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年过得,你说说一个个的,都往外跑,谁也不回来。眼看着天都黑了……”

娘几个都在厨房里张罗年夜饭,大伯娘时不时的抬头往门口看,孩子们都不回来,她就忍不住念叨。

王喜芬也说呢,“杜娟儿不知道今天回不回洼金,要不给洛洛打个电话,让她今儿在咱家过年,明天一早上再回吧?好几个小时的车程呢,这会儿回去,到家都得后半夜了,她一个小姑娘,谁能放心。”

大嫂就笑,“二婶儿,放心吧,都不是没分寸的孩子,要是没有回去的车,肯定就住下了。不过,我估摸着,得回去。杜娟儿好几年没回来了,大过年的,人家家里肯定也盼着。”

说的是呢。

正说着,洛洛和晨曦拎着两袋子炒货进门了。

听到说杜娟,就回了,“下午两点杜娟就回去了。现在有从省城到洼金的大客车,两个小时一趟,过年这几天半小时一趟车。走高速,用不上五个小时就到家。听说火车更快,快车四个多小时就能到。现在从洼金来省城可方便了。”

“哎哟,那可真是太快了。以前没高速的时候,得走十来个小时呢。路也窄,开不快。火车更慢。有站就停,得坐一宿。

现在这时候,多好。

你俩买的啥呀?家里这么老些东西,都吃不完,咋还往回买呢?”

大伯娘也好几年没回老家了,不知道现在发展得这么好了。

洛洛把炒货往外拿,“核桃、榛子和松仁,那个奶奶看着得有七八十岁了,外面这么冷,怪不容易的。而且这炒货质量确实挺好的,我跟我姐就给包圆儿了,让奶奶早点儿回家过节。

妈,家里有没有糖啊?给炒个榛子糖吃呗?好些年都没吃了,挺想的。

有没有玉米啊?年夜饭加个松仁玉米行不行?”

哎哟,不会做倒是挺会吃的。

洛清微笑着应,“行,给你们做,你俩去把仁都扒出来,再扒点瓜子仁和花生,做五仁糖。”

三嫂插话,“玉米也有,夏天我冻的粘玉米,沈海,沈海,回家取一趟 玉米,在冰柜里,往下翻就能看见。”

三哥正在跟大哥一块儿接灯笼的电,刚从梯子上下来,听着喊,把工具一放,拿了车钥匙边往外走边问呢,“还有啥要拿的?一把说完,可别一趟 一趟的折腾我,这一天都跑五回了。”

虽说车程只有十几分钟,过年街上没啥人了,开得快点儿,七八分钟就能跑一趟吧,那也不能拿他傻小子遛不是。

一会儿让回去拿几个碗,一会儿让回去拿个颜料,再一会儿又让回去拿模具。

想起来一出是一出,就不一次说完。

“让你去就去,磨叽劲儿的,指挥不动你啦?”

大伯娘瞪眼训儿子。

沈海能说啥,“能能能,必须能指挥动,这就去了。”

拿着车钥匙出门,朝阳跟沈熙正从出租车上下来,一看他爸的样儿,蹭一下窜出来,上去接过他爸手里的车钥匙,“是不是回家取东西啊?取啥,我去呗,爸,你在家歇歇,我去,我去。二哥,走。”

啥他去呀,沈海一看那德性就知道,想开车。

年前刚换的霸道,特别霸道,臭小子一回来就相中了,稀罕得什么似的,琢磨好几天了,想要那车。

他还没稀罕够呢,才不给他。

熊孩子,抠搜得很,自己挣着钱,零花钱也没少了他的,又不是买不起车,他就是抠,舍不得自己的钱,就惦记坑爹的。

到底没说啥,让他开一下过过瘾,想开就开吧。

“你妈让取粘玉米,在家里冰柜里,往下翻,你姐要吃松仁玉米,知道玉米长啥样吧?”

切,“瞧不起人呢,爸,我还能连玉米长啥样儿都不知道?”

呵……

“你拿这是笨玉米,炒爆米花吃的,我让拿的是粘玉米,白色的。一天天的,啥也不会干,二十多岁了,可怎么整。将来你们过日子,不得把自己个儿过丢了……”

还真就拿错了。

只能再回去取一趟。

朝阳是很乐意跑的,开车过瘾呢。

“这一盘子松仁玉米,成本可够高的,上饭店点一盘子,都没有费的油钱多。”

沈云开着玩笑。

晚上要发纸,男人在外面架火堆,家里供得有祖谱,沈爷爷是孤儿,要饭要到王府里当去的,哪里知道祖上有啥人。供的是老太太这边儿的祖谱。

只供老王爷一枝儿的。大族谱隔壁王府里呢。白天男人们过去给磕过头了。

沈爷爷单独列一个祖谱,就他自己个儿。

发纸得把供碗啥的,都拿到院子里的火堆前的供桌上。

倒上酒,点上。再上香,一辈儿一排,磕头。

之后点上火堆,烧纸,放鞭炮。

放炮的时候,都出去看花,周围邻居也看。

派出所值班的民警也过来了,派出所就在老王府门口,近嘛。

还专门提醒,放花离老王府远着点儿,老王府如今是文物单位,别进了火花,防火。

放完了花,磕过了头,供桌供碗搬回东屋里供台上,然后一辈儿一排,轮着磕头。

第三辈上,以家为单位磕。沈云沈莲成家了,一家三口也磕头。

到了晨曦和洛洛这边儿,老太太不让她们俩磕头,非说没结婚呢,不兴磕头。

“太奶奶,您这向来与时俱进的人,咋这事儿上古板了呢?我小时候还听村里人说,过年不让家里姑娘见祖谱呢。隔壁高奶奶家三姑跟娘家住前后院,就因为大年初一回家一趟,被高奶奶骂哭了,十多年过年没回家,我都知道呢。

要是照着那老理儿,我大姑小姑也不能回,也没见您撵呐。

咋我和我姐就不能磕头了?我俩不姓沈啊?”

洛洛这个不服气哟。

老太太才不听她说啥,“你结婚就能磕了,想要平等待遇,你快点结婚就行。”

人家可没说快点儿嫁出去。

洛洛一听这个话,眼珠子一转,这话音儿不对呀,太奶奶是催婚呢吧?

马上拉上晨曦往厨房去端菜了,“那还是算了,我们都成年了,也没压岁钱了,不磕不磕吧。”

结什么婚呀,跟谁结去呀。

真是的,她大好的年华,还没到二十五,居然要被催婚?

这像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