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绮梦公主要这样呢?
只是听仆人的挑唆,她完全可以拒绝。
是为了部族的利益而主动献身吗?
确实有可能。
此时的月氏刚刚立稳脚跟,物资紧缺,哥哥阵亡,部落人心惶惶。
在这种情况下,急需秦国的援助来稳定局势。
但我明白,月氏不会轻易被打倒。
他们之后凭借地利向南扩展,建立了强盛的王朝,最盛时人口超过千万。
使者远游历经十三年却无功而返。
真是出乎意料……
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泛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莫非这是一次意外之喜?
在这段时期里,月氏部落首领驾崩,由绮梦公主继位。部族中还有许多支持秦文化的骨干人物。
接下来的方向已经可以预见。
异域之人入华夏,则同化于中华。
“老祖宗智慧的精华在此,难道不该顺理成章接受么?”
# 矛盾与调和 #
为了防止家中妻妾发现异常,回到家后就钻进了书房画图纸,直至深夜。
黎明微光下,他已经穿好衣服出门了。
到了午间,与李岩、王辉一起到达咸阳宫,众人围在北坂宫厅房的小床上小寐了一番,感觉焕然一新。
终于觉得活了过来。
三人一同前往咸阳宫,在众人的惊讶目光中,王辉小心翼翼拿出自己的杰作,将两艘铁船模型放进了溪水中。
“它真的漂起来了。”
“没想到这铁壳子真的能在水面上浮动。”
扶苏看着模型,侧头问道:“这就是前几天庆宴上,先生展示过的铁船设计图吧?”
笑着点头,“一艘用木质覆盖铁皮打造,另一艘则是铁底铜镶结构。”
“未来的战船将以此为基础驰骋四海,不怕风暴烈火的袭击。”
然而目前的技术尚不完备,只是一种宏愿。
朝廷计划先建几条试用的船在河内使用,并逐步推广。
扶苏听罢终于松了口气。
仅从模型看来,建造铁船所需的钱粮材料比木船高出数倍,成本过高。
注意到扶苏显得心事重重,开玩笑道:
“冬日寒凉,前来应募服役者却不计严寒络绎不绝。”
“春耕开始是否该调动人力修缮直通北方的官道呢?匈奴内部纷争不断,元气大伤。”
“这正是利用其疲弱之时,巩固北部军队补给路线的好时机。”
接着他又提出重新修整关通巴蜀的重要交通枢纽。
扶苏点了点头同意了这一提议。
随后,还建议修建连通矿山和铁工厂之间的铁路轨道。
当得知岁赐增多,便笑言试探:
“臣怎么会笑话殿下呢,岁赐里的珍宝瓷器虽然增多了,但真正的费用并没有显着增加呀。”
扶苏无奈地说,“陛下登基时境遇还不如现在艰难,可他也做成了很多事情。只要时间站在您这边,何必担忧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呀。”
接着戏谑说朝臣对殿下的想法格格不入。
扶苏解释:“不是完全作对,就是意见不同罢了。”
点破要害:”陛下决定的事,百官必定唯命是从;作为储君,有些怠慢是在所难免的。”
这时,扶绥抱孙跑来插话打断。
让王辉准备一些兵器模型供皇太子玩耍,母子二人高兴离去后,话题回到严肃处。
“独木难支大厦,一人难当众人之力。如今是让大秦威名转化为实惠的关键时期。”
听到
在一个遥远的时代,国都内一片繁华景象。
“换成任何一邦也如此。”
“边境诸族虽畏服中原,愿为之效忠者少之又少。”
“其一在于武力震慑,表面臣服而心不甘。”
“再者因无实质利益吸引,自然无人愿意听命于秦室。”
太子端着茶盏问道:“公认为哪一方更为适合?”
不加思索地回答道:“选罗刹族最是合适不过。”
“罗刹部族世代与我为邻,未曾有大的矛盾。”
“彼此了解甚深,且同视草原铁骑为敌。”
“他们长年往来经商,对外界地理、民俗皆极为熟悉。”
“可借此商旅之力,将绸缎、茶叶、瓷器和精铁送往尚未触及的远地。”
“换来牲畜、奴隶和金银,均为我们急缺之物资。”
“罗刹族素仰慕我朝风华,在服饰和礼仪上亦以我朝马首是瞻。”
“此般合作有何不妥呢?”
站在一旁照顾幼童的苏瑶插嘴问道:“假使日后罗刹势力壮大,转而叛逆,该如何应对?”
淡然笑道:“这便取决于殿下您的谋略了。”
“秦地广阔十倍余之,子民数量更是数倍于彼。”
“历史悠远、人才济济。”
“如连这样的局势都应付不来......”
太子轻轻摇摇头:“即便才疏学浅,亦当不会到这般田地。”
苏瑶调侃说道:“他乡之人难免心异,往后若是生出是非来,岂不是都要算在你头上?”
