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着,悠然低头看了一眼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日期,接着自言自语道:“嗯……好像确实还没到呢,还有半个多月呢。哎呀,阴历我都不太记得清具体日子了。”

秦悠晨连忙在电话里应和道:“是啊是啊,姐,所以才求你帮帮忙嘛。真的就玩一会儿,马上就好。”悠然无奈地叹了口气,心想反正也没啥大事,就让他玩一会儿吧。于是,她对着电话说道:“行吧行吧,那你可得快点哦,别耽误太久。”

等秦悠晨登了她的微信过了两分钟悠然便重新登录了自己的微信。

然后吃完饭,下去走了一会儿,回来后悠然准备了一些方案,收拾好,睡觉了。

第二天悠然来到办公室,好吧,今天悠然帮忙看着下面的跑步的班级,所以就来的比较早一些。

上课铃声悠扬地响起,同学们纷纷回到座位上,准备开始新一天的课程学习。只见悠然面带微笑地走上讲台,手中拿着昨天布置给学生们的复习学案。

“好了,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昨天留下的复习学案吧。”悠然清了清嗓子说道。她将学案轻轻放在讲桌上,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开始讲解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时间在悠然精彩的讲解中悄然流逝,不一会儿,学案的内容就全部讲述完毕了。悠然抬起头,目光扫视着全班同学,微笑着说:“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昨天留下来的题目吧。”说着,她熟练地操作起电脑,打开了 ppt 课件,屏幕上随即显示出一道精心挑选的题目。

“大家请看这道题,谁想来尝试回答一下呢?”悠然向台下的同学们发出了邀请。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都低头思考着答案。过了片刻,只见一个男生自信地举起了手。

悠然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点头示意那个男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好,魏延同学,请你来回答一下这道题。”

魏延站起身来,身姿挺拔,眼神专注地看着黑板上的题目,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有条有理地回答道:“首先,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确实使得国力得到了显着增强。其次,北周对于胡人和汉人采取了不同的统治策略,他们积极听取汉人的建议,并坚定不移地推行汉族的政治制度,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政权。这样的举措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大融合,还有效地缓和了尖锐的民族矛盾,从而为国家未来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魏延回答得十分流畅,逻辑清晰,赢得了悠然和其他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魏延回答得非常出色!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它所要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出准确且全面的答案。那么,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题目所涉及的核心要点吧。实际上,此题重点在于探讨西魏至北周时期的统治者们为促进民族融合以及增强内部凝聚力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同时还要分析这些措施所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

悠然稍作停顿之后接着说道:“好啦,各位同学,咱们关于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即将告一段落。接下来呢,在这堂课里,我们将会一同走进华夏历史上那个无比辉煌灿烂的时代——隋唐时期。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如今即便身处异国他乡,只要去到有华人聚居并形成独特风貌的区域,都会发现一个充满浓郁中华文化氛围的地方,那便是唐人街。”

就在雪滢讲解完相关题目之后,天幕自然而然地切换到了猫猫的直播间画面。此时,台下的皇帝们听闻马上要讲述后续统一王朝的故事,顿时兴致盎然起来。毕竟在前一节课当中,他们对于那些由胡人等外族所建立和统治的政权实在提不起多少好感。然而,当听到将要介绍统一的国家时,心中不禁燃起了好奇与期待之火。因为他们深知,任何能够在如此纷乱复杂的乱世之中崛起并掌握政权的国家,必然具备着自身独有的优势与魅力。

不过知道这些的皇帝知道要讲的是那个令人向往却有感到惋惜叹息的时代。

然而,李世民对于此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致。他内心极度渴望了解在自己的治理之下,大唐帝国的未来究竟会呈现出怎样一番景象。尽管他深知大唐不可能永远存续下去,但他迫切地想弄明白导致大唐最终走向覆灭的缘由所在。与此同时,李世民同样希望知晓世人对自己的种种评价。虽然他对其中的大部分情况略知一二,但具体细节仍然不甚明晰。

此时,李渊端坐在那象征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目光紧紧凝视着天幕之上所展现的一切。接着,他缓缓将视线移至下方,落在了他最为器重的两个儿子身上。李渊心里十分清楚,二儿子李世民最终将会登上皇位宝座,可即便如此,如果身为太子的李建成并无过错,那么他也绝不会轻易更改其太子的身份。

只不过,此时此刻的李渊选择自我蒙蔽,故意无视眼前已然剑拔弩张、势同水火的秦王与太子之间的紧张局面。要知道,在那天幕尚未显现之前,这兄弟二人尚且能够维持表面上的和谐,哪怕仅仅是做做样子而已。然而,当天幕揭示出李世民不仅成功称帝,更是被誉为千古一帝之后,李建成瞬间意识到等待自己的恐怕不会是什么好下场。但毕竟此刻他仍是堂堂正正的太子,拥有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权。

然而,李建成又怎会不知晓李世民那超凡的能力以及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强大势力呢?想到此处,李建成的眼眸不禁微微一黯。此前,他已然将那些与李世民关系密切之人纷纷贬谪,只盼着这些人能稍有自知之明,明白有些事并非他们所能涉足其中的。

