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道伏击战和江陵截击战结束后。
南郡战场的初次战役交锋以汉军斩敌一万三千人落下帷幕。
南郡吴军在气势上瞬间占据了下风,被连斩二将不说,还折了万余人,可谓寸功未建,先吃了一场大败。
几日后,战事相关消息传至顺阳县刘禅处。
刘禅看完战报后不由感慨:不愧是相父啊,竟能洞察先机,提前预判到陆逊的最终目标乃是江陵城。
如果是刘禅指挥全局,恐怕只能预判朱桓目标乃华容,很难预判到陆逊会带水师逆江而上夜袭江陵。
穿越至今,刘禅确实打了一些胜仗,可这些胜仗都无一例外是集中优势兵力,以多胜少的战役,且他手下能使唤的兵将,皆是大汉之主力。
就像关陇之战时,诸葛亮便把大汉所有的骑兵都交给刘禅,自己则带着清一色的步卒攻伐陇右。
虽然也很了不起,但与诸葛武侯相比,还略逊一筹。
南郡战场上,相父面对的可是陆逊。
江东继周瑜之后的第一人。
他虽还未见过陆逊,但做为后世之人,刘禅自然知道陆逊不是等闲之辈,恐怕陆逊的数值评分也应不会低于S级。
毕竟陆逊父子二人双武庙的含金量不用多说,武庙四圣十哲七十二将里,只有陆逊、陆抗、周勃、周亚夫四人,为父子二人双武庙。
东吴如今能让刘禅看上眼的武将,唯逊一人也。
……
而南阳这边,近一月来,汉魏两国主力默契的在南阳东西两边呈对峙之势。
在没有把握一口气吃下对方时,谁也没有轻举妄动。
但这也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个宁静很快将会被打破。
因为,张合已领兵南下而来,不日将会抵达宛城。
届时,在南阳地区,汉魏两国所集结的兵力将会达到近三十万,比之当年赤壁之战也不遑多让。
魏国十五万大军,其中有九万精锐步兵,两万轻骑兵,四万伪重骑兵。
而大汉只有十万步卒和三万轻骑兵。
大汉军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比魏军略逊一筹。
然汉军有汉军的优势,刘禅心知肚明,那便是在高层将领方面吊打曹魏。
此战决定两国国运,即便同时拥有徐达和岳飞的刘禅,还是倍感压力。
一场赤壁大败致使曹操失去了有生之年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南阳之战亦是如此。
曹魏已将黄河以南的魏国精锐部队都集结在此。
曹魏败,则元气大伤,中原地区再无任何屏障,汉军可长驱直入直捣中原腹地。
大汉败,则这一两年的所有努力皆付诸东流,首先好不容易攻占的荆州大片地盘都要直接放弃,能保长安不失已是万幸,大汉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全面转为战略防守。
高手过招,在大开大合前,都应先憋着一口气,如今南阳战场上两国的最高指挥官刘禅和曹休便是如此。
……
而在南阳战场还处于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之时。
另一边,潼关以东处。
李恢和朱文正收到了张合南下的消息后。
二人便带着两万人马沿崤函道东出而去,只留下一万人守备潼关和关中地区。
朱文正此前得知刘禅要派李恢攻伐弘农,他便上书刘禅强烈要求此次出征弘农,他也要去。
整整两年时间,呆在潼关,鬼影子都看不见一个,他觉得自己都要生锈了。
刘禅思索了一会儿,便同意了朱文正所奏,指派李恢为主将,朱文正为副将,并且准许他视情况抽调潼关守军。
朱文正闻讯大喜,他本想将潼关之兵全部带走,因为听说函谷关目前守军只有七八千人,他想着和李恢直接带三万人杀到洛阳去……
活捉曹叡。
但镇北大都督狄仁杰坚决不同意。
狄仁杰大怒道:“关中已如此空虚,你再将潼关守军全部抽调走,万一境内出现个好歹,有贼寇蛮民造反,朝廷连一丝抵抗的能力都没有,万一被贼寇攻下长安,打进了皇宫,季汉就成了青史上的大笑话!”
“还有河北地区的敌军有没有可能和北方游牧民族达成某种默契,偷渡黄河而来,奇袭长安,虽然这个概率极低,但你就说有没有一丝可能吧……”
反正不管如何,至少要留下一万人给他。
朱文正撇了撇嘴,也不敢和镇北大都督多做争论。
他也知道狄仁杰说的有理。
截至目前,整个关中地区的所有汉军皆被征调的一干二净,若前线有失,关中基本一兵一卒都抽调不出,增援前线。
……
李、朱二人率军开进弘农境内。
与李恢猜想的一样,魏国果然放空了弘农郡的守备。
仅仅三日的时间,朱文正、李恢二人基本没遇到多大阻碍便连下数城。
湖县等几县县令见汉军开到,便立马开门献城。
无他的,如今整个弘农郡是真的没有兵了……连弘农杨氏在数日前都紧急将族人东迁至洛阳。
弘农许多百姓得知汉军要来,在魏国官员的煽动下,纷纷向函谷关方向逃去。
而今除了郡治所弘农县还有着一两千的守备兵外,其余县城都只有那一两百号城管衙役。
能怎么办?只能投了。
……
李、朱二人接管数县后,继续行军,五日后,终于抵达了弘农郡治所弘农县城之下。
一路行来,朱文正本以为这弘农县也与其他县城一般,待他大军开到便会献城投降。
但现实与他所想的根本不一样。
只见弘农县,城门紧闭,城墙上旗帜飘扬,弘农太守狐邵带着城内不足两千的守备军严阵以待,誓要闭城死守。
朱文正见弘农太守狐邵竟要负隅顽抗,不准备开门献城。
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眼眸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紧接着,他扭头看向李恢道:
“李将军,终于碰到个有些骨气的了,敢据城而守,这样,我向你要五千人,今日日落之前,必定拿下这弘农县城,这先登之功,本将要了!”
薛仁贵在南阳那边,一日间连夺四功的战绩朱文正此前便知道了。
看得他是心里痒痒,如今有这么好的立功机会在眼前,又怎能放过?
此战李恢本想亲自指挥,但看着朱文正志在必得的模样,不忍打击他的心气儿,毕竟和朱文正一比,他李恢还是朝中前辈。
犹豫片刻后还是点了点头:“朱将军,务必小心行事,若有不妥,及时撤回,我在城下,亲自为你擂鼓助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