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躲躲藏藏,接下来几天总算是过了个清静的年。
初五回老家,给老爷子上了坟,初六回省城,下午回楚池的回楚池,回京城的回京城。
老太太喜欢四合院里的地热,不爱动弹,俩儿子也都没动,在老家陪着。大伯还是每天开着沈海给配的车接送大伯娘打麻将,家里的日常是沈金库两口子在。王喜芬依然乐此不疲的勾编,从原来简单的勾坐垫,托鞋,升级成了色花束,勾娃娃,勾一切。
沈金库也依然执着于种菜种花,四合院地方大,有的是空间给他发挥了,人家还自己到装修市场找了卖木料的店,买了一大堆木板,回来自己做花架子。
在院子里开出来四块一两分的菜地,侍弄的那叫一个精细。
大伯除了当司机,就是采买,要么就看书写字,退休前怎么说也当了好些年小学校长嘛,老了老了,越发爱弄些艺术爱好。
老太太和大伯娘都说他装相儿,那人家也不在意,练字练的可认真了。
老太太以前看电视里的清宫剧还生气,这两年练出来了,但也不爱看。人家爱好上看偶像剧了!
爱来爱去的,年轻人看着都觉得肉麻,人家看得可起劲儿了,套着圈的你爱我,我爱他,他又爱她,她非得爱他的,弄得特别明白。
老花镜也戴上了,迷得都不爱护眼睛了。
要么就是闭目养神,听流行歌,曲子舒缓的,边听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都打呼了,旁边谁一问,还非说自己没睡,听着呢……
长辈们都有自己的爱好,玩儿得可好了。
小辈们就哄着呗,只要老头老太太们能每天乐乐呵呵高高兴兴的,就比什么都强。
在哪里待着还不是待着呢。
“等咱们退休了,就回京城的四合院里住着去,也像爸妈一样,找点儿自己的爱好。每天种种花养养草,看看书写写字晒晒太阳,多好。”
洛清微跟沈默念叨着,挺羡慕公婆如今的自在日子的。
沈默乐呵呵应着,“行,再着个猫啊狗的,鱼啊鸟的,一点儿也不怕寂寞。”
嗯呢。
“听说李家几个哥嫂都下岗了?要么我打电话问问,愿不愿意来家做保姆?三哥三嫂两口子肯干还利索,三哥还是大厨,做饭好。”
洛清微提起来,过年接到老李院长家几个儿女的拜年电话,说兄妹几个差不多都下岗的事儿。
李院长和婶子没了之后,这几年也不算是断联,但确实没见过面了。就过年时打个电话,礼节上没落下。
家里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保姆,确实是不方便。
老太太那边儿,三嫂娘家哥哥帮着联系了一个他们的远房表妹,也是两口子,农村的,把孩子都供出去上学了。四十七八岁,年富力强的,能干,在村子里也是过日子的好手儿。三哥三嫂先是让到店里干活儿,考察了两个月,又到村子里彻底打听了为人处事儿。年前算是定下了,过了十五就能上岗。
好保姆真是可遇不可求,且得好好找呢。
“那你问问呗。大厨好找工作,不知道人家找没找到工作。其实出去自己开个饭馆啥的也不错。”
嗯。
那就问。
洛清微当场在车里就拿了电话出来打到李三哥家里,没直接说让来家里的事儿,而是问下一步怎么打算的,想不想开饭店?要是钱不凑手的话,随时吱声。
结果李三哥在电话里说呢,“工作倒是好找,好几个开饭店的朋友都让我去干去,一个月给三千呢。我就是不想干了,颠一辈子大勺,够够的了。
开饭店更是想都没想过,饭店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你说我跟你三哥,说话都不利索,咋做买卖?来个横点儿的,也弄不过人家,不擎等着赔吗?
再说我俩上那几年学,那时候学校也不正经上课,也就算认识字儿,不是睁眼瞎。账也算不明白,咋做买卖?
妹子,这是咱兄妹俩,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也是没儿子,就仨闺女,都结婚了,人家那日子过得也还行,用不上我们操心。孩子有人看,也不用我们。就剩下我俩老帮菜,也没心劲儿了不是……”
好吧,这么说洛清微能理解,总是有一些人,觉得给儿子买房子娶媳妇是责任,得玩儿命的干,累死累活的攒。没儿子的呢,就觉得反正是姑娘,压力小,出嫁的时候,有多的多给点,没多的少给点儿,咋都能。就不用那么累了,够活就可以。
这哥哥显然就是这心态。
她当了几十年大夫,见过太多这样的人了。
“那三哥,要不,你跟三嫂来楚池帮我照看照看家里?我跟你妹夫工作都比较忙,老也不着家,也没时间收拾屋子做饭啥的。
单位上给安排的工作人员,做的饭不合口。现在就是每天有人来家给简单收拾下卫生,不住家。
我俩忙活一天回家,还得我下厨做饭,有时候是真不爱动弹……”
他们两口子啥人品,这么些年,怎么对老院长的,当儿子的那可太有数儿了,这好事儿,还有想?
“这有啥不行的,我俩天天在家也是闲着,有点儿事干正好,当锻炼身体了。这么滴,我家给家里收拾收拾,明后天儿就过去。”
“那可太好了。我都好几年没吃过三哥做的菜了,馋着呢。”
这就定下了。
谁也没提工资待遇的事儿。
这关系,提了才生分。
这两口子动作也是真快,真就是第二天下午,就大包小包的到家了。
“咋还拿这么些东西呢?”
好家伙,得背十几个袋子,快赶上搬家了。
李三嫂哈哈的笑,“都是过年家里没吃完的鱼啊肉的,放家里放着怕坏,送出去一些,没舍得送的这不是都背来了。都是闺女和女婿过年买的,再就是攒的一些山货啥的。你三哥冬天出去氽了一冬天鱼,好的留下家里吃,不咋好的都拿市场卖了。还剩下几条咱自家吃呗。你不是爱吃鳇鱼丸子嘛,正好有……”
俩人就带了一小兜换洗衣服,剩下的都是吃的。
可真行,这大老远,坐火车,难为他们一路上车下车的,咋背来的。
拿都拿来了,收拾吧,都给收拾到厨房里。
忙活一小时,算是把东西都给整理好了。
晚饭就是李三哥做的,洛洛一个劲儿的给竖大拇指,“三舅姥爷,您这厨艺,绝了。这红烧肉做的,比京城饭店里一百多一盘的还好吃。”
把三哥给夸的,美滋滋的,“爱吃就行,还想吃啥,给舅姥爷说,给你做。”
“唉,啥都想吃,可惜也吃不了几顿了,初十我就得回京城,实验室一堆事儿呢,过了十六就得出国接着上学了。还得上一两年才能毕业呢。”
她有事业呢,在外留学都得通过网络办公,更别说人在国内了,还想真放大假?
哪有那美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