少倍。
而王修缘眼前的箱子里起码有二十刀澄心堂纸放在其中,一刀是一百张,二十刀是两千张。
这哪是一箱子澄心堂纸啊,这分明是能让一个人直接翻身发财的判决书。
谁敢想啊,在外面一纸难求的澄心堂纸在这里居然有起码两千多张。
今晚王修缘看到了太多罕见的宝贝,一发现就是一大堆,而且还是放出去能直接把这件宝贝的价格干到崩盘的那种数量。
这就跟搞钱币收藏的那些藏家们一样,他们最害怕的就是自己辛辛苦苦收藏了某种珍稀的古钱币。
结果突然在某个地方挖到了一个窖藏,然后这种珍稀的钱币在地窖里面发现了几百枚、几千枚品相完好的。
哦豁,这下这种珍稀钱币的价值直接就被干崩了,这是钱币收藏领域最害怕也是最常遇见的问题。
当然搞钱币收藏的藏家自古以来就给自己起了个雅号叫泉友,因为搞收藏是个高雅的爱好,张嘴闭嘴钱钱钱,显得太市侩。
但是王修缘偏偏就喜欢叫他们钱币收藏家!能咋滴!
最后一个箱子里面的东西很明显,就是砚台了。
不过王修缘现在完全不用拿起来看都能猜到里面放着的是什么砚台,肯定是龙尾石砚无疑了。
因为他在前面的箱子里面已经看到过宣州诸葛笔、李廷珪墨和澄心堂纸。
实际上在李煜在位时期,全天下的文人最初是把李廷珪墨和澄心堂纸以及龙尾石砚并称南唐文房三宝。
后来因为在宋朝时期宣州诸葛笔的名气越来越响、名满天下,所以天下人把宣州诸葛笔添加进去,改称为南唐文房四宝。
不过虽然这个南唐文房四宝是后世改称的名头,但是宣州诸葛笔实际上在南唐时期就已经很有名气了。
只不过和当时的李廷珪墨、澄心堂纸以及龙尾石砚相比相差很大,所以在南唐时期没能入选。
现在宣州诸葛笔、李廷珪墨和澄心堂纸已经出现在李璟的墓中陪葬了,李煜或者是李璟没道理把龙尾石砚单独落下。
这也不符合常理,因为当时全天下的诸多砚台中,龙尾石砚都是最顶级的砚台。
而且和宣州诸葛笔、李廷珪墨和澄心堂纸一样,龙尾石砚也是出自南唐,这就更加不可能落选了。
这四样文房四宝显然是代表南唐国家的文化形象作为陪葬品进入的墓中,自然不会让当时其他国家的砚台顶替龙尾石砚的位置。
看着箱子内四块乌黑漆亮,但是造型各异的砚台外观,王修缘此时更加确认心中的推测。
龙尾石砚又称歙砚、歙州砚,生产于安徽的歙州,故此得名。
龙尾石砚与甘肃的洮砚、广东的端砚、黄河澄泥砚并称华夏四大名砚。
不过生产歙州砚的歙石最优质的产地是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所以歙州砚又称龙尾石砚。
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分析,制作砚台的歙石主要矿物成分是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炭质等等。
所以制成后的砚台花纹结构非常精致好看,主要有鱼子纹、罗纹、金晕纹、眉纹、刷丝纹等种类。
由于构成歙石的矿物质颗粒度细腻,所以龙尾石砚具有研墨稳定、沾墨效果好不拒笔的效果,受到各路书法名家的赞赏。
王修缘随手拿起一块龙尾石砚,他心中十分满意,只是觉得有点可惜。
虽然他得到了珍贵的龙尾石砚,但是这几块砚台给他带来的经济价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这四块砚台撑死了一块能卖几百万人民币。
因为砚台这种古董文物特别方便保存,也容易流传后世,所以价值的高低很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使用它的主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