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从农家子到宰执天下 > 第92章 大顺七年会试情况,成立学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2章 大顺七年会试情况,成立学社

在对新生命的期待中,大顺七年来到了。

不知不觉中,这已经是张伟在大夏度过的第五个新年了,张伟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一个完全的大夏人了。

特别是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越来越跟普通的大夏举人一样。

比如,他现在妻子怀着孕,但自己却天天跟妻子的贴身丫头睡在一起。

尽管这是妻子怀孕后主动跟张伟提的。

大家都知道这是万恶的封建特权思想!

当自己是这思想的受益人时,极少有人能拒绝,张伟作为普通人,自觉也拒绝不了。

张伟偶尔批判自己,大多数时候都心安理得的享受特权。

过了年十五,张伟的父亲,母亲带着大包小包来长沙,准备照顾待产儿媳妇。

邹若芙身边其实有足够的人手,还有邹四夫人安排的专业的产婆伺候,其实两人根本使不上力。

不过张父张母两人依然乐此不疲。总觉得自己也为第一个孙子的诞生出了一份力。

对此,张伟和邹若芙夫妇倒是没什么意见,反而是尽力的配合,让二老感觉自己有用武之地。

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两老口也觉得没什么意思,自己帮不上忙,然后在长沙过的又不开心。

因此在长沙呆了两个月后,两人又回到了老家武隆县。

张父,张母决定回家呆几个月,到儿媳妇待产的八月份再来。

送走父母后,张伟的日子又恢复了常态。

有一天张伟在长湘书院的小径上缓缓踱步,心里想着以后的科举计划。

由于去年自己的乡试成绩并不理想,排在全省的第八十一名,这个成绩让他都没脸去参加大顺七年的会试,只能继续留在这书院的举人班苦读。

正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转头一看,是李玉清。

张伟咧嘴笑了笑:“郎如啊,今天咋在这儿碰见你了呢?”

李玉清快走两步到他跟前,说:“嗨,卓然,这书院就这么大点地儿,碰见也正常。

你知道不,大顺七年会试的结果都出来了。”

张伟眼睛一下子瞪大了:“这么快?你咋知道的?”

李玉清得意地一笑:“我爹呀,从湖广南省的左参政升任副布政使了,消息自然比之前更灵通。”

张伟忙拱手道喜:“哎呀,郎如,这可真是大喜事啊,你爹这官是越做越大了,你家的运势真是越来越好。”

李玉清摆摆手:“老头子一点都不开心,按这个升法,他在湖南永远也干不到正职了。

先不说我家的事儿,咱们说说这会试。你知道吗?这大顺七年会试一共录取了293人呢。”

李玉清他爹是湖南人,在本省是很难提到一省的正职布政使的,要不然他爹明明可以从左参政直接升任布政使的,要知道,副布政使这个官职并不是常设的

张伟咂咂嘴:“293人啊,看着也不算多啊。那咱们湖广南省呢?”

“咱们湖广南省才占了21名。”李玉清皱着眉头说。

张伟忍不住叹口气:“这也太少了吧,这么大个省,才这么点儿名额。那咱们长沙府呢?”

“长沙府有17人。”李玉清回答。

张伟皱着眉思考着:“才17?那这十七人中有多少是咱们四大书院出身的?”

李玉清掰着手指头数着说:“这17人里啊,有15名是出身四大书院的。岳麓书院最多,有5个人中榜了;咱们长湘书院和湘郡书院各占4人;湖广南华书院只占了2人。”

张伟一脸羡慕地说:“岳麓书院不愧是咱们省第一书院啊,咱们长湘书院也还不错,能有4个人中榜。

不过这想在会试里金榜题名可真不容易啊。”

李玉清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是啊,你看咱们乡试名次低,没去参加这届会试是对的。就这竞争程度,去了估计也是陪跑。”

张伟苦笑:“可不是嘛。你说咱们在这举人班还要读多久才能有那个实力去会试啊?”

李玉清拍拍张伟的肩膀:“卓然,别灰心。咱们再好好读三年,肯定能行。”

张伟也受到鼓舞:“对,你说得对。咱们这三年可得好好下功夫。

这科举之路可真是难啊,一步一个坎儿。”

李玉清看着远方,眼神中透着坚定:“张伟,咱们可不能被这点儿困难吓倒。

你看那些中榜的人,哪个不是十年寒窗苦读。

咱们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也能金榜提名。”

张伟点头道:“嗯,咱们一定要坚持。三年后的会试,咱们一定要去参加,而且要中榜。”

李玉清也握拳:“好,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这三年里,咱们可以找几个同道之人组成学社,学社成员互相监督,互相鼓励。

谁要是偷懒,其他人可不能客气。”

张伟笑了:“这个想法好。咱们一定要把这几年的学问做扎实了。”

李玉清:“我看刘兰之可以加入咱们学社,我再拉几个人,卓然,你有合适的人选也可以拉进来。”

张伟:“郎如,你都找一些大学霸,人家肯不肯带我们呀?”

李玉清:“哈哈,学社拉人肯定要挑厉害的人拉,改天我们聚一下,把有意向的人都聚在一起,搞个立社仪式。”

张伟:“可以呀,郎如,学社就由你来挑头吧。”

又过了几天,李玉清做东,张伟,刘兰之,加上李玉清邀请的赵庆,徐灵阶,以及张伟邀请的高启功,六位举人在李家正式成立“长湘折桂学社”。

高启功是张伟在举人班这么久,唯一交到的好友。

比张伟年长好几岁,已经中举四五年了。

“长湘折桂学社”最初成立的目地很简单,就是长湘书院内举人学子们的一个简单互助的学习组织。

至于后面改名“折桂学社”后成为公认的湖广第一学阀,甚至被不少阴谋论者描述成官场湖广派的幕后大本营,这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长湘折桂学社”成立时只有一个宗旨:互帮互助,共同金榜题名。

这时候大家也没想到要选社长,只是大家一致推举李玉清为召集人,每月举行两到三次集会,大家交流一下学习经验。

并且组织形式也很松散,集会大家想去就去,不想去也不用跟谁请假。

如果有合的来的同学,随时可以带进学社来跟大家一起交流。

张伟此时对这个学社也一点都不上心。

他正和妻子商量着在长沙置办产业。

邹若芙陪嫁过来的那些银子,总是放着不生息也不是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