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御书房中,朱棣正端坐在龙椅之上,审阅着各地呈上的奏章。
方子言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神色凝重,在距离龙椅几步之遥的地方停下,恭敬地行了大礼。
“陛下,臣方子言有要事启奏。”
朱棣放下手中奏章,抬眸看向他,眼中带着几分关切。
“方爱卿,可是又有纪纲的新消息?”
方子言直起身,深吸一口气,说道。
“陛下,正是。如今纪纲与外部势力勾结愈发紧密,致使周边局势变得极为复杂。”
“臣此次前来,是为了出使周边国家一事。”
朱棣微微皱眉,问道:“出使之事,朕已知晓。你准备得如何了?”
方子言神色严肃,向前一步:“陛下,此次出使任务艰巨,纪纲在背后百般阻挠,他早已与周边各国的部分势力达成秘密协议,试图煽动他们与我大明为敌。”
“臣担心,在出使途中,随时可能遭遇危险,甚至可能在谈判时,面临对方的武力威胁。”
朱棣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思索片刻后说道。
“你的担忧不无道理,可如今朝廷兵力分散,既要防范边境战事,又要应对纪纲在国内的势力,能抽调的兵力有限。”
方子言连忙说道:“陛下,臣明白朝廷的难处,但此次出使关乎大明的生死存亡。”
“臣斗胆恳请陛下,拨给臣一万精锐军队随行。”
“这一万军队,不仅能在途中保护臣和使团的安全,更能在谈判时,向周边国家展示我大明的实力和决心,让他们不敢轻易与纪纲勾结。”
朱棣看着方子言坚定的眼神,心中暗自思忖。
他深知方子言的忠诚和能力,也明白此次出使的重要性。
但一万精锐军队,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一旦抽调,对边境防线和国内局势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方爱卿,一万精锐军队,这可不是小事。”
“你且说说,这一万军队该如何调配,又如何确保他们在不影响出使任务的前提下,不耽误其他战事?”朱棣目光紧紧盯着方子言,问道。
方子言早有准备,他条理清晰地回答道。
“陛下,臣建议从京城附近的卫所抽调精锐。”
“这些卫所距离京城较近,抽调兵力后,可迅速补充新兵进行训练,对整体防御影响较小。”
“至于在出使途中,臣会合理安排军队的部署,确保他们既能保护使团安全,又能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一旦边境有战事,臣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配部分军队支援。”
朱棣听完,沉默片刻,缓缓说道。
“方爱卿,此次任务艰巨,朕便依你所奏,拨给你一万精锐军队。”
“你务必谨慎行事,揭露纪纲的阴谋,化解与周边国家的危机。若有差池,你当如何?”
方子言双膝跪地,郑重说道。
“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若此次出使失败,臣愿以死谢罪!”
朱棣微微点头:“好,朕相信你。你且去准备吧,军队的调配,朕会让兵部尽快安排。”
方子言再次叩首谢恩,起身退下。
出征那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京城外的校场上早已是一片肃穆而热烈的景象。
一万名精锐士兵整齐列队。
他们身着崭新的盔甲,在晨曦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手中的长枪和长刀笔直挺立,闪烁着森冷的寒光
。这些士兵皆是从各军中层层选拔而来,每个人都身强体壮、目光坚毅,代表着大明军队的顶尖战力。
方子言身着一袭黑色劲装,外披大红披风,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走上高台。
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台下的士兵,全场瞬间安静下来,只有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将士们!”方子言的声音低沉而洪亮,在校场上回荡。
“今日,我们肩负着大明的使命,踏上这艰难的征程。”
“纪纲那贼子,妄图勾结外部势力,颠覆我大明江山,让万千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我们的每一步,都关乎着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福祉!”
士兵们的眼神中燃起熊熊怒火,纷纷握紧手中的武器,发出震天的怒吼:“杀!杀!杀!”
“我们此去,不仅要保护使团的安全,更要向周边国家展示我大明的军威!”
“让他们知道,我大明虽爱好和平,但绝不容任何人侵犯!”
方子言的声音愈发激昂。
“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勇往直前,以热血扞卫大明的尊严!”
“勇往直前!扞卫尊严!”
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士气高涨到了极点。
训话完毕,方子言大手一挥:“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军队浩浩荡荡地向前行进。
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如同雷鸣般震撼大地。
所到之处,尘土飞扬,遮天蔽日。
沿途的百姓纷纷驻足观望,眼中满是敬畏和自豪。
……
烈日高悬,炙烤着大地。
方子言率领的一万精锐军队如一条钢铁洪流,缓缓抵达了第一个目标国家的边境。
一时间,尘土飞扬,气势恢宏。
边境守将站在城墙上,远远望见这浩浩荡荡的军队,顿时脸色煞白,双腿发软,差点瘫倒在地。
“快,快飞报国王!大明军队打过来了!”
他声音颤抖,带着无尽的恐惧,手下的士兵们也被这阵仗吓得不轻,慌乱地朝着都城方向奔去。
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迅速在该国朝堂上炸开了锅。
国王正与大臣们商议着农事,听到这个消息,手中的茶杯“哐当”一声掉落在地,摔得粉碎。
“这……这是怎么回事?大明军队为何突然兵临城下?”
国王声音颤抖,脸上满是惊恐。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谁也说不出话来。
过了许久,宰相小心翼翼地开口。
“陛下,大明军队威名赫赫,咱们可不能轻易得罪啊。他们此番前来,恐怕与纪纲那贼子的阴谋有关。”
“纪纲?他到底搞什么鬼?”国王皱着眉头,心急如焚。
这时,一位武将站出来,大声说道。
“陛下,咱们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得立刻调兵遣将,加强边境防御!”
“调兵?你拿什么调?就凭我们这点兵力,能抵挡得住大明的精锐之师吗?”
宰相立刻反驳道,“咱们要是贸然抵抗,只会招来灭顶之灾。”
朝堂上顿时争论不休,有人主张抵抗,有人主张求和,乱成了一锅粥。
国王心烦意乱,猛地一拍桌子:“都别吵了!”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
国王沉思片刻,说道。
“如今之计,先派人去边境迎接大明使团,摸清他们的来意。务必以最高规格的礼仪相待,不能有丝毫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