笑答:“包在我身上便是。”
——
畅谈良久,待斜阳西坠, 才准备告辞。
“对了,本宫正思量任命李贤接手总务署一职,负责机械装置的研发推进,你看如何?”
即刻表示赞同:“李师弟若蒙殿下一顾,必感激涕零,竭诚奉献终生无怨。”
离开时,心中默默感叹太子振兴百工之心志坚定。虽前路波折,然前途定然是光辉灿烂。
回府路上,遇到匠师赵康, 开玩笑逗他说,有机会推荐入朝做官。
“侯爷,卑职怎敢妄想高就,唯求一生为秦尽职。”
二人告别后, 直奔皇宫。
公主早已睡下,一名侍女上前相劝明日再来,被 巧语避开,径直走向寝宫。
室内灯光黯淡,静谧无声。
坐于榻旁,轻轻掀起被褥查看伤情,引发公主警觉。
一番对话后, 趁势表明来意:“监国道太子已然应允与罗刹联盟。”
这一夜的拜访就此揭开更多未来图景的一角。
“将来你们能获得远超蛮邦的珍贵商品,还能借助秦国的强大威势抵御外敌。”
“真遇到国难时,秦国绝不会袖手旁观。”
“拥有百万秦军做后盾,便是月氏屹立不倒的信心。”
雅欣公主震惊得合不拢嘴。
“真的?”
斩钉截铁地点了点头:“比金子还真实。”
雅欣公主不禁追问:“太子为何会答应呢?”
随口答道:“我去说了几句,殿下就应允了。”
“难道需要费更多心思不成?”
……
雅欣公主心中五味杂陈。
她的选择总算没有错付。
权倾秦国,得其助力远胜千军万马。
‘你看这人又在盘算了。’
‘后世的反诈宣传如火如荼,但还是有人上当。’
‘贪欲害了多少人啊!’
默默收起手,重新给雅欣公主拉好被子。
“外面寒风刺骨,本侯对你有救命之恩,让我暖暖手吧。”
雅欣公主尚未反应过来, 已经除去鞋履,轻巧地踩在床上翻了过去。
“哇,这里又暖和又香。”
“比外面强多了!”
掀开一角被褥,迅速钻了进去。
“你……你说要暖手的!”
雅欣公主惊讶过度,忘记制止 的行为。
“既然是亲人,哪能偏颇,一起温暖更好嘛。”
“你干嘛躲那么远,怀疑我品德?”
“我只是借用你半个床铺,何必防备至此?”
撑起脸望着她,满面笑意。
“你别乱来,我伤未愈,不能随便动。”雅欣公主冷汗直流。
温柔拍了拍她的肩膀,吓到对方转过头去。
心中暗叹,关系已非同日而语,霸王总裁爱就要如此强制吗?
“若有一位财大气粗、慷慨大方的秦国宫务府主愿意相助,一切都会好转。”
“你需要什么?兵器、铁料、瓷器、玻璃、粮食、盐巴?随你要多少。”
大方提议,“钱的事以后再说,现在交个朋友吧。”
雅欣公主回眸,“真的?大夏国通商四方,丝绸、瓷器、玻璃至少赚几十倍利。一年半载足可恢复。”
笑笑握住她的手,“这才对嘛。除了月氏急需的铁器和机器外,其他也能多供给些。”
“我们返回的路上,秦国还将派兵护送,并驻扎下来震慑四周。”
“你们不会借机压迫我们吧?”雅欣公主问道。
“那可真是笑话了,李信的孩子还在咸阳,他要是动手我会找他麻烦。”
看着她笑了下,“我一直想问,都隆最担心的事就是,仿效秦国会繁荣起来吗?”
雅欣自幼耳闻远方传闻:
“秦国无与伦比,瓷瓶养花草无人责罚,奇珍无数无人看守,冶铁堆积成山。”
不置可否。这些东西本就出自国内工艺创新积累。至于铁矿,需求巨大。
“你不言是认定了月氏做不到吗?”雅欣有些失落。
“不是你想的那样。人口、资源的规模影响一切成就,月氏地广人稀,集中优势更现实些。”
雅欣沉思之后豁然开朗,“有一两样宝贝足以支撑族人生计。”
明白不必再说下去。瓷器烧制、棉纺原料都是基础民生。
最后商议决定,以月氏旧地作为中转点,允许互访贸易,并确保彼此保护。
正色说道。
雅欣柳眉竖起:“这是我们世代的土地!”
“过去的恩怨何必再提。月氏故土必须由你们掌控吗?”
语气坚定。
雅欣愤愤说道:“那是我们的家园,不容许秦国军队随意进出。”
“锅盔里不见得真有锅。”
“石头饼也无须包含石头。”
“你弃我取,有什么不对吗?”
这样的逻辑令云萱公主怒不可遏,然而因为她求人有求,又无法当场发作,只好生闷气。
“天底下适合作农耕牧放的土地多了去了,为何总要执着于旧时之事?”
“朝廷之外有本侯辅佐,朝内还有多隆鼎力支持。”
“早晚之间,月支领土定比如今扩张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