且说那秦王李世民,既已洞悉日后自己终将登上皇位,但他心里却跟明镜儿似的,深知父亲李渊绝无可能立他为太子。正因如此,对于接下来该如何行事,他自是了然于胸。当天幕横空出世之后,他顿感压力如山般袭来,身旁的亲信或被调离,或遭疏远。不过,这突如其来的天幕所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沉重的压力,更多的反而是源源不断的动力。毕竟,李世民向来都是自信满满的人物,既然在另一个时空里的自己都能功成名就、荣登大宝,那么即便在此处遭遇重重艰难险阻,他又岂会轻易言败?况且,自天幕显现以来,前来归附于他的人数不胜数,就连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众人,如今大多也选择保持中立。

与此同时,远在大隋的杨坚,则满心好奇地想要探知未来的大隋究竟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杨坚静静地坐在桌前,目光凝视着头顶上方那片广袤无垠的天幕。他手中握着朱笔,正专注地批改着堆积如山的奏折,但他的心思却有一部分始终停留在那神秘莫测的天幕之上。

“好了,大家就让我们来看隋朝的兴亡,公元 581 年,当时的北周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外戚杨坚凭借着卓越的政治手腕和强大的实力,成功地取代了北周皇帝,建立了大隋王朝,并将都城定在了长安。自此,杨坚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深知国家初立,百废待兴,于是他励精图治,推行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改革措施。他精简机构,整顿吏治,减轻百姓赋税负担,鼓励农业生产,使得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日益强盛起来。

公元 589 年,隋文帝派遣自己的次子杨广率领大军南下,一举消灭了偏安江南的陈朝,终于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这一伟大成就让整个中原大地为之欢腾,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隋朝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隋朝开展了众多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长安和洛阳两都的建设。在这两座大都市中,不仅有着供应朝廷日常所需粮食和各类物资的巨大仓库,还遍布着用于防备水旱灾害、救济灾民的义仓。这些仓库中的积储极为丰富,足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此外,隋炀帝杨广下令兴建的洛阳城更是宏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这座城市规划严谨,建筑精美,街道宽敞笔直,宫殿巍峨壮观,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同时,隋炀帝还主持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这条大运河贯穿南北,犹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华夏大地之上,它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沿线城市的蓬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隋炀帝自以为是,依仗着国家的强大实力,肆意妄为地大兴土木,极度追求奢华享受,生活奢靡无度。不仅如此,他竟然还连续三次发动规模宏大的征战,企图征服高丽。然而,这些频繁且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军事行动却给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使得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民不聊生。终于,无法忍受这种苦难的民众纷纷揭竿而起,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运动。

就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刻,隋朝的贵族李渊看准时机,于太原毅然起兵。公元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自己的心腹部下杀害,至此,曾经辉煌一时的隋朝走向了覆灭的命运。”悠然道。

此时,悠然讲述道:“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片吧,如今大运河呈现出怎样的风貌呢?令人惊叹的是,它历经岁月沧桑,至今仍然屹立不倒。这条伟大的大运河已然拥有长达两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就下令开凿了一条连接江淮地区的运河——邗沟。自那以后,历朝历代都不断开展运河工程,但其中尤以隋朝的工程规模最为壮观浩大。隋朝大运河开创性地实现了首次南北大贯通,并成功沟通了五大水系,一时间‘运漕商旅,往来不绝’,极大地方便了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而另一边,隋文帝凝视着天幕之上最初显示的杨广继位那一刻,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尽管深知换太子会发生一些事情,为了大隋的未来,但他终究还是做出了那个艰难的决定。

“二世而亡?”杨坚瞪大双眼,满脸不可置信地望着前方,心中急切地想要弄清楚杨广究竟都做了些什么。然而,当他终于看清后续所展现出的一切时,不禁怒火中烧。

想起杨广在位期间所犯下的种种过错,杨坚气得浑身发抖,胸膛剧烈起伏着。他无法接受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竟然会毁在这个儿子手中!一时间,怒不可遏的情绪如汹涌的潮水般涌上心头,杨坚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恨,猛地张开嘴巴,“噗”的一声喷出一大口鲜血来。

“皇上!快传御医啊!皇上……”一直在杨坚身旁伺候的太监被眼前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面无人色,惊慌失措地尖叫起来。就在方才,当天幕之上讲述到大隋二世而亡之事时,这位聪明伶俐的太监便深知其中利害关系,始终低垂着头,静静地站在一旁,仿佛对这一切充耳不闻。毕竟,身为皇帝身边的亲信大太监,他非常清楚哪些话能听,哪些话不能听。可谁曾想,仅仅只是因为皇上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感慨之语,紧接着便吐血晕厥过去了呢?

太监见状,急忙飞奔上前,一把扶住杨坚摇摇欲坠的身躯,并迅速转头冲着周围的侍从们大声呼喊:“还愣着干什么?快去请太医过来!快快快!”

