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陆子的王朝逆袭之旅 > 第154章 朝堂激辩,力破众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4章 朝堂激辩,力破众议

金銮殿上,香炉袅袅,气氛却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陆子踏入殿内,敏锐地察觉到今日的氛围与往日不同。官员们窃窃私语,目光在他身上来回梭巡,有探究,有疑惑,也有幸灾乐祸。他定了定神,走到自己的位置站定,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

张太师一如既往地站在最前列,今日的他,脸上却带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陆子心中一沉,更加确信了早上的预感——今日,必有一场硬仗要打。

果然,早朝开始不久,张太师便率先发难。“陛下,臣有事启奏!”他洪亮的声音在金銮殿内回荡。皇帝微微颔首,“准奏。”

张太师上前一步,慷慨激昂地说道:“科举改革推行以来,弊端频现!微臣以为,此项改革弊大于利,还望陛下三思!”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一些原本支持改革的官员也开始交头接耳,面露犹豫之色。陆子心中冷笑,他知道,这是张太师的惯用伎俩,先声夺人,混淆视听。

“张太师所言差矣!”陆子朗声反驳,“科举改革虽时间尚短,但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目共睹,怎能以‘弊端频现’一言以蔽之?”

“陆大人,你休要巧言令色!”另一位保守派官员站出来附和张太师,“科举改革扰乱了朝廷的选官制度,导致许多不学无术之辈混入官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陆子正欲反驳,却见陈翰林也站了出来,面带难色地说道:“陆大人,虽然下官也支持改革,但张太师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

陆子心中一叹,陈翰林的态度,恰恰代表了朝中大部分摇摆不定官员的想法。他们既渴望改革带来的新气象,又害怕得罪保守派势力,因此始终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下朝后,陆子回到府中,却发现杜老爷正在等候。“贤婿啊,”杜老爷一脸担忧,“今日朝堂之上,形势对你似乎很不利啊……”

陆子心中无奈,他知道,杜老爷是担心自己再次失势,连累杜家。他强忍着心中的苦涩,安慰道:“岳父大人不必担心,我自有应对之策。”

杜老爷叹了口气,“但愿如此吧……”他起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突然停下脚步,回头说道:“贤婿,老夫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人,但有时候,也要学会变通啊……”

陆子看着杜老爷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杜老爷的意思,无非是让他向保守派妥协,放弃改革。但他如何能放弃?这不仅仅关系到他个人的荣辱,更关系到这个王朝的未来!

夜深人静,陆子独自一人在书房里踱步,手中摩挲着杜氏亲手缝制的香囊。他想起杜氏温柔的目光,坚定的话语,心中充满了力量。“无论如何,我都要坚持下去!”他低声自语,目光坚定。

突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寂静。“大人,宫里来人了……”管家低声说道。陆子心中一凛,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宣。”他沉声说道。

内侍尖细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宁静,“奉陛下口谕,宣陆大人即刻进宫!”

陆子心中一沉,这深夜召见,恐怕来者不善。他迅速整理衣冠,跟随内侍匆匆赶往皇宫。

金銮殿内灯火通明,气氛却异常凝重。皇帝高坐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张太师则站在一旁,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陆子,你可知朕为何深夜宣你进宫?”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威严。

陆子躬身行礼,“臣不知,还请陛下明示。”

“张太师参你一本,说你推行的科举改革弊端丛生,扰乱朝纲,你可认罪?”皇帝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丝压抑的怒气。

陆子心中冷笑,这分明是张太师设下的圈套,但他早有准备。“陛下,臣冤枉!科举改革虽时间尚短,但其成效显着,微臣可以一一列举……”

未等陆子说完,张太师便迫不及待地打断他,“陆大人,你休要巧言令色!科举改革以来,各地官员素质参差不齐,贪污腐败之风愈演愈烈,这难道不是改革的弊端吗?”

“张太师所言,纯属断章取义!”陆子不慌不忙地反驳,“科举改革旨在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选拔真正有才之士为国效力。至于官员贪腐,那是吏治问题,与科举改革何干?”

“强词夺理!”张太师怒喝一声,“科举改革使得寒门子弟大量涌入官场,这些人不懂规矩,不知礼仪,如何能治理国家?”

“张太师此言差矣!”陆子朗声说道,“寒门子弟虽出身卑微,但他们勤奋好学,胸怀抱负,正是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难道张太师认为,只有世家大族才能治理国家吗?”

张太师被陆子这番话噎得说不出话来,只得将目光投向其他官员,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支持他。几个保守派官员果然纷纷附和,一时间,金銮殿内充满了指责和质疑的声音。

陈翰林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却有些犹豫。他之前也曾动摇过,但陆子此刻镇定自若的神情,以及他之前在朝堂上展现出的种种手段,让他不禁开始重新思考。他没有立刻随声附和,而是选择了沉默,暗中观察着局势的变化。

陆子环视一周,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他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开口反驳,却听到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陆爱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陆子微微一笑,“陛下,微臣这里有一份奏折,上面详细记录了科举改革在各地试点的成果,还请陛下过目。”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恭敬地递了上去。皇帝接过奏折,仔细地翻阅起来。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皇帝的脸上。

良久,皇帝抬起头,目光炯炯地望着陆子,“这份奏折,可是真的?”

