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木香有点不太确定,县里的百货商场会要非国营的小厂出来的货吗?
她决定试试。
吴木香带着几件样衣上了县城。
百货商场的售货员态度依旧不算客气,看见有人来,语气冷淡。
“想要什么?”
吴木香客气地塞了个糖,和和气气带笑:“我找你们经理。”
拿到糖,售货员的态度好了些。
“经理今天不在。”
吴木香又塞了两个大白兔:“妹子,经理一般什么时候在啊?”
售货员打量了她两眼:“你找经理有什么事吗?”
吴木香:“我这里有些货,想找经理谈谈。”
售货员看着她,脸上露出一种看热闹似的表情,笑道:
“那你别找了,我们这可不是什么小作坊出来的东西都卖的。哎,你别看政策出来了,万一没两年又把你打成走资派了,你还是小心点吧!”
“不好意思,同志,麻烦你了。”
吴木香也没跟她废话,道了一句谢也没纠缠。
但她也没离开百货商场,而是逛了起来。
百货商场的商品真不少,一排排自行车,还有缝纫机售卖区摆着几台缝纫机,手表,还有一些见都没见过的电器。
逛到了卖衣服的地方,吴木香仔细看了看。
的确良的衬衫,还有连衣裙,西装裤,皮鞋,好像一直都是这样,几百年都没变化过。
旁边一个中年妇人带着一个年轻女孩在看,一边看,中年妇人一边说:
“你喜欢哪件就挑,妈给你买。”
女孩上上下下看了一遍,好像没有一件是满意的。
“这里的衣服我一样也不喜欢!”
中年妇女转头看她:“那你想要什么样的?我去找裁缝给你做?”
女孩脸上更嫌弃了:“哎呀,裁缝做的那些样式都老掉牙了!”
“带你来商店你又不喜欢,叫裁缝给你做你也不高兴,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咯?”
女孩憋着一股气:“你看外头那些女孩穿的多好看!”
中年女人语气也不太好:“那哪是正经人穿的衣服?”
“怎么不正经了?又没有露哪里!”
“衣服做成那样除了费布料有什么用?颜色还花里胡哨的!你就穿那样的衣服嫁到人家家,人家还要讲你闲话的!”
吴木香默默走开,不再听这对母女争吵。
快走到靠近柜台的地方,售货员聊天的声音突然传进吴木香的耳朵。
“诶,我跟你说,刚刚来了个女的,笑死我了。”
“那女的干嘛了?”
“哈哈,你猜她说什么?”
“什么?”
“她居然说要找经理,说有东西要放在我们店卖!哈哈哈哈,我们这里都是国营的,进货的也是大厂,她以为自己在家做几件衣服就能挂到店里来卖嘞!”
“这人怎么没叫我碰上?我肯定叫她羞得说不出话!哈哈哈哈!”
“诶,你说经理最近怎么了?感觉他心情不怎么好一样,老是骂人。”
“这你就不晓得了吧?最近总经理不是升上去了?他和副总经理都盯上了这个职位。他儿媳妇又给他生了个孙子,他老婆逼他弄奶粉哩!这家里家外都是烦心事,你说他能高兴?”
“奶粉?这里哪有奶粉啊!”
“哼,好不容易有个孙子当宝贝呗!他都是百货商场的经理了,还有什么搞不到的?”
“要我说,喂点麦乳精就算了呗?麦乳精总搞得到了吧!”
“有奶粉,人家哪舍得给宝贝孙子喝麦乳精哦!我听认识的人说,本来有奶粉的,但是被领导搞去了,经理哪里敢争,屁都不敢放一个!”
两人压低了声音说说笑笑,吴木香仔细听,还是听了个完全。
她想了想,脚步一转,又转回商品区了。
不知道转了多少圈,售货员注意到她。
“哎!你在这里干嘛呢?你到底想买什么啊,不买就走呗!在这里转来转去不会是想偷东西吧?”
吴木香没等来经理,却等来了售货员的驱赶,她只好又给售货员塞了两个苹果。
“同志,你帮我给经理介绍介绍呗,我看你人长得漂亮,看起来好说话才想着找你说说。
我这人是老实得很的,不叫你白帮忙,只要我见到经理,给你两毛钱好处费。”
售货员看她态度这么执着,手头揣着两个苹果,也不嘲笑她了,毕竟她还被夸了一下,心头是蛮开心的。
“好吧,经理明天早上应该会来上班,你得早点来,过两个小时说不定他就走了。”
吴木香一高兴:“诶,好,你们几点上班?”
“八点。”
“那我七点半来等你们!”
售货员点了点头:“可以,你要是来晚了那我可就没办法了。”
吴木香带着笑,又塞了几个奶糖过去:“多谢你啊同志,这几个糖给你家里孩子甜甜嘴。”
售货员收了糖,心情不错。
“行了,你回去吧,别在这晃了,经理今天不会来了。”
“诶,好。”
吴木香转头就出了百货商场。
这公家饭就是好,工作又清闲,还能拿工资。
吴木香闲着没事,又在县城逛了逛,发现不少卖衣服的小摊。
她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她为什么不雇人自产自销呢?
谁规定了自己生产的东西一定要找别人卖?
自己卖还能赚个零售价呢!
不过找谁干这事真是个问题,一般的村民没那个本事,她也信不过。
这其中有钱过手呢,最开始她可以保证村民不会做手脚,时间久了谁能禁得住钱的诱惑?
要不她自己来干?
厂里就找个人监工。
吴木香带着这个想法,一路琢磨着回家了。
回了大方村,吴木香就在作坊门口贴了张公告。
有些村民不识字,但家里孩子大多识字。
毕竟村里供小学初中,不去读不是亏了?所以几乎所有人家都把孩子送去读了小学。这么一来,每一家都有会认字的人了。
“诶,狗毛,给爸念念这上面写的什么?”
孩子看着上面的字,一字一句念了出来。
“招一个纺织工,一个月27块,招一个售货员,一个月十块钱,按卖出去的量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