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50章 驯牛大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群牛的到来无疑是一件喜事。

张洪看着眼前成群的牲口,心中盘算着必须对放牧地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因为现在部落的大型牲口数量很多了。

原本的牧场覆盖了整个熊山的北坡,大约有400多亩。部落通过贸易、狩猎和繁殖,一年内已经拥有200多头鹿、600只羊、400头猪和400头驴子,可以说是牲畜兴旺。

这400多亩的草地早已无法满足众多动物的食量,很多时候,都必须要靠族人去很远的地方收集草料。春天时,随着部落捕获越来越多的猎物,张洪就预见到这种情况,因此紧邻着这片草场,又清理出东面一大片荒地和树木,播种了草籽,并在新草场的边缘用木棍和麻绳围起了一个长约400米、宽约600米的区域,专门用于放牧羊群和鹿群。在草料充足时,他们还会进行饲料的青储工作。

春天,张洪带领人们在山坡的一个凹陷处搭建了几个简易的兽棚,为牲畜在春夏秋三季提供临时的遮风避雨之所,这些临时避雨的地方,都有族人在这里轮流值守。只有在冬季的时候,其他季节草场茂盛,张洪不会将鹿和羊赶往部落营地。

一是因为牲口数量众多,围墙内没有足够的空地;二是因为数量庞大,部落的牧人忙不过来。因此,他们选择直接在这里圈养,白天放牧,夜晚再赶回兽棚,这里有草有水,也不必过于担心其他猛兽的侵袭。

至于不需要放牧的驴子和猪,则被圈养在围墙西北角外、靠近草场的一片小树林里。

驴子因为要参与部落的驮运工作,所以被安置在围墙边,专门开辟了一块地方搭建兽棚;而猪则被养在东门附近,每天都有人提着水桶和草料、蔬菜来喂养它们。

这一群牛,要引到部落里倒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里水草充足,也没有多少野兽的侵袭,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张洪也将用一些引诱的手段,比如经常给他们喂一些嫩草,让他们先跟族人熟悉,再在食物不足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干的青草,一点一点地让他们成为部落的财产。

黄牛性子不活泼,胆子也小,需要族人小心地照顾,看着这一群牛逐渐被引向棚子里,张洪内心大定,剩下的就是靠时间一点点驯化他们了。等到明年开春,给这些不满一岁的小牛进行穿鼻,就能更好地控制他们了。

张洪深知,随着这一群牛的加入,现有的放牧草场和饲养方式将面临新的挑战:牛不同于鹿和羊,它们体型更大,食量也更为惊人。

因此,他计划在部落的东面再开辟一片新的牧场,专门用于牛羊群的放养。这片新牧场将采用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比如轮牧制度,以确保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张洪还打算建造一些更为坚固的牛棚,就地取材,用石头和木材,搭建一些坚固的建筑,在冬天来临之前,以保护这些珍贵的牲畜免受恶劣天气和野兽的威胁。

在部落围墙外,还将用建筑房子的办法,搭建一些牛棚、驴棚等兽棚,大雪封山的时候,也可以在这些兽棚里添置一些碳炉,多加一些秸秆和烂麻布,增加温度,让这些牲口也能很好地过冬,减少损失。

为了实现这些计划,张洪和巫召集了部落的老人和主要劳动力,共同商讨如何分配资源和劳动力。

按照原来的计划,熊槐带着一部分人继续负责现有的牧场和兽棚的维护,而一直跟着熊槐打下手的熊材,也将带另一部分人,在东面的新牧场进行土地的清理和围栏的建设。而狩猎队从远方打猎回来后,增加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到北面去,一边探索路上的资源和地形,一边抓一些牛羊回来,作为部落的牲口储备。

张洪还十分重视对牛群、驴群的驯化工作,黄牛性格活泼,但胆子很小,他希望牛能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并学会听从人类的指挥,就算短时间不能帮助部落干活,也要学会不乱跑。这对于提高放牧效率和牛的利用价值至关重要。

张洪也从牧场这边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虽然现有及规划的草场加一起有了快一千亩大小,给这些牲口喂食,让他们吃饱,还是占用了族人很多的精力,即便有了青储饲料的添加,但草场面积还是要再次增加。

逐渐上涨的牲口数量,也让部落有了很多的压力,食物、管理、放养、保护,这些工作都很繁琐,也需要很多人花时间去做这个事情,所以张洪想着在冬天的时候,不定时地宰杀掉一些,让族人吃一些新鲜的肉食,用于改善伙食。这也是他所想的,一直吃鱼干和肉干,张洪吃的都快反胃了。

