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我做导演那些年 > 第54章 枯燥又充实(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0月的京城天气越发恶劣。

颜丹辰从表本楼出来的时候,即使用围巾牢牢包住口鼻,还是能闻到那种土腥味,还有呼吸间粗粝的质感。

风吹在身上也干巴巴的,像是有人用细砂纸从皮肤上擦过,带来微微的干痛的感觉。

这让身为南湖人的她非常不适应。

这段时间如果非必要,她基本不会出寝室或者教室,但今天她实在忍不住了。

一路穿过运动场,来到食堂,颜丹辰在外面狠狠抖掉身上的尘土,和她一样来食堂的人基本都是同样操作,一时间“黄雾”弥漫。

颜丹辰连打几个喷嚏,才推开食堂的门,目光巡梭一会儿,很快看到娄蒿那标志性的瘦高个,还有坐在他对面,背对这边的那个熟悉身影。

她气势汹汹走过去,这些天被某人忽视的怨怼,在胸中酝酿成怒火,眉毛都竖了起来,准备发难。

结果还没走近,就看到那背对她,正在吃饭的身影,脑袋忽然点了几下,咚的一声磕在餐桌上。

这一下,少女哪还顾得上发脾气呀,连忙叫着“麦冬”跑了过去,把林麦冬扶起来。

此刻的林麦冬看起来狼狈极了,一脑门的汤汤水水,又疼得龇牙咧嘴,但即便如此,也掩不住他脸上的憔悴和疲惫。

颜丹辰看到他黑眼圈浓得像熊猫一样,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你……你怎么搞成这副样子?”少女片刻前怨怼气愤消散无踪,一边赶忙掏纸给他擦拭,一边心疼、迁怒:“娄蒿!这是怎么回事?”

娄蒿赶紧举手以示清白:“不怪我啊,他自己磕上面的,应该是打瞌睡。”

“你不是说他和宋小飞去参观洗印了吗?看洗印能看成这样子?”

“我也不知道啊……”

娄蒿正待辩解,就见昏昏沉沉的林麦冬清醒过来:“我没事,就是两天没有睡过觉,太困了。”

前一秒还横眉冷对的颜丹辰,听到林麦冬说话,下一秒就变得柔情似水:“真的没事吗?要不我们去校医院看看。”

“不用,就是困,刚刚吃着就睡着了……”

“困你就回宿舍休息呀,饿了可以让娄蒿给你带饭,反正他天天闲着!”

娄蒿心塞:“……”

所以,他坐在这里的意义是什么呢?

又询问几句,林麦冬坚持只是困,颜丹辰总算放下带他去医院的念头,却还是很心疼,见林麦冬困得精神恍惚,便端起碗,一边喂他,一边埋怨:

“你和宋小飞去洗印车间,怎么把自己弄成这样?”

林麦冬摇头:“胶片前天就洗印完了,我熬这两天,是在做剪辑准备……”

按照原本和青影厂协商的日程,《雇佣人生》大概要6天左右的冲洗时间,倒不是《雇佣人生》的熟片有很多。

虽然林麦冬对胶片机手生,一边拍一边学习浪费了一些镜头,但毕竟脑子里是有成片的。

为了节约拍摄成本,他每次拍摄前都会画好详细的分镜,并跟摄影组沟通,解释意图、构思,提前演练。

所以直到拍完,也不过消耗了7本胶片。

按照one-reeler的标准折算片比来说,大概1:7,这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不错了,洗印车间的赵师傅说,他们平常接的洗片,平均300米的胶片只有25-30米有用。

7本胶片,又有全自动洗片机,如果全力洗的话,当然不可能洗那么长时间。

关键就是洗印车间没法围绕《雇佣人生》运作,它有为青影厂创收的任务,会接一些外面的活儿。

90年代中后期电影产业萎靡确实不假,但那说的是内地票房大盘,以及各大国营制片厂和整个院线及发行体系,而在这份萎靡背后,其实充斥着一股来自南方的虚假繁荣。

别忘了,内地电影不行,还有香江等地呢!

临近97,香江作为门户,和内地的沟通越发频繁,影视大概是第一批大规模北上的产业,倒不是别的原因,主要是内地大而封闭、物价和消费水平又低,跑内地拍电影更容易做账!

外面哪知道在内地拍一部戏,洗一本胶片要多少钱啊……

总之,按照原本计划,青影厂的洗印车间每天只有一段时间用来冲洗《雇佣人生》。

但林麦冬会做人啊,两天下来就和几个师傅混熟了,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师傅们一合计,反正其他任务也不急,就抽出两天集中把《雇佣人生》的负片和正片都洗了出来。

在电影业内,这种负片又叫原底,原始底片的意思,它是一部电影唯一的“母带”,所以初次剪辑是不能在它上面动刀的,万一剪错,那整部片子就全完了。

再次洗出的正片,才是用来剪辑的片子,也叫工作拷贝,剪辑里的“剪”,基本大部分用在它上面。

负片和正片洗出来,就标志着剪辑要开始了。

但还有一些准备工作。

林麦冬熬的这两天,基本干的就是这事——整理拍摄记录,打板记录,熟片标号,场记本等等。

然后根据这些东西,规划好相应编号,用记号笔记在负片和正片上,方便两者的后续对应。

这个工作是纯手工的。

那工作量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雇佣人生》用的16mm胶片,一本400尺换算过来是122米。

7本就是854米。

这还是短片,如果是长片……

做完编号规划之后,他还要列出剪辑规划,这个东西和分镜脚本一起,会拿给剪辑师看,让剪辑师了解导演意图,明白导演脑中想象的成片是什么样子,然后在剪辑师脑子里构建成一套下刀的时空想象,方便模拟、预演。

毕竟,哪怕有正片,也不能随便下刀,否则还得在一堆剪剩的余片里重新找,来回尝试会导致效率严重拖慢。

“……今天上午,我才把准备工作做完,正常来说,这种事不应该我来做的,但学习嘛,我总得上手才能了解各个环节会消耗多少时间、精力……”

被颜丹辰喂着,林麦冬艰难咽下最后一口饭,算是精神了些。

他有句话没说,他其实不太相信外面的剪辑师。

对方和他毕竟是两个人,不一定能理解他想表达的真正意思,而目前胶片时代的机器,他又没办法完全把控自己拍出了什么,如果他自己不深度参与,那么以后拍长片,双监台上一刀喀嚓下去,再想挽回,浪费的就是大量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