与此同时,后宫之中的独孤皇后正端坐在椅子上,她刚刚才严厉地训斥了一顿太子杨勇,责令其退下自省。此刻,面对天幕上所呈现出的惊人消息,独孤皇后却表现得异常镇定,依旧如同往日一般气定神闲地凝视着天幕,似乎正在思考着应对之策。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次所讲述的竟然是关于大隋王朝的种种事宜,这使得独孤皇后瞬间来了兴致。

当目光移至后续情节,发现竟是杨广继承了皇位时,独孤皇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满意之情。其实,对于当今的太子杨勇,她早已心存不满。那杨勇平日里生活奢靡、萎靡不振,其府邸之中更是妻妾成群。向来钟情于感情专一之人的独孤皇后,自然对此种行径极为反感。

相较之下,她一直颇为看好如今的晋王杨广。要知道,杨广平素行事朴实无华,毫不张扬。他的府上仅有自己的王妃相伴左右,再无其他女子。不仅如此,杨广对待独孤皇后亦是极其孝顺恭顺,这般举动无疑令独孤皇后对他愈发青睐有加。故而此刻见到杨广成功继位之后,独孤皇后便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故事以及杨广成为皇帝之后的种种情形充满了殷切的期待。

怎料事态的发展竟出乎独孤皇后的意料!后面所展现出的一系列事件,即便是像独孤皇后这样一贯能够以淡然心态应对诸事的人,都难以再有效地掌控自身的情绪波动。她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眼前所见的一切——那个曾经在她面前表现得近乎完美无瑕的人,为何到了后来竟会呈现出如此模样?这种巨大的反差实在令她难以置信,但内心深处又有一个声音不断地提醒着她:这天幕之上所展示的种种,皆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啊。

这边众人的情绪起伏不定,而大隋朝代下的百姓们更是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之中。要知道,这些朴实善良的百姓们一生所求无非就是能够过上安稳、平静的日子,可以安居乐业,免受战乱和动荡之苦。然而,当他们目睹天幕之后所呈现出的那些纷繁复杂之事时,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涟漪。因为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正身处在这个被称为大隋的时代里。

“咱们现今在位的皇帝究竟是谁啊?该不会真的是那个隋炀帝吧?”人群中有位百姓满脸忧虑地开口问道。他的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周围的人们纷纷投来关切的目光。

“我也不太清楚呢,不过瞧那儿好像有个读书人,想必他学识渊博,定能知晓其中详情,咱们过去询问一下便知。”站在一旁的另一个人同样忧心忡忡地附和道,并朝着那位读书人的方向指了指。

“好!那咱们赶紧走!”有人迫不及待地催促起来。于是,一群人急匆匆地向着读书人所在之处奔去。

待众人来到读书人面前,还未及开口,只见那读书人微微一笑,安抚般地说道:“诸位莫急,请先稍安勿躁。据我所知,咱们当下的皇帝并非各位所见的隋炀帝。”听到这话,围在四周的百姓们稍稍松了一口气,但仍有不少人心存疑虑。

“即便如此,那又怎样呢?到头来结果恐怕都相差无几。无论是哪个皇帝登上皇位,咱们老百姓怕是都难以过上真正的好日子哟。”这时,人群中传出一声叹息,说话之人显然对未来并不乐观。尽管目前的皇帝不是隋炀帝,但谁又能保证后续继位的皇帝不会成为第二个隋炀帝呢?毕竟在这风云变幻的世道中,百姓们的命运总是如同风中残烛一般飘摇不定。

“不会的,大家放心,天幕上已经说了出来,那现在的皇帝知道了后面发生的事情,应该会改变,而且现在的太子好像名字不是杨广。”那个读书人李文说道。

“不知道会不会改变?”有的人寄希望于现在的皇帝知道后能够改变不要让那个杨广继位。

“应该会的。”虽然不知道会不会,但是还是希望可以。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悠然说道。

“万艘龙舸绿丝间,

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

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结合皮日休的诗,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隋炀帝的。看着眼前的这个问题,悠然目光扫视着众人,轻声问道:“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没有一些别样的感受或者想法呢?”她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着。

片刻之后,只见赵丽丽缓缓地站起身来,她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后条理清晰地回答道:“老师,我认为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了大运河的迷人风景以及它的波澜壮阔。然而,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件事本身虽有功绩,但他这样做的初衷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贪图享受、肆意玩乐的私欲。正因如此,即便开通运河带来了一定的益处,可这巨大的功绩最终还是被他的荒淫无道给抹杀了。而且,在当时由于这项浩大工程的开凿,使得无数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所以综合来看,隋炀帝的过错远远超过了他所立下的功劳。”赵丽丽说完后,便静静地坐了下来。

悠然听到后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对赵丽丽回答的认可,接着说道:“赵丽丽同学说得非常正确。实际上,如果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去审视,大运河的开通确实具有诸多好处,比如促进了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等等。但可惜的是,隋炀帝的出发点完全是出于个人的享乐主义,这种行为无疑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因此在我们整个历史上来看隋炀帝是过大于功的。”