陆子不卑不亢地回答,“句句属实,微臣愿以性命担保!”

皇帝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明日早朝,再议……”

“陛下!”张太师突然高声喊道,脸上露出惊恐之色。

皇帝摆了摆手,示意张太师稍安勿躁,然后转向陆子,“陆爱卿,明日早朝,你需将科举改革的利弊,以及应对之策,详细陈述,不得有误。”

“臣遵旨!”陆子躬身领命,他知道,明日的早朝,将是一场硬仗。

第二日早朝,金銮殿上气氛肃穆。陆子不慌不忙地走上前,向皇帝行礼后,便开始了他的陈述。他首先回顾了科举改革的初衷,即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广开贤路,为国家选拔更多优秀人才。

“张太师昨日所言,科举改革弊端丛生,臣不敢苟同。”陆子声音沉稳有力,“诚然,新政推行初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并非改革本身的弊端,而是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

他条理清晰地列举了张太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并一一进行反驳。例如,张太师说科举改革导致官员素质参差不齐,陆子便拿出各地成功推行改革的实例,证明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在治理地方,发展经济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他甚至还引用了一些寒门子弟出身的官员的政绩,以此证明寒门子弟并非如张太师所说,不懂规矩,不知礼仪。

“科举改革,利大于弊,这是毋庸置疑的。”陆子掷地有声地说道,“当然,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他接着提出了几条改进措施,例如加强对新任官员的培训,完善考核机制等等。

陆子侃侃而谈,逻辑清晰,证据确凿,让许多原本动摇的官员重新认可了改革。陈翰林原本还在犹豫观望,此刻也彻底被陆子说服。他意识到,科举改革是大势所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张太师见陆子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心中愈发焦急。他原本以为可以利用皇帝对新政的疑虑,以及朝中保守派的势力,将科举改革扼杀在摇篮里。却没想到,陆子竟然如此难缠,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被陆子一一化解。

早朝结束后,陆子走出金銮殿,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场辩论,他赢了。

宫门外,杜氏静静地等候着。看到陆子出来,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辛苦了。”她轻声说道,眼神中满是自豪和爱意。

陆子温柔地笑了笑,伸手握住杜氏的手。杜氏轻轻为他擦拭额头的汗珠,动作轻柔而体贴。

“一切都值得。”陆子看着杜氏,眼中充满了柔情。

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冷哼,“陆大人,别高兴得太早!”

陆子转过身,看到张太师正站在不远处,脸色阴沉,眼中闪烁着怨毒的光芒……

张太师面色铁青,他没想到陆子竟然能如此雄辩,将他的攻势一一化解。眼见局势对自己不利,他心一横,厉声道:“陆大人巧舌如簧,可这些所谓的‘实例’,不过是凭空捏造,用来混淆视听罢了!老夫倒要看看,你能编到几时!”

张太师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一些原本支持陆子的大臣也开始动摇,毕竟陆子所举的实例,他们也未曾亲眼见过,真假难辨。陈翰林眉头紧锁,目光在陆子和张太师之间来回游移,心中再次犹豫起来。

陆子心中冷笑,张太师这是狗急跳墙了。一股暖流涌入脑海,系统的声音响起:“检测到宿主正处于困境,启动‘过目不忘’技能,持续时间:十分钟。”陆子只觉脑海中一片清明,先前所查阅的卷宗、走访的地区、接触的人物,所有细节都纤毫毕现,如同高清影像般在眼前闪过。

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张太师此言差矣!下官所言句句属实,岂是凭空捏造?就拿云州府推行的科举试点来说……”陆子不慌不忙,将云州府试点的情况娓娓道来,从政策的制定到执行的细节,再到取得的成果,事无巨细,甚至精确到某位寒门子弟的姓名、籍贯、考试成绩以及他上任后的政绩。

“那位寒门子弟名叫李文远,家住云州府清河县……”陆子语速平缓,却清晰有力,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钉子,钉在了众人的心上,“他上任后,清河县的赋税收入增加了三成,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显着改善。这些,难道都是下官编造的吗?”

他目光如炬,直视着张太师,“张太师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前往云州府查证。下官身正不怕影子斜,绝不惧怕任何调查!”

张太师被陆子这番话堵得哑口无言。他没想到陆子竟然能记住如此繁杂的细节,这让他先前准备好的说辞完全派不上用场。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脸色愈发难看。

陈翰林见状,心中已有了决断。他站出来说道:“陆大人所言,臣也略有耳闻。云州府的科举试点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足以证明科举改革并非张太师所说的那般一无是处。”

有了陈翰林的支持,其他一些摇摆不定的官员也纷纷表态支持陆子。张太师见大势已去,只能愤愤地甩袖离去。

陆子再次赢得胜利,他向皇帝行礼告退,然后走出金銮殿。杜氏依旧在宫门外等候,她眼中的欣喜和爱意更甚。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陆子与杜氏告别后,便径直前往杜氏家族的宅院。他知道,今日的朝堂辩论,不仅关乎科举改革的成败,也关乎杜老爷对他的态度。此行,他希望能彻底改变杜老爷的立场,为他和杜氏的未来扫清障碍。马车缓缓驶向杜府,陆子心中却有些忐忑。车夫的声音打破了车厢内的宁静:“大人,杜府到了。”陆子掀开车帘,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下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