到冬天之前,部落里会集中宰杀一批牲口和家禽,都是一些身体比较瘦弱、年纪比较大的,对于部落来说,他们所产生的价值不会再增加,而所消耗的食物和人工已经超过了他的价值,说起来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这些牲口的肉,将会成为它们最后的价值。

这些宰杀的牲口,可以降低一些对食物的消耗,也能让整个族群保持优生优育,从而繁育出更加强壮、更加听话的后代。而被宰杀掉的牲口,除了让族人补充新鲜的肉食,剩下的,都会制成肉干,用于部落过冬的食物储备。

按照现在的储备量,让整个族群160人吃饱喝足地过冬,一点问题都没有,但现在肉干在附近的部落可是硬通货,其他部落拿着肉干来找熊部落换陶器、食盐等物品,而熊部落可以拿着肉干去换人口、兽皮,或者作为劳动报酬给对方。在部落间道路畅通的情况下,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流和贸易,要比之前多的多。

况且周围的部落只是一小部分,更远的地方肯定还有其他部落,就是需要张洪他们耐心地寻找。明年的计划之一,就是沿着凌河,向下游去寻找其他的部落。

有的时候,张洪也想着干脆就守着部落这一亩三分地得了,不想再去找一些其他部落,不想再发明一些新的东西,但每当有这个念头的时候,脑海里总是出现族人因食物缺少,每个人只能吃几根肉条的场景。而且随着部落人口的增加,各种新的东西逐渐改善了他的生活,也让他不再适应之前那种在寒风中忍饥挨饿的境遇了。

去年的时候还想着有几十条肉干过冬就很幸福了,今年吃着炒菜还想着吃更好的东西,人啊,真是贪心。

真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张洪无奈地摇摇头,又拿出一根有弧度的木棍反复研究了。

这一群牛的出现也让张洪加快了对弓箭的研究步伐,在之前的打猎过程中,张洪不是没有想过把弓箭给搞出来,但部落遇到的牲口,都是一些大型的动物,通常只要用长矛投掷几轮或者用石头砸上几次,这些猎物就会减轻战斗力,况且还有陷阱、渔网等工具,让这些猎物根本来不及逃跑,就会被部落捕获活杀死。

然而,这群牛却无法用这种方式应对。在几头狼的围攻下,一头母牛仅受轻伤,可见这种牲口皮糙肉厚,血条很长。而且若不是对付一头牛,而是要对付一群牛呢?

要么需要更多的猎手,要么就需要一种远程武器。

弓箭,正是为这种攻击方式而诞生的。目前,部落的攻击手段主要依赖于短矛投掷,随后是投掷石块,最后则是手持长矛进行近身搏斗,攻击距离通常不超过二三十米,缺乏有效的远程攻击手段。

弓箭的射程可以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超过上述距离则相对容易。

在当前阶段,制作弓箭的最佳材料是拓木和桑木。不幸的是,桑树在北方较为罕见,而尽管理论上柘木可以生长,张洪却尚未发现。幸运的是,周围还有橡树,之前开垦荒地时砍伐了不少,现在已晒干了一些。张洪手中拿着的,正是一根初步削好外形的弓身。

制作弓箭的原料选自木材的中部,选取笔直、无疤节的部分。这部分用锯子从中锯开后,纹理均匀,没有木节影响整体质量。接着,在剖开的木材中部用炭笔画上大致轮廓,沿着线将原木的大部分边材削去,得到一条横截面约4厘米见方、长度一米二的弓背材料。张洪最初打算从简单的短弓开始制作。观察横截面,取偏中间部分,一半为木心,一半为边材。木心相对柔软而耐压缩,置于内侧,坚硬抗拉的边材则作外侧。内侧和外侧是根据观察横截面的木纹来判断的,相对稀疏的一侧是外侧。

随后,张洪开始切削木心一侧,将材料修整成中间厚、两头略薄的样式,再由两个侧面将两端稍稍修窄,略如扁担。两端再进一步用刨子将横截面修整成八边形。

制作弓箭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修整,而在修整中,不仅要确保表面平整、两端对称、厚薄一致,还要注意修整时不能破坏弓身,以保证发力均匀。

在削出形状后,还要通过弯曲试验来检查弓的各段弹性是否均匀。这个环节较为繁琐,因为天然生长的木质很难完全均匀一致,有的地方硬一些,有的地方软一些,仅仅外形均匀未必力道就一致,这个环节可能会浪费很多根木材。

通过不断地观察加以修正,把硬度大的地方稍稍削薄一些,让弓身整体均匀对称,然后将弓背调整好,在两端约3厘米处分别锉出弦槽,弓背外侧深一些,内侧略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